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造形迹分析,岩移观测、巷道变形调查等五个方面的工作获得的大量资料分析,说明陶庄煤矿存在着现今构造应力场,冲击地压显现与水平构造应力作用密切相关。在采掘工程实施中,对此予以采取控制措施已是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红菱井田现今构造应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井结合其它方法查清活动断裂,用以揭示地壳的区域岩体断块结构以及评估其力学状态。通过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查明了红菱井田现今应力环境下的II~V级断裂,由各级活动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展现出了井田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在确定主应力的基础上,以查明的各级断块结构为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进而分析了该井田以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相继发现黄土构造节理系[1]、松散土层破裂[2]和黄土沟槽网络[3]。野外考察证实,黄土构造节理和松散土层破裂是新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直接产物;成系统土层沟槽(合黄土沟槽)是黄土构造节理和松散土层破裂的地貌反映;许多水文网[4]常常是成系统的土层沟槽进一步发展后连通的结果,三者间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都是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痕迹,组成形迹系列。  相似文献   

4.
地壳内复杂受力的构造应力场,依据叠加原理,可以看作是若干简单受力的构造应力场的叠加。应力状态的叠加是分析构造应力场叠加的基础。该文推导出不同应力状态的叠加公式,并阐明叠加结果及有关参数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构造应力对煤矿区采动损害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动损害是指由于地下采动在地表产生的开裂、沉降和塌陷等严重损害地表生态环境的地质灾害。在构造介质、构造界面特征相似,开采强度也相同的条件下,煤矿区采动损害与其所处的构造应力场性质有关。在构造挤压区,一定的地下开采强度可能不会对地表造成强烈损害;而在构造伸展区,同样强度的地下开采则可能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采动损害是指由于地下采动在地表产生的开裂、沉降和塌陷等严重损害地表生态环境的地质灾害。在构造介质、构造界面特征相似,开采强度也相同的条件下,煤矿区采动损害与其所处的构造应力场性质有关。在构造挤压区,一定的地下开采强度可能不会对地表造成强烈损害;而在构造伸展区,同样强度的地下开采则可能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7.
构造应力与矿区地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北票矿区是浅源地震的多发矿区。为研究地震机制,以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查明的活动断裂为区域构造格架,将矿区简化成由10条断裂组成的弹性平面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结合地震波方法,得出了1级断裂所形成的区域应力场是北票矿区地震的主要成因,断裂面失稳滑动是地震的主要表现形式,矿区开采则是地震的诱导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用原岩应力测量确定了平顶山矿区应力场性质,用瓦斯地质学方法研究了地质构造,岩体应力状态对煤和瓦斯突出的影响,指出构造应力和地质构造形式对煤和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煤矿的断层、褶皱等主要构造分布特征,分析该矿井地质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对照该镇矿区地质构造发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周期时间。结果显示:矿区构造呈近南北向东倾斜的总趋势,单斜构造,地层扭曲的方向大致沿走向自北向南;该矿区构造主要经历了三期地质构造运动,即印支期的运动、燕山期的运动和喜马拉雅期的运动,其中燕山运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大安山矿冲击地压危险性与井田地应力场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大安山矿地应力测量结果,全面分析了大安山矿地应力场的类型、作用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分析大寒岭倒转向背斜的形迹、剖面特征及其对井田地应力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水平构造应力在大安山井田应力场中起控制作用,井田应力场为典型的构造应力场,井田内最大主应力为NW-SE向.大寒岭倒转向斜发育的次级褶皱——百草台倒转向斜轴部区域应力集中,为向斜南翼的2~3倍.大安山矿处于极高应力状态,具备发生冲击地压的构造应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KS—1型应力计和钻屑法检测门头沟矿二槽壁式刀柱工作面的爆破卸载效果,获得了增压区和减压区,有效影响范围和时间。爆破工艺等时空参数。使爆破卸载这一防治冲击地压的常规而又有效的措施得到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SYLOK系统用于门头沟矿监测冲击地压几年来的实践,借以研究系统监测台网布局、监测方向、监测能力和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采用边界元——有限元耦合应力分析方法,对美国King No.4煤矿中第四采区巷道底鼓与采空区和水平地质构造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基于计算结果,本文发现较大的采空区范围以及较大的水平地质构造应力是导致该区域巷道底鼓的重要原因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鲁西广泛发育NW和NEE向两组断裂。通过该两组断裂特征和演化的研究,再造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分布,区分出中生代以来的五期构造应力场。各期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向,均能从板块运动中找到其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陶压煤矿数年来大量观测资料,从造成冲击地压的多种因素中,分析确定了该矿深部构造应力场。并从自重应力、煤与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应力和采动集中应力等方面,论述了冲击地压的成因机理,这对开采深部煤层和有效地控制冲击地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有限元反演分析法,按平面应变问题,反演了溪落渡电站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了该地区区域力源机制及区内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学方法,揭示了鲁南山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其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新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8.
昭通-鲁甸断裂作为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之一,自鲁甸Ms6.5地震以来,备受关注。研究区内昭通-鲁甸断褶带是由NE、NW向断裂和破褶皱共同组成的似花状构造带,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昭通-鲁甸断褶带,在布设的4个观测区内,基于野外特征与应力分析,初步建立了6个构造变形序列,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燕山中期NE、近SN向褶皱形成阶段;(2)燕山中期昭通-鲁甸NE向断褶带形成阶段;(3)燕山晚期NE向断裂反转阶段;(4)燕山晚期EW向叠加褶皱阶段;(5)燕山晚期昭通-鲁甸断褶带伸展阶段;(6)第四纪昭通-鲁甸断褶带活动阶段。为燕山期以后川滇地块与华南地块的运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并认为昭通-鲁甸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变形使NE向和NW向断裂均有活动,组成了共轭断裂样式。鲁甸地震的发生与NE、NW向断裂活动均有关。  相似文献   

19.
贵州西部构造变形强烈,存在多组不同方位的褶皱及断层,各发育一套节理系,呈现为复杂的复合构造变形格局。本文应用“区域构造变形及应力场遥感图像分层解析新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对研究区宏观构造及有关的横张大节理系统进行了详细解译,建立了该区三期构造变形场,并据此反演了各时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