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水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裂陷、坳陷、沉陷和抬升四个发展阶段,发育了深湖一浅湖-河流三角洲型沉积层序,以泥岩、砂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条件.经野外露头剖面勘察和钻井岩性分析,下第三系布心组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布心组二段为湖泊极盛时期沉积,以暗色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沉积,是盆地内主力生油岩系.根据烃源岩和地质构造特征,主要的含油气系统为布心组生、布心组和西布组储、布心组和西布组盖的生、储、盖组合,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和开采价值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2.
三水盆地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部,与油气有关的沉积地层主要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经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性分析,下第三系布心组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泥灰岩,是区内主要的烃源岩.布心组二段为湖泊极盛时期沉积,以暗色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沉积,是盆地内主力生油岩系.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阶段,处于生油高峰期.三水盆地的资源量期望值为0.5271×108 t,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和开采价值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平庄盆地烃源岩的赋存特征,结合地质勘查资料,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分析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平庄盆地内发育有三套烃源岩,分别归属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前两者是构成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湖一深湖,部分形成于浅湖、闭塞湖湾及湖沼,其类型以暗色泥岩、油页岩、泥质白云岩等为主;盆地生储盖组合以侧变式为主,油气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断背斜。该结果为平庄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及石油地质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岩相古地理、烃源岩生烃潜力及油气成藏特征等角度,对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生烃潜力进行了对比,认为三大盆地石炭系均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质量比准噶尔及塔里木盆地差。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在烃源岩类型、生烃演化及油气成藏规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烃源岩类型包括灰岩、泥岩、碳质泥岩,且均经历了二次生烃,具有混源油气等特征。借鉴准噶尔、塔里木2个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柴达木盆地需加强寒武-奥陶、石炭系等古生界地层的整体勘探,岩体侵入对于烃源岩成熟度产生重要影响,古油藏、次生油气藏及混源油气藏共同构成以石炭系为油源的油气保存形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许多大型含油气盆地都有蒸发岩分布,蒸发岩与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蒸发岩对沉积盆地含油气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分析表明:泻湖和盐湖环境的生物种群可以作为烃源岩最好的母质;而蒸发岩盆地在独特的太阳池效应的作用下,有机质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烃源岩;蒸发岩的储集性及其可塑性和流动性为油气储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蒸发岩良好的封闭能力为油气的赋存提供了很好的圈闭。明确了蒸发岩对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穆格莱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沉积学方法分析了穆格莱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油气勘探问题。研究表明:该盆地发育冲积、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深水浊积岩相等5种沉积相,分别构成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湖泊等两大沉积体系;主要烃源岩发育在下白垩纺AG组,该组上部以砂岩为主,生烃潜力差,下部主要是干旱气候期的沉积,生烃潜力亦差;AG组中部以暗色泥页岩沉积为主,发育在成盆早期,为中-深湖泊沉积,但分布较为局限;该段地层厚2000m,60%以上为暗色泥、页岩,是穆格莱德盆地油气勘探的主力层位。  相似文献   

8.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日凹陷是银额盆地中北部苏红图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勘探程度低,勘探效果不理想,本文综合分析其油源、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及二叠系地层均有烃源岩发育,但二叠系地层烃源岩丰度较差,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烃源岩,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成熟度多方面考虑,苏红图组烃源岩较好,为油气勘探重点潜力层系,银根组和巴音戈壁组为次重点潜力层系,平面上湖盆中心烃源岩发育程度最好;下白垩统储集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滨浅湖砂坝、三角洲砂体以及近岸水下扇砂体;盖层条件整体较好,同烃源岩特征一样,越向烃源岩发育程度最好的湖盆中心区域,盖层条件越好,越向凹陷边缘盖层条件越差;圈闭主要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构造圈闭中又以断块和断鼻圈闭为主。油气显示指示着苏红图组为哈日凹陷的主要目的层,其次为巴音戈壁组,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叠合成藏要素,预测苏红图组有利勘探区,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延哈参1井西部的两个陡坡带上,叠合面积为23.9km2。  相似文献   

9.
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地层、沉积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下第三系、上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泥灰岩,有四套含油气层系,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下第三系的滨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和碳酸盐岩,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目前油气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缘构造带的两个含油气区.全盆地最大的油气田--明布拉克油气田的发现,使盆地油气潜力评价价值更高,可为整个中亚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和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暗色泥岩厚度大、横向变化快,以大一段-南屯组最为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体,浊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是发育储集岩体的最重要相带;大一段是该区的区域性盖层,南一段和伊一段构成局部盖层,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3种类型,油气主要沿断裂运移到小面积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预测出有利油气勘探区为苏仁诺尔断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南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敖瑙海次凹、贝西次凹和霍多莫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