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数据来看,中国目前正处于储蓄过剩和外汇过剩双过剩时期,资金出现了相对富余,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还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以及是否还需要吸引外资的话题成为争论的热点。在分析这些热点的基础上,从明确外资政策的定位;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和规范;扩展国际投资渠道,扩大对外投资等方面提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志杰 《科技资讯》2011,(18):216-216,218
2010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降,但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却强劲增长,首次超过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一半,达到53%。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方式逐渐从绿地投资转变到并购等股权投资。但过度的并购投资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留下隐患,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被跨国公司控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当务之急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外资并购法律法规体系,合理的使用外资,保障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由于外资并购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影响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经济安全,东道国有必要对外资并购进行政府管制。强制性预先申报的反垄断审查制度是对外资并购行为进行规制的重要手段。《反垄断法》对于经营者集中的规定和现行审查制度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解决二者的冲突是有效实施外资并购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关键。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内外资并购进行分别审查更能够发挥外资并购中反垄断审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零售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的外资并购企业中,零售业公司日益成为新宠儿。据统计,世界前50家零售企业中的70%已经在我国设立了合资公司。随着我国对外资控股限制条件的逐摘要:步放宽,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必将展开新一轮的并购狂潮。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带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和主流趋势。外资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虽然外资并购这种国际上主要的外商投资方式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外商投资实践中带来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品牌流失等问题不得不引起中国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和主流趋势.外资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虽然外资并购这种国际上主要的外商投资方式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外商投资实践中带来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品牌流失等问题不得不引起中国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外资优惠政策不会取消在“跨国公司与中国无锡国际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对“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的传言加以了澄清。他说,在相当时期内,中国政府并无修改对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打算。要取消的是对外资企业的歧视性政策,而不是优惠政策。胡景岩坦言,从长远看,对外商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政策要一致化,但在短期内中国政府不会改变现有的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中国政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中国将逐步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目标国。由于政府行政干预、不同企业所有制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作为行业龙头和公众广泛关注的上市公司则成为并购的重要对象。为了获得中国市场的比较优势,外资将在相对集中的行业中对上市公司实施并购。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资并购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外资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增大,投资方式趋向灵活,其中外资对并购中国的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跨国并购成为了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一种方式。外资并购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发达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经验来看,对跨国并购都有严格的实质性规定和程序性要求,而中国目前的外资并购虽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不系统。文章将对外资并购现行立法的进步和不足进行分析。并借鉴外国立法实践,结合中国本身的实际,提出以后立法工作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在1995年曾热闹一时,但只是昙花一现,由于禁止向外资转让国有股政策的出台,外资并购上市公司进入了长达多年的沉寂。尽管外资并购上市公司从禁止到开放经历了诸多波折,但历年来资本市场上明显有一种“山雨欲来”“暗流涌动”之势,外资仍然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我国的上市公司。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脚步越来越快,外资正在叩响我国A股市场的大门,在未来几年里,将会掀起外资并购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杜卫民  王厚广 《科技信息》2011,(31):I0402-I0402
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世界经济中心开始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新兴市场转移.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跨国创建而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外资的进入.一方面毋庸置疑促进了企业绩效的上升.甚至推动了特定行业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定量分析,我国的资本外逃是未来一到两年的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断,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5096以上是国内资本的转化形式。国内资本过渡到国外后再以外国直接投资的身份回到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对外资给予了过多的优惠。中国要控制资本外逃,应该在国内市场上平等地对待所有市场主体,消除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冲击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整个90年代跨国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大大超过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 I)15.1%的平均增长速度;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并购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70%~90%左右;尽管21世纪初跨国并购投资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份额  相似文献   

14.
允许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可能会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在鼓励外资并购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造的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引导和规范外资的并购行为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除了用资本市场上的行为之外,更多是以一种协议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协议的方式有各种具体的方法,其中的一种方式便是直接以外国投资者的身份来并购中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外国资本纷纷看好中国经济,并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直接并购我国现有企业占了很大比饲。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正是外资借并购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这种方式的直接投资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若不加控制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而我国对反垄断方面的法律问题规定还很不完善.为此需在实质减少市场竞争标准、市场份额等方面做出更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资并购问题,长期保持着相对保守体系与谨慎的态度。现有外资并购立法不仅立法层次不高,总体上缺乏化思路,而且法律条文较概括和原则,从法律角度而言.我国外资并购立法应紧密结合政策导向,一方面消除现有对外资并购的不合理限制.为促进和发展外资并购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完善对外资并购的管理.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完善我国对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资流入趋势的分析,从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综合因素角度,探讨了导致外资流入减缓的原因。同时,针对我国外资流入减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减少投资风险、改善投资环境,提倡投资制度和投资方式创新,坚持产业政策取代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应对策,以期对我国今后在引进外资工作中能起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辉 《科技信息》2011,(7):254-254,270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各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文化差异是造成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并购后所面临的种种文化问题,分析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外资并购的新动向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最初外资并购主要是出于商业性目的,但近几年来,外资并购投资开始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行业,并着力消灭新的竞争点,谋求从产业链上和价值链上实现对被并购企业的全面控制。与其战略性意图相适应,外资并购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必须控股、对方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