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关于陶渊明的《闲情赋》,评论界向有“言情”、“寄托”两派,本文将此赋放到陶渊明全集中多方观照,不苟同于学界的两派观点,并提出新解:即此赋是陶渊明自恋情节的表现,以美人寄托自己的理想人生。 相似文献
2.
白璧无瑕《闲情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筱叶!宣传部 《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本文从《闲情赋》描写真实的爱情体验 ,以及这种狂热的爱情追求与陶渊明对人性真实美的追求相一致 ,肯定它是一篇光明正大的爱情赋 ,体现了陶渊明还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韩中华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21-22,52
对于潘岳《闲居赋》所体现的创作主旨历来争论不一,并由此引发对潘岳人品的褒贬评价。《闲居赋》是潘岳作品中少有的以理起文、以情纬文的赋作,体现出潘岳养拙不守拙、闲居非归隐的文本内涵。家风诗是魏晋门阀政治时代的突出表现之一,它影响了潘岳的仕进思想。家风下的《闲居赋》表现出潘岳由坚定的重振家声到不甘心闲居又短暂想要养拙自守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4.
周期政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4,26(1):48-50
陶渊明很大一部分诗作都流露出了隐逸思想。这种思想的表达主要借助于两种模式,一是叙述模式,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隐逸的思想。二是意象模式,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融人自己的感情,抒发对隐逸的向往与归隐后的欣喜。二者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割裂。 相似文献
5.
6.
刘勰主编的《心雕龙》对陶渊明及其作品只字不提,主要是由于青年时代的刘勰,无论在人生观还是学观上同陶渊明都是格格不入的,尽管刘勰也主张“通变”运日新,也重视采,但他强烈的宗经思想使他的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相对地说比较保守,而萧统不仅在他主编的《选》中选录陶渊明诗八首、辞一首,而且还编了《陶渊明集》,并亲自撰写了《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传》,在《序》、《传》中对陶渊明作了很高评价,这是由于萧统虽贵为太子,但所处宫廷重重矛盾的环境,使他向往身心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与平淡自然、志趣高远的陶渊明诗作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付以琼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0,(1):18-20
陶渊明 ,东晋末年的大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陶渊明思想特征的探讨一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忧患是构成陶渊明复杂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忧患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而深广的心理情绪。它是人类在外来祸患、困厄之中 ,由于心灵 (愿望和意志 )同现实 (自然的与社会的 )矛盾对抗所产生的一种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忧患感来自个体心灵同现实在矛盾对抗中的失败。正是这种忧患感极大影响着陶渊明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本文从探讨陶渊明忧患感的思想出发 ,试图对其饮酒、归隐躬耕的意图以及独特的诗歌艺术形成作些新… 相似文献
8.
9.
萧统在选中设情类,并选情赋入篇,是顺应了时代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也表现了作为人的萧统对学抒情性与人性复归的认同,但他对艳情学的态度极为谨慎,“发乎情、止乎礼”才是他践行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0.
李渔的《闲情偶寄》对女性的审美从体态、容貌到神采再到心性、才艺,进行了全面的观照。尽管他是立足男权中心文化来观赏品鉴女性,有其不足,但是在女性审美中他强调和谐自然,还指出内修能提升女性美,这些审美观在当今社会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从西汉到南朝刘宋年间山水赋存在一个从虚构走向写实的发展特征,晋宋之际的赋作中,这个特征尤为明显,谢灵运的《山居赋》是其中的代表。谢灵运一方面运用汉大赋的传统手法,对始宁别墅的种种景观进行铺写;另一方面又多用雕绘修饰的手法描写景物,使其中山水景物的描写更加真实可信。此外,他的一些山水诗可与此赋对赏。从虚构向写实的转变与文人辞赋观的改变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山水赋的自身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祢衡的《鹦鹉赋》以一只被禁闭的鹦鹉来表达自己在世俗生活中所受到的羁绊以及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他所开创的这种“笼中之鸟的哀鸣”的赋体风格,是对以前鸟类赋的突破,同时也开启了以后大量的类似之作。因此,祢衡的《鹦鹉赋》在鸟类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6.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7.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8.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9.
隐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颇带传奇色彩的人物,《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在历代文人中有广泛影响的奇文,北宋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说明后人对这篇文章的推崇和它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这篇文章所以受到后人的推崇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