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为控制新强煤矿急倾斜煤层巷帮变形失稳,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急倾斜松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合理支护方式与支护参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急倾斜松软煤层两端区是破坏的集中区域,下端头破坏更为剧烈,急倾斜松软煤层巷道的变形与破坏具有非对称性;急倾斜煤层巷道无支护时,巷道冒顶、底鼓、上帮破坏比较严重,而采用锚杆支护后,底鼓是影响上帮稳定性的关键,巷道上帮底角是控制的关键部位.通过数值模拟优化,确定了最终的支护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新强煤矿急倾斜松软煤层回采巷道上帮变形失稳,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合理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和上帮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巷道的变形与破坏呈非对称性;采用锚杆支护后,影响上帮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巷道底臌的控制,巷道上帮底角是控制的关键部位。新强煤矿采用文中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方案,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吕春泽 《科技资讯》2007,(21):34-34
急倾斜煤层顶板有其自身的特点,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支架布置方式包括带帽点柱支护、棚子、支护、特种支护,采空区处理有跨落法、充填法、顶板缓慢下沉法等。这些方法对开采急倾斜极薄煤层的顶板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倾斜煤层放顶煤放煤巷道的支护不仅要维护巷道的稳定 ,还须有助于顶煤的破碎、放出 在总结和分析现场试验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 ,建立了放煤巷道支护选型的综合评判模型 ,对放煤巷道的支护方案进行了优选 ,对推广急倾斜煤层放顶煤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 2 ,表 2 ,参 6  相似文献   

5.
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维护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倾斜煤层回采工作面的两巷,采用常规的架棚支护方法进行维护,存在着巷道难以维护,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问题。因此,根据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的压力分布规律和围岩变形特点,设计出锚杆支护加可缩性支架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对巷道进行“二次支护”,使巷道的实际维护状况大为改善,取得了比较好的维护效果,从而为工作面安全生产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淮南局孔集煤矿开采急倾斜煤层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综合其生产中的先进技术 ,提出了跨采区上山回采方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革新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急倾斜厚煤层回采巷道支护困难,基于大安山煤矿急倾斜煤层赋存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了+550水平2槽煤层巷道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规律,巷道表现出左帮和顶板变形量大,软帮上角应力集中问题.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了强化关键部位的锚网索加钢带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加钢带支护方案后,巷道整变形量较小,各监测点巷道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8 cm,围岩表面无破碎或突出现象,实现了急倾斜厚煤层回采巷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长沟峪煤矿煤层地质条件,结合7~9 m急倾斜厚煤层Z型通风工作面整体悬移组合支架的工作阻力变化特点,对开采块段顶板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Z型通风工作面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的超前加强支护范围为距离工作面12 m范围;回风巷道应力集中区域为工作面上方6 m范围;合理的区段放煤高度为14 m。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为同类煤层顶底板移动规律及开采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东海  冯涛  赵伏军 《科技信息》2007,(14):211-213
本文回顾了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四个历史阶段,对当前采用的七种主要开采方法进行了详细评述。从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机械化和放顶煤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急倾斜特厚煤层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宁明 《甘肃科技》2004,20(9):89-89
根据现场工程实例,介绍了锚杆支护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中的实践,分析了存在问题,积累了锚杆支护经验。用现代巷道支护理论,阐述了深部开采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特点和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质条件下急斜厚煤层巷道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急倾斜煤层的综放开采过程中,巷道变形与失稳对安全生产影响极为严重。乌鲁木齐矿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主采煤层均为急倾斜特厚煤层,地压活动强烈,煤岩接触带巷道局部变形、冒顶与底鼓严重,且有局部垮塌现象。通过对大洪沟矿+555B1~B6巷道围岩松动范围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其巷道总体稳定性较好,因其处于煤带转折附近,地质构造复杂,煤层错位、松散、破碎。  相似文献   

12.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矿山压力的分布规律不清楚,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因此,通过对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高急倾斜煤层回采率与经济效益,增加安全度,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南方矿区的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闯 《中国西部科技》2013,(1):20+30-20,30
缓倾斜"三软"煤层开采时,巷道应采用架棚支护,围岩变形量大,生产过程中设备易出现下滑,端面煤岩易片帮、冒顶,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针对回采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从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方式、顶板管理、煤岩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了缓倾斜"三软"煤层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4.
淮南矿区某矿采区属倒转地层,灰岩含水层位于煤层顶板,断层的活化极易导通上部含水层,引发突水事故.面对急倾斜煤层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的现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对顶板浅部断层活化影响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急倾斜煤层开采深度与断层活化之间的时空关系,验证了通过控制采高和隔离煤柱大小,可以有效降低急倾斜煤层开采对断层的扰动作用,对急倾斜煤层后期深部开采断层突水预测与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指出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研究不稳定型急倾斜薄煤层开采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不稳定型急倾斜煤层的特征,以及其开采的指导方法和开采技术。以煤矿生产实践为依托,对不稳定型急倾斜薄煤层实用性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在不稳定型急倾斜煤层中采用伪倾斜斜坡短壁采煤法,能较好地解决急倾斜薄煤层开采的技术难题,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悬伸岩层对煤体上覆岩层作用的角度,分析了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形成和小煤柱护巷的理论依据,并对小煤柱护巷条件下急倾斜与倾斜煤层中巷道的支护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在采场矿压显现规律、老顶结构分析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对特厚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特厚急倾斜煤层岩移观测资料极少,现有的急倾斜预计模型都无法反映该条件下开采的力学机制,导致其在进行地表沉陷预计时的精度较低,严重影响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条件下"三下"采煤的生产实践。因此,要保持特厚急倾斜煤层分层开采条件下的安全开采,需要深入研究其开采后的覆岩破坏与地表移动特征,从而更有效的指导现场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工艺特点,运用Griffith强度理论分析了顶煤破碎机理.通过建立Griffith裂纹受力模型,确定了顶煤断裂准则,得出了断裂拉应力与煤层的倾角、开采深度、顶煤的受力状态、裂纹的分布及发育程度等因素有关.煤层裂纹发育、倾角大于45°角,开采深度大于临界开采深度,裂隙或软弱结构面摩擦系数小是放顶煤开采的最有利条件.该结论有利于指导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实践.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19.
刘魁 《科技信息》2011,(34):384-385
我国急倾斜煤层分布广泛,其地质条件大多数比较复杂,经过长期的勘探和开采,对现有生产矿井中的急倾斜煤层的赋存特征已有相当的了解,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方法与煤层埋藏的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存在水害威胁、瓦斯、自然发火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为了保证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加强回采工艺各环节管理,防止溃水溃泥、瓦斯增大等带来的不安全隐患。通过改革综采支架和开采技术管理,增强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回采实践证明,急倾斜煤层开采管理方法保证了梅河煤矿四井多个综放工作面的顺利安全回采,创造了巨大效益。至今在梅河煤矿四井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经历了25年,有较成熟的开采经验。为类似矿井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急倾斜煤层顶板特点,并结合开采实践经验,阐述了龙湖矿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支架布置方式和采空区处理方法,对开采急倾斜极薄煤层的顶板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