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某尾矿库为例,在分析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Stiff图进行了库区地下、地表水水化学组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宁河旁井水水质受尾矿库影响较大。进一步选取典型剖面,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二维地下水流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取得了典型剖面的地下水动力场,对现状尾矿库进行时空离散化,将其20a的尾矿堆积过程概化为动态变化的污染源边界,基于水化学分析结果选取氟化物作为模拟因子。根据尾矿库下游井点氟化物浓度的观测数据反演了污染源的污染强度,模拟结果也证明该尾矿库防渗措施不够严密,导致了库下游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某铜矿拟建中线法尾矿坝为研究对象,对底流、溢流2种尾矿砂进行了物理力学特性试验,获得了其物理力学指标并应用于尾矿坝数值分析。得到了尾矿坝的应力变形特性,不同堆积高程、不同工况下尾矿坝的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底流、溢流2种尾矿砂无明显剪胀;坝体内以压应力为主;高堆积高程,地震荷载作用下坝体稳定安全储备不足;浸润线降低明显提高坝体稳定性。分析结果可为尾矿坝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新建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铁矿黄草坪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通过堆坝模型试验与室内土工试验,获得尾矿坝干滩面几何特征、颗粒分布规律及尾矿力学性质。基于离散元理论,采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双轴试验,与土工试验结果对比,得到尾矿细观力学参数,并分析尾矿坝颗粒接触力分布、颗粒位移与坝体结构变形特征。结果显示:1)初期坝中颗粒间接触力较大,形成的力链大致呈45°倾斜向上;坝体尾矿颗粒接触力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在基岩凸起处接触力较大且集中。2)初期坝颗粒位移不明显,堆积坝少数尾矿颗粒沿坡面向下滚动,具有较大位移;尾矿堆积坝存在较为典型的滑移面,滑移面上部区域颗粒位移较大。3)初期坝结构变化不明显,尾矿堆积坝中靠近初期坝内坡面附近结构变形显著。  相似文献   

4.
攀钢马家田尾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家田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试验的大量数据出发,深入分析了堆积坝体水化学场和尾矿砂土性状、堆积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了马家田尾矿砂土的分布规律、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马家田尾矿砂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5.
尾矿砂土渗透系数与其埋深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马家田尾矿的渗压试验,进行了尾矿孔隙比,上覆土压力和渗透系数的拟合分析,建立了尾矿的孔隙比与上覆土压力,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和渗透系数与上覆土压力三种数学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尾矿的渗透系数与其埋深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尾矿堆积坝和土石坝的渗透系数取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概述了云南某尾矿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研究区尾矿坝影响因素特征,从尾矿堆积体的性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震作用、坝坡形态、人为因素、外界影响因素六个方面展开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其次对该尾矿库治理后与治理前针对相同的钻探孔位置及取样深度作了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了云南某尾矿坝治理后堆积尾矿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小打鹅尾矿库尾矿堆积坝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小打鹅尾矿库区地形条件限制,使得该尾矿库存在"两高一快"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尾矿库工程安全可靠,在尾矿库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获得了尾矿堆积坝的结构组成、设置坝体排渗设施与不设排渗设施条件下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工况下尾矿坝的稳定性等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该尾矿库的设计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至今该尾矿库已安全运行五年多,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8.
尾矿库初期坝排渗能力对渗流场浸润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初期坝的排渗能力对浸润线的影响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初期坝在不同排渗能力下浸润线的位置进行研究.在将尾矿坝基本剖面概化的基础上,采用GeoStudio的地下水渗流分析模块SEEP/W对初期坝在不同排渗能力时浸润线的位置进行数值模拟.首先构建尾矿坝基本剖面概化模型;然后分析尾矿库初期坝在不同排渗能力下对于浸润线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初期坝排渗能力降低10倍时,浸润线与初期坝上游坡面交点距坝底的距离为1.7 m,即初期坝排渗能力对浸润线影响明显;随着初期坝排渗能力降低,浸润线位置逐渐被抬高,并最终从堆积坝的坝坡溢出,严重影响尾矿坝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可对尾矿库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尾矿堆积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工构筑物的缺陷,提出了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作用原理及优点.以新建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水平条分法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用于尾矿堆积坝加固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后,不仅使尾矿坝的稳定性提高14%~17%,而且能改变坝体应力场的分布,使其朝着有利坝体稳定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长江中游发育末次冰期的风成堆积序列.彭泽红光、小学剖面为黄土状土→中细砂堆积,其间夹有4个淤泥层;沙场剖面,为厚层的中细砂,有4个砂质亚粘土和(或)湖相淤泥夹层.OSL与~(14)C_(org)测年揭示,前者对应末次冰期早、中期,后者为末次冰期中、后期的堆积.粒度与元素指标揭示,两剖面物质组成具有统一性,可能指示沙山堆积具有统一物质来源.推测这个源地是沙山上风向的长江河谷.小学剖面黄土状土是沙山发育过程中在下风向的衍生堆积.  相似文献   

11.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对尾矿坝稳定性综合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析设计中的小打鹅尾矿坝在未来运行中的稳定性,遂以小打鹅尾矿库设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尾矿坝堆坝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模拟了该尾矿坝堆积的全过程,探析尾矿颗粒在库内的分布与沉积特征、坝体浸润线的埋深及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非线性软件对该尾矿坝在正常运行和洪水运行两种工况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综合预测了尾矿坝在未来运行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堆坝初期干滩面较短;堆坝中后期浸润线埋深基本保持在6~10 cm下相对稳定的位置;水流对尾矿的分选作用不很明显,在库水位置尾矿出现明显细化现象;正常运行下坝体是稳定的,洪水情况下坝体浸润线偏高、受力较大,相对比较危险,必须采取相应排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皖南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北方黄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磁化率参数引入江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区研究,对安徽宣城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向阳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化采样、测试,根据该剖面磁化率及其曲线的变化特征,对其古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洛阳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盆地内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位于遗址所在二级阶地的前缘,属于河流堆积。对剖面的沉积物样品做了光释光测年及磁化率、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年代大致在2000~5000 aBP之间。剖面下部(113~123 cm)沉积物粒度较细,磁化率偏高,粒度曲线反映水流较弱的泛滥平原沉积环境,属河漫滩堆积;中部(90~113 cm)粒度较粗,磁化率较低,粒度曲线反映水动力较强的边滩–漫滩沉积环境,属河床边滩堆积;上部(0~90 cm)粒度变细,磁化率升高,粒度曲线反映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泛滥平原沉积环境,属河漫滩堆积。其中沿水平方向可见剖面中部的河床边滩堆积直接覆盖在二级阶地顶面的龙山时期灰坑之上,由此可以确认剖面中部地层记录了一场漫上了河流阶地的特大洪水事件,这一记录与孢粉分析得到的气候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000 aBP前后异常洪水的出现和大洪水前后河流过程的变化,可能是对4200 aBP全球性气候异常事件的区域响应,对我国最早的都邑——二里头城址的选址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非煤矿山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其尾矿的排放与堆积使地面植被土壤损失严重,且堆积尾砂松散体固结力差,水蚀、重力侵蚀急剧增加。针对非煤矿山的特点,以建龙老金厂铁矿年产6万 t 矿石项目为例,制定水土保持监测设计的范围、监测点布设方案、项目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等,确定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细粒尾矿库地下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都尾矿库的初始设计堆积物是铁矿与铜矿的混合尾矿,但该尾矿库投入使用至今仍未有铁矿尾矿注入,直接影响到了尾矿库的稳定性.为此,以龙都尾矿库的勘探实测资料为依据,利用2D-FLOW有限元软件对其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初期坝透水性、干滩面长度和不同的大气降雨量等影响因素,对尾矿坝渗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状况下细粒尾矿库的渗流规律,据此对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堆积物的改变对尾矿库的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不及时对尾矿库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该尾矿库将无法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黄金尾矿的堆积量逐年增加,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实现黄金尾矿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大社会课题。通过对近年来黄金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不同产地黄金尾矿的化学组成,归纳了黄金尾矿综合利用的途径和工艺。同时指出中国在黄金尾矿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黄金尾矿的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震作用下者拉母箐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矿库堆积坝是矿山生产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坝体稳定性不足引起的溃坝事件是尾矿库的一种严重病患。采用不排水有效应力法对者拉母箐尾矿坝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计算了尾矿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分析得出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者拉母箐尾矿坝在8度地震作用下是稳定的。这种分析方法也为尾矿坝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尾矿库实例,根据尾矿库几何特征建立了尾矿库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实现了尾矿库基于流固耦合—强度折减的三维稳定性分析,分析了尾矿坝滑移面的形成过程,得出尾矿坝内三维滑移面空间分布:该滑移面在尾矿坝坝面上表现为一个封闭的塑性带,塑性带分布范围与尾矿库地形相关;该滑移面在尾矿坝的纵剖面上表现为近似圆弧的曲线,且其埋深与库区地形相关,对尾矿库三维破坏区合理分析有利于确定尾矿库可能溃坝范围,为尾矿库风险分析提供依据.最后对三维强度折减法和二维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坝临界滑移面位置和安全系数与三维地形相关,建议采用二维分析时计算剖面选取应考虑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近发现的萧县黄土剖面是关于淮河北部地区黄土堆积的初次报导.野外观察表明,该剖面可划分为4层古土壤和4层黄土.对该剖面磁化率测量表明,该剖面的磁化率曲线与古土壤一黄土系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9个磁化率阶段的划分,说明磁化率测量比野外观察更能反映物质组成和古气候的细微变化.磁化率曲线峰谷变化的特征暗示该剖面堆积过程中气候转型事件的存在,这一剖面的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地区缺少黄土堆积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在钢铁工业中,石灰石主要作为溶剂用在烧结、炼铁、炼钢等生产中,水钢石灰石矿区自然地貌上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为主,在人工爆破、运搬、堆积中形成爆破隙崩塌及例石堆、平(?)、溜井、砾石堆、尾矿冲积扇、采掘夷平面等人工地貌形态。1970~1990年间的石灰石净开采速度为15.16×10~4t/a,其中芝山矿段在1980-1990年间的人工剥蚀速度为0.59m/a,堆积速度为0.13m/a。这个小范围内,人为营力作用下的剥蚀、堆积速度远高于自然外力作用。矿区开采中环境保护及度矿区、尾矿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