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降低钻采、开发成本,油田研究应用分层采油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井因为封隔器坐封载荷过大造成管柱弯曲,分采泵无法正常抽汲,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新型分采工艺管柱,现场试验表明,该分采技术不但能控制坐封载荷,还能解决层间干扰,提高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分层注水井测调联动仪在沈阳油田多级分层注水井测试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以及采用测调联动仪测试与传统方法测试的对比情况做了分析总结。测调联动仪使沈阳油田分层注水井平均单井测试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2.5天。  相似文献   

3.
根据该矿采用水平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方法的实际,依据两井定向测量原理和多年测量工作经验,结合现有仪器,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采场分层验收测量方法。解决了采场验收测量工作难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油井多层合采是一种常见的油藏开发生产方式,但是多层合采常会产生层间干扰现象,降低原油采收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干扰系数进行分注分采的调整方法。以SZ油田多层合采层间矛盾突出从而进行分采调整为实例,针对实际生产矛盾与小层地质特征,结合五个不同的干扰系数,提出了三十种分层开采的调整方案。定含水率对比不同方案的预测结果,考虑到海上油田平台寿命有限,同时采用了定年限的对比优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开采方式使生产得以改善,定年限和定含水率方法各自最优的调整方案采出程度分别提高了7.79%与2.63%。为非均质多层系油层的分层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北沙土基型覆盖层保水开采合理采高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陕北榆神矿区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荒(沙)漠化扩展问题,针对榆树湾煤矿首采面采用倾斜分层开采和放顶煤开采两方案的争论,设计了该两种开采方法的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模拟开采实验现象,得出了陕北沙土基型覆盖层在不同的采高下“三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土层中裂隙发育规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确定了属于陕北沙土基型覆盖层类型的榆树湾矿首采面要实现保水开采的合理开采方法是应采用上分层采高为5m的分层开采方案,而上分层采后的下分层开采和放顶煤开采方案均不能实现保水。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为了降低开发成本,一口井同时开发两个层间差异较大层系,已成为油田分层采油生产主要面临的难题之一.特别对于非均质油藏因为其层间物性差异大,层间干扰矛盾更为严重,出现层间动用不均衡,为了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消除或减少油层层间干扰,充分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采收率,有必要使用分层开采的抽油泵.2010年在罗庞塬作业区试验了5口分采井,效果较明显,以下介绍胜利分采泵工作原理、技术规范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遗留下分层开采时再生顶板的运动规律及矿压显现特征,以北皂煤矿油页岩分层下行开采为背景,结合前期研究中建立的下分层再生顶板碎裂结构模型及其分带特征,通过改进传统的相似材料配比构建了下分层再生顶板碎裂结构相似材料试验模型,并对下分层开采中的顶板运动、支承压力分布及支架受力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二次采动影响,再生顶板垮落岩块碎胀系数较小,压实程度较好.上、下分层采高接近情况下,下分层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峰值均小于上分层,分别为上分层的38%和51%;下分层支架受力为上分层的91.6%;下分层采出后顶板中不规则冒落带及规则冒落带高度均增加至采前的3倍;裂隙带高度增加为采前的1.6倍.为类似条件的下分层采场设计、支架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快速成型技术中分层参数的优化与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速成型技术中的分层参数即分层厚度和分层方向,对于原型的制作精度,制作时间,制作成本等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分层厚度的优化模型,导出了其最优解的几何意义,根据几何意义可方便地求出最优解,建立了分层厚度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以及分层方向的层次分析法模型,该模型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9.
毕艳丽 《科技信息》2009,(11):192-192,210
小组管理和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内容: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次,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等,最终达到全面推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这需要老师做更多的细致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调整阶段后,以往笼统、大井段的压裂改造已不再适应针对性更具体的层间挖潜。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机械封隔分层和水力喷射分层这两种酸化压裂技术,本文重点对机械封膈分层酸压管柱的工艺原理、技术指标、取出成功率以及配套工具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机械封隔分层酸压管柱在江汉、胜利、长庆、玉门、青海等油田现场应用共计100余井次,施工成功率达到95%,现场应用表明,该管柱配套齐全、耐温耐压指标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二层油藏分层注采实际情况,在分析水平管流、垂直管流、配水嘴嘴流等沿程压降的基础上,基于节点分析原理,建立了二层油藏分层注采系统节点分析数学模型,考虑了层间、注采井间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节点分析的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确定了分层配产配注量和注入压力,使注采系统处于平衡生产状态,并对多层油藏的节点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ActiveX技术与MapObjects GIS控件相结合的房产分层分户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产现方法。着重讨论了分层分户图管理系统开发中所需解决的几项关键性技术(多边形搜索及标识、外墙的搜索及外墙面积的计算、共用面积的分摊),并给出相应的算法。结果表明,该系统和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各种储层产量动用状况分析方法,寻找出一种实用的油水井分层动用状况研究方法:以井组内注采平衡为依据,综合考虑注水井和受其影响的采油井的油层条件和开发条件等因素,通过确定平面和垂向劈分系数,合理分配油井各小层的分层产液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层驱动的Windows内核rootkit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分层驱动技术的内核rootkit,阐述了rootkit如何加入分层驱动程序链,并从IRP中获取数据以及自我隐藏技术,最后讨论了rootkit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居和  冯子辉  方伟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2):1591-1597
提出并确立了合采井储气分层产能贡献的天然气烃指纹色谱测试理论和测试及模拟计算方法,并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的徐深1井进行了试验验证.将由徐深1井获得的储气分层天然气样品,利用天然气烃指纹色谱方法检测,通过选择特征烃指纹参数来表征各储气分层及天然气;将合采的3个储气分层天然气样品按一定模式混合配比,得到特征烃指纹与不同贡献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建立烃指纹模型参数,用非线性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训练建立测试模板;再经过测试模板的回归计算、实验室校验及现场测试结果对比的可靠性验证,完成了徐深1井合采天然气3个储气分层产能贡献的定量测试.与分层试气结果对比的绝对误差最大为6%,验证了合采井天然气储气分层产能测试烃指纹色谱方法的有效性,为解决制约天然气勘探及开发生产中储气分层产能评价测试及动态监测的技术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分采技术在层间压力差异大、深度差异大、高低压层纵向上交错分布的油井上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换向动作混乱不易识别、控制压力受层间差异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最优分层采油理念,即各分采段的井口控制压力不受层间的压力及深度差异影响的抗干扰液压换层操作理念和将交错分布的低压油层挑出来的组合开采理念,研制了抗干扰液压换层控制器,设计了井下平衡压力差异和深度差异、地面判断控制器动作状态、地面打压控制各段开关状态等机构,分析了消除各段压力差异和深度差异的平衡原理,最终形成了抗干扰液压换层分采技术,实现了井口打压换向操作连续高效、准确可证、不受层间压力差异、深度差异影响的目标,满足了对井下所有段各种开启状态任意组合进行控制需要,并建立了既可预测、也可控制井下各段控制器开关状态的井口输入信号与井下全组合开关状态对应的数学关系,并在现场成功实施了5口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热交换器分区采暖系统、双水箱分层式采暖系统、单水箱分层式采暖系统、水力止回阀分层式系统4种高层建筑分层式热水采暖系统,论述了4种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建议在进行高层建筑采暖设计时应优先选用水力止回阀分层式采暖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油田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的划分问题,综合考虑油藏的物性差异、压力差异、层数差异及层段长度等因素对各层吸水、产液能力的影响,建立多组典型井组注采模型;以含水上升率级差作为油藏特高含水期的均衡驱替准数,准确表征各主要因素的影响;采用洛伦兹系数评价油藏纵向动用非均衡程度,最终得到特高含水期不同韵律特点、不同井网形式的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深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得到影响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的主控因素为渗透率级差与原油黏度级差。应用实例表明,研究得到的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可以为现场开发提供便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上下煤层分层同采时,开采所引起的本煤层以及煤层之间的复杂应力场和位移场将导致巷道失稳、工作面顶板冒矸、支架折损、采场影响相互叠加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并在山西中阳华润联盛苏村煤矿进行了实验。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建立模型后模拟得到了两煤层采场相互扰动影响最小的安全错距为45 m。结合苏村煤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确定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对齐布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数值模型。根据上下区段之间煤柱和巷道支护、开采工艺和顺序,探讨了上下煤层开采扰动覆岩运动规律。分析苏村煤矿实验结果,得到了6~#煤层和10~#煤层同采时的巷道布置以及同采合理错距布面。该方法解决了两层煤同采时影响相互叠加的问题,保障了煤矿的生产安全,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祥启 《科技信息》2008,(30):315-315
顶板事故制约着生产,目前我国生产的矿井中,单体工作面占有相当的比重,为确保单体工作面高效安全的回采、稳定工作面的单产对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单体工作面控顶设计中,当顶厚度较大,分层情况不清楚时,如何估算划分各分层,为科学的顶板控制设计提供合理参数,实现科学管理采场顶板,对矿井生产安全及高产高效有极重要的意义。本文3422N工作面用的估算方法可以在类似矿井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