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哈萨克族传统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脱胎于原始宗教;游牧经济使其然;民族心理、文化选择是其自然而然;民族文化特征及哲学家特殊的人文素质相辅相成。——游牧经济、游牧文化造就并包涵了独领风骚的哈萨克族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2.
游牧经济是游牧民族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类型。蒙古族游牧经济曾经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牲畜、自然与牲畜的关系,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蒙古族游牧经济具有游动性、均衡性、分散性、脆弱性等特征。考察和研究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特征有助于重新认识内蒙古或其他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游牧文化是蒙古族牧民千百年来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生产而形成的灿烂文明,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本文从游牧文化的产生背景入手,运用生态学方法阐述了游牧文化对草原生态平衡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保护游牧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的毡房是因为长期游牧生活需要而建造的传统住房,其历史悠久.本文中首先介绍了哈萨克族毡房中的数字特征,然后从天文学,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哈萨克族毡房的科学特征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毡房是根据长期游牧生活需要而制造的传统住房,其历史悠久。本文通过与蒙古包建筑的构成对比,分析哈萨克族毡房的类型、结构、制作材料和装饰特色,为设计出适宜于哈萨克族的特色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考察了金、木与哈萨克古代朴素唯物主艾的四素说的关系,并将金、未放在原始的多元经济与一元为主的游牧经济两相对比中加以考察,得出结论:四素说产生于青铜时代末期的原始多元经济社会,而不是一元为主的游牧经济社会。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考察了金、木与哈萨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四素说的关系,并将金、木放在原始的多元经济与一元为主的游牧经济两相对比中加以考察,得出结论:四素说产生于青铜时代末期的原始多元经济社会,而不是一元为主的游牧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近20年来,哈萨克族由游牧转向定居。由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畜牧业生产向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结合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牧区哈萨克族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贫富差距也凸显出来。建立农牧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农牧并举,多种经营,转变观念,是当地哈萨克族民族乡脱贫与进一步富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研究,论证了西藏高原史前游牧业的起源、游牧经济与文化的基本面貌以及早期游牧民族在高原的迁徙与移动空间等问题,力图勾勒出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以至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史前游牧人群的生态环境、生活样态、艺术创造等不同的侧面与断面,揭示高原游牧业由原始农业转化而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突厥语民族和蒙古族由于相同的游牧经济生活、共同的萨满文化背景、错综复杂的族源关系和频繁的历史接触,他们的英雄史诗之间具有诸多的共同特征。本文通过哈萨克英雄史诗《阿勒帕梅斯》和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规律和结构类型的比较研究,阐释了突厥英雄史诗和蒙古英雄史诗传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宝贵的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哈萨克族民间学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是新疆的世居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传统.其民歌具有宝贵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对哈萨克族经典阿依特斯《加尔—加尔》的本体研究,从曲式类别、结构形态、调式音阶特征、节拍运用、歌词特点、旋律形态、材料关系等方面探究哈萨克族传统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观念,这种观念以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思想、习俗与风俗中,特别是游牧生态观中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游牧生活中,哈萨克族形成了与其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套亲属关系,七代外婚制、收继婚、还子习俗、收养习俗等一系列风俗习惯使得哈萨克族的亲属关系具有鲜明的特点,而如今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亲属关系也随之在形式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哈萨克族民间图案的发展、变迁及艺术特征,进一步对新疆哈萨克族手工木器纹样进行解读,认识本质特征,挖掘文化内涵。当下社会语境中,手工木器已不再作为主流必需品存活于日常生活中,但因其具有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特定记忆、特定符号的属性被转换成手工艺品进行开发,这也许是哈萨克族延续族群记忆、生活方式、人生观念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北京文化史可分为燕文化,幽州文化和京师文化三个不同的时期,其文化可分别概括为地域文化、特区文化和社区文化。燕文化的特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混合体;幽州文化的特征是“胡汉兼融”;京师大化的特征是多元性,多元文化在兼融、混溶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师文化。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那达慕称谓的启用、确立的背景、那达慕的组织等内容,认为现代那达慕是被特定化的、以“男儿三艺”为核心要素的蒙古族特有“耐亦日”(聚会)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运用民俗学的节日理论来分析,认为那达慕并没有表现出严格意义上传统节日的一般形式特征,但却具有一般节日的功能、动机和形式,是游牧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节庆类型。现代那达慕的节日特性不断突出的同时,其民间特性也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的传统游牧生计是蒙古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长期磨合达成稳定和谐关系的产物。近年来,随着众多外来社会力量的介入,这一传统生计不得不发生相应的改变。但这样的改变在一般情况下,仅是触及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某些点或某些环节,而不是实施有序的渐进式的文化重构。其结果经常表现为,在获得某些近期利益的同时,却在无意中引发了传统社会经济的失范,进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牧区社会脆弱性凸显。为此,从根本上解决草原退化和社会运行失范问题,引导传统文化与资源管理模式重构,显得日趋紧迫。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3-6岁幼儿体质调研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出了新疆哈萨克族3-6岁幼儿体格发育与体能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新疆哈萨克3-6岁幼儿体质总体状况一般,绝大部分幼儿处于中等水平;男幼儿略优于女幼儿;各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