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上篇)五、“两个口号”论争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虽然“两个口号”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但还是发生这让当事人几十年始终没有解开疙瘩的论争,首先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提口号固有的认识。如周扬们所提“国防文学”口号在受《八一宣言》启发、并借鉴苏联“国防文学”口号同时,他们面对“九.一八”和“一.二八”后民族危机的严重形势,认为“在战争危机和民族危机直迫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鲁、郭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曲折演变的四个阶段:一、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北伐前后,他们由文学上“文人相轻”到政治上“同气相求”;二、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由于郭沫若对鲁迅的错误攻击,使鲁迅“愤懣”而关系交恶;三、左联时期,他们共同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但相互之间却时常“笔墨相讥”;四、左联解散之后,他们为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而加强团结,在“两个口号”论争中求同存异,彼此作了充满战友情谊的中肯评价。  相似文献   

3.
三、“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内容 以上介绍仅只“两个口号”论争的时代背景及其过程,我们当然需要知道“两个口号”论争的具体内容。针对徐行2月号《礼拜六》和《新东方》发表《评“国防文学”》等文认为“国防文学”属于“全民族的文学”而非“真正彻底反帝的社会层”并“骂国防文学的主张者陷入‘爱国主义的污池’”等观点,周扬紧接着就在这年4月《文学界》第一号发表和周立波同名的《关于国防文学》。  相似文献   

4.
当年两个口号所引起的矛盾,理论认识的差异只是他们的托词,这只是醉翁之意和酒之关系,当然还有背后更重要的深层原因——山水之间,即周扬们和胡风们在历史上的矛盾。假如他们把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歧论争转化为研讨,这样就能达到互相补充的效果并挖掘出因论争而难达到的理论深度。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却反而激化了原有矛盾并影响到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历史属于政治研究,其意义更超越了口号论争本身。因此,其历史价值意义不仅是悲歌一曲,更多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思考,这就是如何求真而不应刻意求新。只有从这个角度分析并反思,我们才算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介绍了当代中国民主论争的情况,指出论争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究竟建立什么样的民主以及如何建设这种民主,接着分析了当代中国民主论争的五个特点,最后谈到如何把握特点,防止民主论争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闻出版事业的特点 ,新闻出版事业必须自觉地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始终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闻出版事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家”和“百家”的关系 ,“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民族”与“世界”的关系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新闻出版事业必须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以人为本 ,更新出版观念 ,建立有效的出版运作机制 ,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科学论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期高校广播的根本方针。高校广播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和加强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是比“高雅文学”更具商品化意义的种类。日本大众文学开始于20世纪初,在30年代得到定位。战后,由于“中间小说”的发展,日本大众文学越发难以界定。进入90年代后,日本大众文学除了具有时代特征外,历史题材、海外题材、移民题材等也被纳入其创作范畴。推理小说、情感小说、风俗小说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日本大众文学的多样性。国际化、求异化、商品化越发成为当今日本大众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11.
鲁迅领导的几个文学刊物黄志雄鲁迅不仅以他的光辉著作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字的基石,而且为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争得了地位。鲁迅的文学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五四”以后的中国新文坛上,除“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个独具特色、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的文学刊物,登载...  相似文献   

12.
阿Q与戈利亚德金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二重人格者;不同之处是,他们诞生后的命运截然不同,前者热,后者冷。热冷不同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学追求的不同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一是灵魂描写上,鲁迅求“全”,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求“深”;二是文学主张上,鲁迅“遵命”,注重形象的社会功利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反对在作品中鲜明地提出社会问题;三是审美观照上,鲁迅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内容,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让形象在悲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四是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上,鲁迅立足传统,立足民族,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的则是“复调”手法与“复调”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复仇》是一篇旨在批判社会上那些无聊的看客的散文诗。鲁迅自己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就有明确的说明:“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 鲁迅对社会上那些无聊的看客,一直持批判态度。这在《呐喊·自序》中就能找到例证:当鲁迅在画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行将被杀,而“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的中国人在“鉴赏这示众的盛举”时写道:“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这当然是愤激之词。但不管怎么说,它能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近些年来有些鲁迅研究者为了对此有所“突破”,提出了“两个鲁迅”论:有人说:“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着两个鲁迅),一个是公开为群体存在而积极行动热情呐喊的鲁迅,一个是私下为个体存在的‘黑暗’和‘虚无’而默默探索且只在自己身上实验的鲁迅”,即“为个人”和“自私”的鲁迅。“这两个鲁迅虽然同为一身,却始终矛盾着”,“未实现统一”,即使是辩证统一观.也无法使其达到统一产关于第一个鲁迅,他们认为多年来鲁迅研究界已将其简化和神化了,“…  相似文献   

15.
鲁迅形象的当代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的鲁迅研究塑造了一个痛苦的、绝望的、独立的鲁迅 ,一个与庸众相对抗的“孤独者”形象。 2 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研究鲁迅的知识分子必须面对新问题的挑战。同时日本学者对鲁迅的研究 ,特别是竹内好对鲁迅的研究重新得到重视。这就让鲁迅研究和中国的现代性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作为知识分子的选择 ,同时也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的。这是 90年代鲁迅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 ,也是我们今天思考鲁迅又不止于鲁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三、同一阵营中(左联)“笔墨机讥”的诤友(1930——1935) 1928年秋,党中央负责人之一的周恩来听了有关“革命文学”论争的汇报,当即指出:对鲁迅的批评是错误的,应停止论争。(见《鲁迅研究资料》第五辑:《访问楚图南》)1929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李富春找了上海文艺界党组织负责人谈话,批评了创造社、太阳社围攻鲁迅的错误作法,指示他们要与鲁迅联合起来。(见《文学评论》1980年第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试图以“言志”与“载道”建构一部中国文学史,钱钟书则认为“言志”与“载道”分别对应两种文体,即诗歌与散文。经过几番论争,两人各有坚持和妥协。在论争的背后,则隐含着两人不同的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瑞婷 《世界博览》2010,(22):77-77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或许已经被中国人所淡忘了,但北京奥运会两年后,美国著名酒评师詹姆斯·沙克林套用了这句口号,喊出了“普世一酒”(One Wine One World),试图借助葡萄酒去弥合宗教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一生文坛遭遇沉浮,论争是其标签,论争也是其最基本的姿态,其思想在论争中提出、发展、升华和修正,而其文学话语的是是非非在很大程度上与鲁迅休戚相关。本文以人性论为立足点,以其论争的三阶段为线索,通过人性论与自然人性论、人性论与阶级性及与抗战无关论的辨析,以“论争”手法为切入点,目的是突显其基本文学见解及其底蕴,以期给当下学界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时候,对鲁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五四”作为思想文化运动来说,也是一次思想精神的解放运动。在这场文化革命中,从文化角度探索如何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