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心泵在检修时,经常发现在叶片入口边靠近前盖板处和叶片入口边缘附近有许多麻点和蜂窝状凹坑或严重地破坏原有结构,甚至有的叶片和盖板被穿透的现象。这就是由于汽蚀所引起的破坏,汽蚀现象产生时,泵将产生噪音和振动,使泵的扬程、流量、效率的性能急剧下降,同时加速了材料的损坏,缩短了机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提高泵的抗汽蚀现象。本文分析了离心泵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离心泵发生汽蚀原因中找出抗汽蚀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离心泵汽蚀现象形成原因,论述了汽蚀现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和最新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措施,也提出了采用近年来热点研究手段CFD技术在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离心泵汽蚀现象形成原因,论述了汽蚀现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和最新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措施,也提出了采用近年来热点研究手段CFD技术在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霖 《科技资讯》2014,12(22):68-68
离心泵汽蚀是造成水泵运行不稳,甚至造成工艺中断及设备损坏的原因之一,为防止离心泵发生汽蚀,参考有关专业资料、运行规程,相关数据和运行规程,结合实际情况编写本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用声学法判别卧式分段多级离心泵的初生汽蚀实验,获得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规律,并对声学法判别初生汽蚀的机理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朱玉峰  李建桥 《科技信息》2013,(18):116-116
本文对离心泵中叶轮汽蚀发生的原因以及汽蚀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防护方法,可为离心泵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离心泵汽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振西 《科技信息》2009,(22):I0367-I036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离心泵发生汽蚀的原因,并结合实际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离心泵汽蚀的研究是多年来研究工作者极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以空泡动力学为指导,对离心泵空化空蚀的机理和早期判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汽蚀的早期诊断和汽蚀检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某平台中分式多级离心泵汽蚀引起泵失效入手,剖析转子共振的原因,阐述防止转子磨损的方法,通过碳化硅陶瓷材料的运用,提高了泵的抗汽蚀能力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离心泵汽蚀过渡过程的瞬态水力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全汽蚀模型且不考虑水中溶解性气体对汽蚀的影响,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对离心泵叶轮流道内汽蚀过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汽蚀过渡过程中叶片背面气体体积分数随汽蚀余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当叶片工作面的气体体积分数大于0时,汽泡相开始堵塞叶轮流道,进而影响叶轮内部能量的交换和传递;汽蚀引起的旋涡使得叶轮流道内的速度出现无规律波动,从而造成靠近旋涡区和叶片工作面通道内的速度和载荷增大;扬程在随汽蚀余量的降低而缓慢降至一定程度后再次急剧下降,不同工况下扬程波动的幅度有所不同,小流量时扬程波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IS100-65-200离心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种不同叶片进口边形状对泵汽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离心泵中的汽蚀及其防护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离心泵汽蚀发生的机理、条件和特征,对液面压力、输送的介质、泵的安装高度及泵的结构对汽蚀的影响作了分析。通过改进泵吸入口叶轮到叶片入口附近的结构设计、采用诱导轮或双吸叶轮及合适的叶片进口正冲角、采用抗汽蚀材料及改善吸入管路的特性等方法予以消除或改善汽蚀。介绍了化学涂层、表面化学热处理、焊层与补焊、合金粉末喷涂、合金粉末喷焊和高速火焰喷涂等抗蚀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陈久旺  李晓青 《科技资讯》2010,(11):135-135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轮机运行当中的汽蚀的现状及类型,以及翼型(叶型)汽蚀、间隙汽蚀、局部汽蚀、空腔汽蚀的概念和汽蚀发生时的主要表现。汽蚀产生的原因分析。另外从改善水轮机转轮的水力,材料及加工工艺方面,改善运行条件并采用适当的运行措施,检修工艺与方法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抵抗汽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玻璃离心泵,设计和制作了演示未灌泵、汽蚀和气缚现象的综合实验装置,直观地显示了上述现象,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以及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相关-小波分析用于离心泵初生汽蚀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自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泵入口压力脉动信号进行了信号分析处理,获得了初生汽蚀信号的各尺度频谱和能量。提出以信号各尺度能量特征值作为初生汽蚀诊断识别的判据。试验测试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汽蚀初生信号能量特征值有明显变化,所提取的信号特征信息可以对初生汽蚀状态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识别。  相似文献   

16.
对两台清水离心泵抽送含沙量分别为10,20,30,40,50和60kg/m ̄3的含沙水时其能量特性和汽蚀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清水工况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清水泵抽送含沙水时泵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汽蚀破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推导了抽送含沙水流时泵的汽蚀余量随含沙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清水泵抽送含沙水流时其临界汽蚀余量增大,使泵提前发生汽蚀,临界汽蚀余量的增值与含沙量成线性关系,其变化趋势与实验资料吻合,从理论上阐述了清水泵抽送含沙水时汽蚀破坏加剧的原因及安装高度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汽蚀实验是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项重要实验,临界汽蚀余量NPSHc是实验测定的主要指标,实验目的是绘制H-NPSHa汽蚀曲线.在现有汽蚀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流体控温汽蚀实验方式,并对实验结果通过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方法,绘制H-NPSHa汽蚀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校多组大量的气蚀实验教学,具有选择性强,节省时间,易于实现等特点.通过4次多项式拟合得到汽蚀曲线相关系数R2达到0.8869,求得的NPSHc与理论NPSHr的相对误差只有17%,实现了H-NPSHa汽蚀曲线的可靠拟合.  相似文献   

19.
蔡东 《科技信息》2007,(29):318-318
汽蚀在水轮机中发生的部位不同,有翼型汽蚀、空腔汽蚀和间隙汽蚀等3种。它的产生导致水轮机工作机件表面受到侵蚀和剥落,使过流部件形成麻点或蜂窝孔洞,引起机组振动,降低效率和出力。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实例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根据泵的汽蚀原理,结合给水泵的实际性能曲线建立了给水泵的汽蚀诊断模型.使用给水泵运行的过程参数(泵的转速、进口压力、出口压力等),该汽蚀模型可以实时计算泵的工作流量和汽蚀临界流量.以这两个量为基础.汽蚀诊断模型能实时预报给水泵的汽蚀状态.报警信号指导给水泵的过程控制系统进行相应处理以防止汽蚀故障的发生.诊断模型可以共享给水泵过程控制系统已经采集的过程参数,系统实现不改变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硬软件配置,可以在已有的DCS环境下实现.该汽蚀诊断模型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在DCS上实现,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