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义 《科学之友》2002,(3):11-12
像更换汽车零件一样更换人体坏旧的器官,是人类的梦想。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已能进行器官移植了。目前移植器官或组织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体移植,这种方法不会产生排异反应,但却是牺牲自身正常的组织修复损伤的组织,是拆东墙补西墙,如烧伤病人治疗中广泛采用的自体植皮。但人体许多器官是惟一的,如心脏等,一旦无药可救,只能求救于他人。二是同种异体移植。如肾移植,尽管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器官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美国每年用于这方面的开支约占全年医疗费用的一半。治疗措施包括:器官移植(同种或异种移植)、外科手术、人造假体、机械装置,少数患者还可借助药物治疗。但对那些损伤严重的组织器官而言,上述方法均不能完全修复衰竭的组织器官,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     
杨黄恬 《科学》2005,57(5):54-55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未分化细胞,是机体或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或分化成特定/多种细胞组织器官的潜能。干细胞在理论上突破了细胞分化的单向性,由于体外培养的成功.日益显示出对人类健康的潜在价值。最显见的医学应用潜能,是有望成为细胞组织移植甚至器官的新来源.以取代病人体内损坏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达到治疗组织缺损、遗传缺陷、器官障碍等难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各种血液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神经系统的损伤。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修复损伤的或衰老的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对于癌症和放射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0,32(5):307-310
今天,器官移植已成为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在挽救成千上万的器官功能障碍病人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项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还面临着多种难以逾越的障碍,如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因此导致的移植器官生存率低等,这种状况直到组织分型(tissue typing)技术的引入才得到极大改观,医生可根据器官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组织配型情况而选择最佳组合从而使移植成功率大大增加,这项革命性的成就最早源于1958年第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的发现及随后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的皮肤、颅骨、肌腱这些重要器官、组织,一旦因创伤导致缺损,通过植入具有生理功能的皮肤、骨头予以修复,这种以往只能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场景已变为现实。在中国,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主要有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与修复外科曹谊林教授为首的组织工程研发团队。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2005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磊博士。  相似文献   

7.
王晋 《科学之友》2003,(7):19-19
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可用它来修复损伤、衰老的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缺陷患者利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就是重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典型例子,目前有些医院已成功地将干细胞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损伤及角膜损伤和多种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干细胞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着手培育半合成的、可替换人体原生器官的活性器官。目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某些重要器官发生机能障碍而入院治疗。由于可供移植的器官十分有限,许多病人都无法躲避死神。例如,美国心脏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1997年全美有40000人需要移植心脏,但只有2300人得到了满足。此外,不论是治疗烧伤病人和伤口难以愈合的病人所需的皮肤,还是拯救危急病人所需的肝脏和肾脏,都极为匮乏。有人幽默地说“修复受损的汽车比治疗受伤的司机更容易”,因为汽车有大量的备用件,而“人体备件”对于人类来说,现在依然还是梦想。  相似文献   

9.
整形外科发展到现在已经分化为两个专科——整形外科和美容整形外科。前者是对那些被烧伤、创伤、感染、先天缺损和肿瘤根治手术破坏了体表器官进行再造,达到正常或近似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的外科;而后者则是正常的体表器官或部位经过手术变得比正常更好更美的外科。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整形外科起源于40年代,抗美援朝以后获得很大的发展,而大多数人则把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联系在一起,甚至干脆将整形外科说成是美容外科、实际上整形和美容在医学中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能等同的医学内涵,美容外科只是整形外科医学中的一小部分。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之广,则是任何一门外科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应用组织移植和各种手术方法,矫治人体各部位的先天性畸形,修复各种创伤或疾病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恢复面部形态及由这些畸形而丧失的原有功能,使畸形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获取整形修复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细胞直接受控组装技术的实现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上世纪末,出现了细胞间接受控组装技术,即在已成形支架上种植细胞的组织工程.这一技术为人工器官的制造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仅局限于某些组织,如骨、皮肤和肌  相似文献   

12.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猪的胚胎干细胞将有可能被移植到人体内,用以生成新的人类器官。此前科学家就已提出过类似的构想。20多年前,科学家指出,猪的胚胎组织可以被用做人类移植的“源器官”。但在过去,这类研究很少有成功的先例,原因在于在移植时选择的时间点在猪胚胎发育阶段处在了一个较晚时期。最新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伦敦的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UCH)开始临床试验一种由计算机系统控制、X射线扫描病人而显示出三个(左、右、中)立体图像的新方法,来帮助外科医生电脑化地制定手术计划。通过该系统不但能检查病人的骨骼和组织,还能得到需整形、切除和移植器官等手术病人的准确尺度,立体图像在终端机屏上显出。该系统正广泛地用于外科整形手术,如畸齿矫正,腭裂、上、下腭突出和颅孔修复。现行整形手术的设计是使用照片或用蜡做模型,而照片不能形成立体图像,蜡  相似文献   

14.
<正>组织工程是利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通过体外培养或构建的方法,实现受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造,在再生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作为组织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支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支架或者再生组织移植时,却面临着感染的风险.细菌或真菌感染不但会直接导致组织修复失败,还会增加患者治疗或者二次手术的疼痛和费用.因此,构建具有抗菌性能的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2021,66(18):2215-2216
正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命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早在古代时期,一些天然的材料如棉麻纤维、马鬃等即被用来作为缝合线缝合伤口,古代中国和古埃及的墓葬中就被发现有假牙、假鼻、假耳等.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合成化学、特别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大健康时代的到来,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更呈现多点开花的蓬勃之势.目前,生物医用材料已经成为材料学科中发展最快、也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已成为低能耗、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PTC)一词,习惯上可广义地归类为任何植物的一部分,无论是单个细胞,一块组织或某个器官,在无菌试管内的培养。尽管Strect认为这个词仅用于植物器官切片(外殖体)的增殖而产生的组织。从植物上切下的组织切片的生长,源于自然界中植物组织的创伤反应,原因是局部生长素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211)~At在癌治疗中作为“弹头”药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癌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被认为是对医学的可怕挑战.它的特点不仅表现为细胞自主性增生失控而导致肿瘤进行性生长,还表现为从原发部位向身体其它部位直接蔓延和转移(metastasis).肿瘤增生性组织和正常功能性器官往往成为一体,而在结构、生化和功能特性方面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这就使得肿瘤的探测和治疗非常困难,迄今还没有特异性很强的治疗药物.当前在癌治疗中,手术和放疗常常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以改善症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3月8日,世界首例接受猪心移植的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在术后两个月去世。尽管令人遗憾,但给异种器官移植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围绕着异种移植的种种争议与讨论也并未随他的去世而终止。那么异种移植到底是什么?为何会在医学界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本文将为大家一一进行揭秘。为什么要研究异种移植?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但全球移植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每天都有人在等待中离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每年的器官捐献者仅约1万人,最终能够得到移植器官的人数远远低于需要治疗的人数。人类器官来源严重短缺,极大限制了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而异种移植成为解决“移植器官荒”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老病死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有的人生来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些人在意外事故(如车祸、疾病等)中失去了某个器官,更多的老年人因为器官病变而在病痛中度完余生。不少善良的科学家正在为解决人们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越来越多的人造器官的研究获得成功。比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组织,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在不久的将来,换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器官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梦幻情节了。贴身定制人体器官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有数百万的患者患有各种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每年需要进行800万次手术,年耗资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60)Co辐射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龙 《科学通报》1994,39(10):940-940
由于宿主对异种移植神经的免疫反应而将其排斥,故异种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很少.作者以前的研究用反复冰冻、融解的方法预先处理异种神经,观察到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能长入异种移植神经.这提示只要能消除或减弱异种神经的抗原性,或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使移植神经不被排斥,宿主的再生神经长入异种移植神经是可能的.本研究用γ射线辐射预先处理异种神经,探讨能否消除其抗原性,使异种神经移植后的周围神经能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