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台肇地区低产低效井进行分类,成因分析,并制定实施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对措施效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性认识,相信对低渗透区块低效井综合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低产低效井在开发过程中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同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产能低等问题。通过对暴露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低产低效井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治理措施,同时对改善开发的效果进行总结,探讨出能改善低产低效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修井作业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清华 《科技资讯》2011,(10):109-109
油田开发系统中的修井作业是油田夺油上产的重要手段,被你为"上产龙头"从处理井下故障,油井维护到措施井作业,旨需要修井作业来完成.因此,修井作业质量至关重要.作业周期短,质量高,可以缩短待产时间,增加产油量.相反,作业周期长,质量低下则降低产油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的效果,通过氮气泡沫的调剖和助排等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稠油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蒸汽的无效、低效窜流,达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采收率。影响氮气泡沫调剖提高稠油开发效果的因素多且复杂,措施效果预测缺少可靠依据。本文根据197井次的氮气泡沫调剖数据开展统计分析,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开发效果评价体系,预测措施效果。运用评价体系对矿场实施效果进行预测,符合率达到90%,为调剖选井、优化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尚堡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低产低效井不断增多,而油田新增储量越来越少,老区油层后备接替层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对低产低效井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连续油管冲砂解堵在水平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油田G104区块拥有水平井110多口,油藏岩石颗粒胶结疏松,出砂严重;原油属普通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凝固点低,导致了水平井筛管段严重堵塞及近井地带导流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产量。只能依靠除砂、解堵技术来恢复该区的产量。针对该问题,采用外径4.45cm连续油管 RotoPulseSM旋转脉冲喷射工具 一步酸、半加强型砂盐酸体系进行冲砂、筛管清洗和近井酸化解堵对该区6口水平井实施了作业。作业后产液量和产油量是作业前的1.8倍以上,作业有效期超过200天,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基础地质研究、精细划分注采小层、完善注采井网等措施,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整体提升地层压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同时,在地层能量恢复区域对低产、低效井和停躺井进行恢复改造,从而提高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研究结果对该区块注水优化及同类储层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修井作业是在油田开发中进行夺油上产的主要措施,由于油田的生产中无论是井下故障的处理还是油井的维护都需要修井作业作为支撑,因此修井作业又被称作油田生产中的"上产龙头"。所以,修井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达标关系到油田的整体生产状况。若修井周期短并且能够保证质量,那么就能够对待产时间进行有效的降低,保证油田的产油量。若是修井周期过长,且修井质量低下,那么必然会影响产油量,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规范了钻井工程作业中的相关内容、实施步骤、技术规范和措施,对钻井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及部分特殊工艺井的设计技术及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压力酸化是低流度油气藏进行改造的主要措施,储层物性、措施选层和措施设计是影响增产措施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油田主要依靠经验来进行措施选层,为了避免措施选层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试井数据的增产措施选层方法。首先,以试井参数流度为标准,将低流度储层分类四种类型;以南堡油田为例,对每一种类型储层的试井曲线特征和储层特点与增产措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建立了低流度储层增产措施的选层方法。采用该方法在华北油田二连探区乌兰花凹陷和南堡油田优选了10个层,措施后效果均与措施选层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砂岩岩性的低流度油田,具有普遍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1.
自能热洗技术在长庆油田低产低效油井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一种,它主要是利用油井井口热源,用本井套管气或伴生气的天然气为燃料给原油加温后进行热洗井筒,这样不但节约成本,而且油井洗后效果显著。目前自能热洗技术在长庆采油厂应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同时在低产低效油井措施挖潜利用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长庆油田在清蜡技术措施效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属于一级危害物质,在安塞油田酸化作业中,部分井产生硫化氢。本文介绍了安塞油田酸化作业过程中H2S气体的产生机理,并从化学角度分析H2S气体防治措施,为降低酸化作业安全风险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地层中反凝析液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和注干气吞吐技术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反凝析液主要聚集在井筒附近地层中,饱和度最高可达17%;通过注干气吞吐技术,可以把井筒附近地层中的反凝析液部分“反蒸发”或挤往远处地层,改善近井地带地层渗流能力而增产。柯克亚凝析气田已经作了8井次的注干气吞吐试验,其中7井次见到明显效果。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注干气吞吐技术可有效解决近井地带的反凝析污染、提高或恢复单井产能。对改善凝析气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延长油田L井区经过注水开发后,出现受效井数少、单井产量低,部分井水淹严重等问题,于是对部分井组实施了空气泡沫驱。以研究区典型井组为研究对象,对比空气泡沫驱前后产油量、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评价受益井以及受益程度。结果显示,实施空气泡沫驱后油井降水效果非常明显,增油略有成效。这表明空气泡沫驱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是水驱之后的一种选择,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公路施工作业区层级限速方案实施效果作出合理评价,分析了公路施工作业区层级限速方案种类,从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的角度选取速度偏差变化系数、等效最小安全距离、平均车辆总延误、平均最大排队长度,作为公路施工作业区层级限速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在30种交通组成条件下应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6种层级限速方案进行仿真,得出了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值,并利用加权加法平分法对4种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公路施工作业区交通量不大于1 080pcu/h且小车比率越大时,一级限速方案的效果较强;当公路施工作业区交通量介于1 080与1 440pcu/h之间且小车比率越大时,二级限速方案的效果较强;当公路施工作业区交通量介于1 440与1 800pcu/h之间,且小车比率越小时,三级限速方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兴隆台潜山油气藏钻井困难进行分析,提出了兴隆台潜山油气藏钻井技术方案及应用,通过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方案确定以及实施,该井钻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油气藏开采提供更多的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某油田灰岩储层三口低、无污染井基质酸化作业后平均增产幅度仅7%,符合目前业界对此类井酸化提产效果甚微的共识。根据目前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增产机理最新研究,并结合该单重介质储层渗流特征分析以及该储层测井、试井解释结果,对无污染井酸化提产幅度公式进行改进,引入蚓孔参数对提产幅度的影响。然后根据Gadanski等公式计算目标蚓孔长度和提产幅度所需的酸液量,并优化排量形成深穿造主蚓孔酸化设计。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三口普通酸化工艺无效或提产幅度低的井在采用深穿工艺后产量均有一定幅度提高。从而通过理论计算以及现场实验证明,对于基质孔隙型灰岩储层,即使是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低的油井,采用适当的深穿透酸化造主蚓孔工艺仍可实现一定幅度的提产。  相似文献   

18.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属超低渗油藏,平均孔隙度8.11%,渗透率0.532×10-3μm2。2006年9月开始实施注水开发先导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难题。表现出来的主要生产特征为:地层能量低,递减速度快;物性差,吸水指数低;启动压力梯度高,注采井间压力传递速度慢;水淹具有方向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包括注水井短半径压裂、实施超前注水、改变面积注水为行列式注水、高压注水等。部分措施已经实施,并初步见到了效果。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改善研究区的开发现状,提高采收率,并为同类型的油田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稳定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I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在优化了该井组周期注水的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周期注水的注水量、周期和时机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周期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20.
萨中水驱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油水井各项措施效果变差,综合运用测试资料成功地在水驱深度调剖的实际应用中,优选出了措施、调剖井层,动态监测技术为特高含水开发期高渗透条带的识别,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掌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