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生平所历,篇什甚多,自编编年诗《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商盘在《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中涉及许多与"浙派诗人"如厉鹗、金农、杭世骏、胡天游、严遂成等交往的诗作,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商盘诗才的被埋没与其长期补放,远离人文荟萃的京畿、江浙等地有关。商盘与"浙派诗人"的交往。只能从商盘诗集。书信的片言只语中了解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史料。会随着商盘研究的深入而进一步确定、拓展。  相似文献   

2.
“以丑为美”是韩愈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后人也多学习并仿效他的这种诗风。本文从多个角度浅析它的成因:“荡”“怪”的社会风气,“尚奇伟”的个性,仕途的挫折,荒僻险怪的自然景观和巫术文化体系的文明,继承并发扬奇倔诗风,学习李白和杜甫,孟郊奇异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文人画入手探求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发现并找到中国文化影响下文人所特有的尚清意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尚清意识这一美学概念,厘清尚清意识的由来以及尚清意识在中国画中的表现,以独特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文人画中体现出的这种艺术精神,从而将“尚清”这一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态度归纳为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尚清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译坛上,毛泽东诗词的翻译是一件经久不衰的盛事,但对各种译本的评论则比较少。文章拟对毛泽东诗词中两个关键字“万”与“飞”的四种英译进行比较研究,因为这两上汉字最能体现毛泽东“雄放”的诗风。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处理好这两个汉字,不仅关系到能否正确译出含有“万”与“飞”字的单个诗句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能否准确传达毛泽东整体诗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李贺是我国中唐一位具有独特个性、气质、心理和艺术才华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奇丽诡怪,“虚荒诞幻”,呈现出“奇诡”的艺术风格。在探讨李贺“奇诡”诗风成因时.古今不少论者大都从文学艺术承传的角度加以论析,这是欠全面的。形成李贺“奇诡”诗风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生理条件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心态和在这种心态作用下那一系列与众迥异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北宋诗人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这除了苏门这一艺术氛围的熏陶外,他还深受白居易所倡导的元和诗风的影响,继承了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精神。由于张耒在创作上过于追求自然,艺术上难免流于草率,这使他的诗尽管在当时有轰动效应,却难以引起后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8.
在谢朓诗风接受史上,李白、杜甫的审美接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李白称赞谢诗“清”的一面,对其“绮丽”的一面似不以为然,但他的诗作却实际上合理地接受了“绮丽”之美,为谢诗的更全面深入接受开启了大门;而杜甫,则既推许谢诗的“清”,又完全接纳谢诗的“丽”,从更客观全面的艺术价值角度审视关照谢诗,其诗作全面接受了谢朓的诗风,从而完成了谢诗诗风接受的转关。  相似文献   

9.
钱载与雍正、乾隆庙堂诗人有着广泛的交往。“秀水派”虽属广义的浙派,但已经发生新变。钱载诗歌的翰苑气、馆阁气与厉鹗等人的野逸情趣形成了差别。这种王朝“文治”所倡导的风格,成因之一则是钱载之深涉庙堂诗坛,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他也成为弄潮者。  相似文献   

10.
姜涛的《“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突破了文学史研究原有的“范式”,绕开了从观念到观念、从文本到文本的叙述模式,不仅显示出文学史写作观念上的变化,也体现了文学史叙述策略上的探索,从而体现了“开放问题”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S”技术作为当前信息管理的高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介绍RS,GIS,GPS及“3S”集成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当前的热点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道光年同,浙派在江浙词坛继续沃跃着,但时代的动荡剧变使浙派词人在词学在观上呈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以戈载为代表的吴中词派,依然鼓吹审声守律,持守清空雅正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以孙麟趾为代表的浙派追随着,在摸索变革浙派词学的最佳出路,呈现着向常州词学靠拢的态势,而常州词派的后继者--董士锡、宋翔凤、周济,也在不断修正张惠言选词太严和论词拘泥于比兴的审美偏向,在坚持尚意的宗旨下吸纳了浙派词学重格的合理成分,试图为人们设计一条最佳的学词路径,这标志着浙派词学和常州词学由对立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13.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时代的著名诗人,他既是江西诗派的中坚诗人,又以“活法”理论实现了江西诗风的变革,影响了南宋的众多诗人,推动了宋调的转型,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和圣”柳下惠,是“春秋”社会变革时代出现的一位偏于保守的历史人物,“安君利国”是其思想核心。孔子、孟子分别从“礼”学、“仁”学出发,对他作了肯定性道德评估,却缺乏具体历史分析。孔、孟后学为抬高自身地位、争夺话语权,在神化孔、孟的同时,也神化孔、孟曾肯定过的“和圣”。小生产的“民不自治”、依赖保护.是“恋圣”情结的社会文化土壤。应该努力避免对“圣人”迷信和轻蔑的两个极端,给古圣先贤以恰当的历史尊重,完成由“圣化”到“会民化”的历史转换。  相似文献   

15.
公鼐是明万历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其承绪李攀龙历下一派,又自有新变,提出“齐风”诗歌主张,揭示着晚明山在地域诗风演变走向。公鼐诗歌诸体咸备,五、七古雄放奇丽,律、绝沉郁清脱,乐府诗温厚醇雅,代表着“齐风”诗论的创作成就。公鼐不附依公安、竟陵派,对晚明诗风的演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开军 《科技资讯》2006,(30):204-205
2004年初以来的“民工荒”,引起了人们对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本文对“民上荒”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政府需要对此现象进行解决以建设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文宗太和(827)到唐亡的七八十年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诗歌到了晚唐,诗人们在宗法前人的基础上,都在探索着自己的创作道路。这个时候,以温庭筠、韩偓为代表的绮靡浮艳的诗风逐渐兴起,沉迷声色的无病之作,显示了作者精神的没落和空虚。这种诗风,占据了晚唐诗界的主流。但是,随着唐主朝的“日薄西山”,社会矛盾的不断激  相似文献   

18.
在元代诗坛,赵孟頫是一个颇具诗人气质的作家,他的诗歌艺术也堪称一流。但由于他生逢宋、元易代之际,又以故宋宗室子孙出仕元朝,受以人论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当时和后世,人多以其所谓的人品之“恶”,相应贬低了他诗歌的艺术成就。其实,赵孟頫诗歌“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兴寄手法,和婉曲雅丽的诗风,在元代诗坛具有补阙纠偏的作用。而他诗歌的关学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是在用诗阐释自己的生存困境及由之而产生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的。  相似文献   

19.
建安时代事实上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各自独立的文学风格,即“建安风骨”与曹丕诗风。两种风格的作品在情感内涵、基本格调、语言特征和时代特色上迥然相异。从继承前人成就和影响后世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二者在文学史上都具有相当重要之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刘兰芝、焦仲卿的殉情式反抗,在宋代道学理学的范围之外;宋代在诗歌审美上,以平淡为主导,追求“外癯而实腴”的诗风,故《孔雀东南飞》失宠于当代,这两方面决定了《孔雀东南飞》在宋代接受的萧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