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怀诚 《科学通报》1997,42(3):301-303
塔里木盆地西南皮山、和田一带有一套巨厚的陆相地层,关于这套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长期以来争论很大.早年被称为叶尔羌系,依据所产植物化石将其划归上二叠统到中、下侏罗统.1962年,斯行健等将叶尔羌系易名为叶尔羌群,并将涵义限制于这套地层上部的侏罗纪含煤地层.其下部原归上三叠统的部分因发现晚二叠世动、植物化石,遂改属上二叠统,后被另名为杜瓦组(新疆石油管理局编表组,1977).因此,本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缺失三叠系.1988年,刘淑文研究了李永安等在皮山县杜瓦地区采得的一批叶肢介化石,再次认为三叠系在这一地区存在,侯静鹏研究了该地区的晚二叠世孢粉.但这一地区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接触关系以及杜瓦组的确切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依据对皮山杜瓦地区杜瓦组19块样品分析出的孢粉所进行的研究,首次发现了该区早三叠世最早期地层的存在,论证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该区为连续过渡.  相似文献   

2.
王仁农 《科学通报》1980,25(16):741-741
一、前言微山湖西侧地区北至鱼台、单县一带,南至徐州,西南同皖北为邻.区内地层几乎均被第四系所覆盖.本区石炭二迭系煤系的上复地层的时代众说纷云(表1).1974年作者在该区作煤田地质勘探时,为解决该问题曾寻找动植物化石,结果在其中上部及下部分别采到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据鉴定成果等资料将其中上部定为上侏罗统蒙阴组及下白垩统青山组,而将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包头地区萨拉乌苏组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聂宗笙 《科学通报》1988,33(21):1645-1645
包头地区位于河套盆地,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由于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强烈活动,在东河区山前台地上,第四系出露地表,主要为河湖相和冲洪积相沉积。近两年来,在河湖相地层中采集到萨拉乌苏组重要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孢粉及微体的分析鉴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该地层可与萨拉乌苏组对比,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关系与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详细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发现, 道虎沟化石层的分布并非仅仅局限在道虎沟村附近, 还断续出露于相邻其他几个地区. 道虎沟化石层角度不整合在复杂的基底地层之上, 岩石地层层序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下部为夹红色页岩沉积, 这一地层曾经被误认为是下伏土城子组. 野外大规模化石发掘显示, 道虎沟层的化石主要富集在上部地层的湖相页岩中; 由于后期强烈的构造改造, 地层在多处发生褶皱倒转. 新发现的地层接触界线清楚地证明, 一直被认为是“上覆”地层的髫髻山组中酸性火山熔岩(同位素年龄159~164 Ma)实际上为其下伏地层, 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不可能早于这一年龄, 也不可能是中侏罗世“九龙山组”. 目前的化石发现和研究显示, 叶肢介和昆虫组合所反映的时代要早于脊椎动物化石所代表的时代, 如辽西螈、热河翼龙和带羽毛的手盗龙类等与义县组同一类群的分子非常相似.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可靠的热河生物群鱼类化石, 但是这一地层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更接近于早白垩世热河群. 道虎沟层与热河群无论从沉积地层特征、火山活动和脊椎动物群面貌都很相似, 属于相同的火山-沉积旋回, 化石动物群可能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卢立伍  李大庆  杨良锋 《科学通报》2005,50(10):1058-1059
鲟形鱼类是古老的原始硬骨鱼类之一,其现生代表大多为濒危鱼类,如生活于长江的中华鲟、白鲟等.世界上发现的鲟形鱼类化石中,英国早侏罗世的软骨硬鳞鱼(Chondrosteus)是迄今为止时代最老的[1].在中国,近些年曾于冀北、辽西中生代地层发现鲟形鱼类化石,如北票鲟、燕鲟、原白鲟、辽鲟等,其中时代最老的是产于北票中侏罗世的辽鲟[2].本文记述的鲟形鱼类化石发现于甘肃省肃北县.与新材料一起发现的还有大量古鳕类化石,包括吐鲁番鳕等.鱼类组合面貌与新疆吐鲁番的晚二叠世鱼群类似[3].这一新发现,是鲟形鱼类化石在古生代地层的首次发现,从而将这…  相似文献   

6.
王钰 《科学通报》1964,9(11):1017-1017
广西中部的四排页岩是冯景兰于1929年创立的一个地层单位,所采化石经张席禔鉴定,认为时代属于早泥盆世。1934午,乐森璕把张氏鉴定的标本与徐瑞麟所采同层的新材料,带到德国研究。乐氏(1938)分四排页岩为两个化石带,认为可以和德国莱茵区的寇布兰兹阶的上部相当。近二十年来,地质工作者接受了这种观点,都把四排页岩视为我国南方海相下泥盆统的标准地层单位。1955年,王钰研究广西郁江组腕足动物群的结果,首次提出异议,指出四排页岩可能系“小山砂岩”的相变,而属于中泥盆统的底部。  相似文献   

7.
柳永清  刘燕学  姬书安  杨之青 《科学通报》2006,51(19):2273-2282
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方法, 对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生物群和辽西凌源热水汤地区含蝾螈类化石层上、下火山岩进行了定年研究. 测年结果表明,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最年轻年龄为164~152 Ma, 最老年龄为168 Ma. 综合研究表明, 宁城道虎沟生物群与凌源热水汤一带含蝾螈类化石层属于同一生物群(时代), 发育于168~152 Ma的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 研究区道虎沟生物群(岩系)为正常产状的火山-沉积序列, 底部平行不整合在下伏九龙山组之上, 顶部为土城子组或早白垩世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平行或角度不整合覆盖.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及相关地层对比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或是它的相变产物. 髫髻山组(道虎沟生物群)化石组合和综合研究表明, 它们和热河生物群不是同一生物群, 更不是代表热河生物群最早的生物记录, 道虎沟生物群及岩系与义县组是不同时代和构造演化阶段火山-沉积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1979年夏,我们在北京东北顺义县西南温榆河附近钻井岩芯中发现不少昆虫化石.这些化石产于下更新统夏垫组的粉砂质粘土中.发现的昆虫化石有食虫虻科、步行虫科(Harpa-  相似文献   

9.
冯少南 《科学通报》1988,33(5):365-365
西湾煤系是广西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煤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煤层,这种沉积类型的煤系,在邻省中生代地层中较为罕见。其上部称大岭组,下部称天堂组,其上覆地层为石梯组。煤层主要赋存于大岭组中,天堂组仅局部地段含可采煤层。有关煤系的时代,有早侏罗世和晚三叠世之争。笔者1983—1984年,在西湾煤系命名地点——广西钟山县西湾系统地采集了各门类化石,发现了晚三叠世较重要的分子Danaeopsis fecunda, Anthrophyopsis? sp., To-  相似文献   

10.
张文堂 《科学通报》1965,10(4):362-362
在《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补编》(1958,科学出版社)一书内,第109表(云南东南部)内刊载云南东南部早泥盆世地层之下即为前震旦纪地层,其中缺失整个早期古生代地层。1962年,笔者与林焕令同志赴云南东部研究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时,云南省地质厅何昌祥等同志曾把在云南东南部所采集的塞武纪、奥陶纪三叶虫等化石交笔者鉴定。嗣后,在1963年还曾把云南东南部的部分寒武纪及奥陶纪三叶虫等化石寄来南京交笔者鉴定。在初步鉴定这些化石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云南省东南部,亦即开远以东的南盘江以南及红河以东的地区之内,不仅寒武系发育完整,而且奥陶系分布亦很广泛。这一地区的寒武系主要分布在蒙自县东部、文山、马  相似文献   

11.
宁夏六盘山盆地三叠系新知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胜徽 《科学通报》1998,43(4):425-431
在宁夏六盘山盆地数条露头剖面原划归侏罗系延安组的含煤地层中新发现了晚三叠世孢粉、植物和双壳类化石 ,证明这一含煤地层中下段的地质时代应归晚三叠世 ,暂定为延长组 ,上部仍归延安组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由于缺乏充分的证据,对松辽盆地是否发生海水侵入长期以来存在争论.首次在松科1井嫩江组一、二段发现较多的有孔虫化石,经鉴定有底栖钙质壳有孔虫Gavlinella sp.,Anomalinoides sp.,Pullenia sp.,底栖胶结壳有孔虫Haplophrag-moides sp.,Karrorulina hokkaidoana,Clavulinoides sp.,以及浮游有孔虫Archaeoglobigerina blowi,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Hedbergella flandrini.这些有孔虫均是晚白垩世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的类型.浮游有孔虫确定化石产出地层时代限于Coniacian晚期至Santonian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有孔虫化石为松辽湖盆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期湖海沟通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王钰 《科学通报》1965,10(12):1116-1116
在广西地区,郁江组以上的中泥盆世地层,过去统名为东岗岭组。1959年王钰、俞昌民编写“中国的泥盆系”时,分析了广西、云南、湖南、四川各地中泥盆统的化石组合,感到各地剖面的对比常存在矛盾,因而怀疑广西的东岗岭组与郁江组之间,或者有一个间断,或者有一套过渡性的岩层,于是提出中国南方中泥盆统似可三分的建议。在全国地层会议上,经过讨论,认为证据尚不充足。因此,1961—1964年,我们曾三次组队,分别到东岗岭组的标准地点——广西象州县东约2.5公里的东岗岭及武宣县二塘和北流等地(图1),详测剖面,细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块南部皖豫交界地区发育一套原认为属于新元古代的地层,在其下段新发现了布尔顿蜓(未定种)(Boultonia?sp.)、床板珊瑚(Tabulata)、光面石燕贝类群等化石和丰富的生物碎屑,如海百合茎骨片、海绵个体碎屑等,以及晚奥陶世似针牙形石(Belodina sp.).含宏体化石组合的地层为晚石炭世,它们属于碎屑流沉积,形成于碳酸盐斜坡沉积环境.牙形石化石可能为碎屑沉积.这一发现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时代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北淮阳构造带,限定了寿县断裂为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地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布青山蛇绿混杂岩中发现奥陶纪疑源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东昆仑南缘蛇绿混杂岩带布青山段发现中、晚奥陶世疑源类化石,其组合特征为:棘刺亚类(Acanthomorphitae)约占32%,球形亚类(Sphaeromorphitae)约占63%。其中包含有Lophospha-eridium edenense,L.varum,Nothooidium sp.,?Buedingiisphaeridium sp.,Visbysphaera sp.,Strophomorpha sp.等分子;与疑源类一起保存的还有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层中常出现的类似具管有胚植物的碎片和与陆生植物亲缘的四分孢子体(Tetrahedraletes)以上化石证据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晚奥陶世,为本区存在奥陶纪蛇绿岩提供了古生物地层佐证,并迫使地质学者重新审视本区乃至东昆仑南缘蛇绿 混杂岩带的地层组成及本区乃至青藏高原北部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  相似文献   

16.
湖北宜昌樟村坪位于峡东黄陵背斜北翼, 区内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沉积序列与贵州瓮安地区相似. 在其上部硅磷质结核中发现大量以具刺疑源类为主的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组合面貌显示出与瓮安磷酸盐化生物群和峡东硅化生物群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表明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可以作为贵州瓮安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地层对比的桥梁. 同时, 还报道了在该区陡山沱组中部暴露间断面之下火山岩夹层中所获得的锆石SHRIMP Ⅱ U-Pb年龄(614.0±7.6) Ma. 这是首次在陡山沱组中部获得锆石年龄, 这一结果不但丰富了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同位素测年数据, 也为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的精确划分提供了一个新的数据; 该数据也将扬子板块陡山沱组中部普遍发育的暴露间断面的地质时代均限定在晚于(614.0±7.6) Ma, 同时, 这一数据将黔中地区陡山沱组中部暴露间断面之上出现的磷酸盐化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也限定在晚于(614.0±7.6) Ma.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早石炭世异珊瑚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铴 《科学通报》1994,39(8):738-738
1 地层本文描述的异珊瑚化石系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北20km的锡林高勒附近.采集于巴参2井钻孔的岩芯标本(化石产地见图1),其层位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该组厚度为173m,下部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夹灰色薄层的生物碎屑灰岩;中部为灰色砂、泥岩互层;上部为深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岩.异珊瑚主要产在上部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内.臭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早期被子植物花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森 《科学通报》1993,38(17):1588-1588
中国被子植物花的化石仅在山东省临朐县中新世的山旺组地层里有过报道,被定名为大萼始苹果(Archimalus calycina Tao,1992)和拟槐蓝蝶形花(Papilionacea indigoferoides Tao,1992)。它们生活在距今1000—1500万年前.1991年夏,我们在黑龙江省嘉荫县的乌云组地层里发现一块较为完整的花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花化石。乌云组的时代暂时划归在马斯特里赫特斯至达宁期,距今约有7000万年。乌云组  相似文献   

19.
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 锆石U-Pb年龄证据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赋存长毛恐龙及早期鸟类化石的地层时代,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侏罗~早白垩世多种观点.近年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也存在较大分岐.四合屯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位的凝灰岩中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125.2±0.9)Ma,锆石强的抗热扰动性及高的U-Pb体系封闭温度,决定了这一年龄值更客观地反映出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盆地哈萨克虫化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丕基 《科学通报》1985,30(1):48-48
哈萨克虫(Kazacharthr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甲壳类化石,最早发现于苏联中亚地区,其层位被确定为下侏罗统,在阐明甲壳动物的演化上有重要意义。笔者之一1965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缘克尔碱地区(属托克逊县)进行煤矿勘探工作时找到了若干哈萨克虫化石标本,送到南京经张文堂教授鉴定为阿尔马特虫(Almatium),与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