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脑皮层抑制状态时条件反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物大脑皮层抑制的确定时相中,借条件反射建立的特点,可以制断皮层活动的机能特性。前曾报告,在药物诱导睡眠过程中的麻醉时相状态下,大脑皮层细胞工作能力水平降低。这时建立的条件反射较清醒时需要更多次结合才能出现,条件反射的潜伏期较长,反射量较小,且不能彻底巩固,而迅速消失。当抑制进一步加深时,或在个别分析器皮层代表区引起深度抑制时,建成条件反射需要什么条件?具有那些特性?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将报导狗在抑制时相中形成运动防御条件反射的条件,以及这种条件反射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超限抑制对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保护皮层细胞,使其避免由于过度的兴奋而遭到耗损。 在动物身上引起超限抑制所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四种:1)采用特别强的刺激;2)逐渐增加条件刺激的物理强度;3)由两个强刺激组成复合条件刺激;4)用饥饿或化学药物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一般认为,在超强刺激作用下超限抑制表现的程度可以作为皮层细胞工作能力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1.本教研室集体在最近两年内所累积的并在此综合性报告内所叙述的实验材料涉及人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方面的四个问题:(1)皮层抑制生理学;(2)分析器(耳,皮肤,内感受性分析器)生理学;(3)大脑皮层对消化器官机能的影响:(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血管反射和运动反射)。 2.研究调节抑制的实验基本上得到了等人早先所确定的事实,此外还获得一些补充材料。(1)无论在食物强化或皮肤刺激强化时都发生调节抑制;(2)不仅在隔音室条件下并且在动物自由活动条件下也能看到调节抑制;(3)调节抑制的发展可以相对地分为两个时期:不显露或不显著的抑制期和显著的抑制期,其时条件反射量或多或少地适应於非条件强化量;(4)调节抑制的抑制本质表现於其后作用;(5)逐渐减少非条件强化量时调节抑制的发展比较当急速减少强化量时为快:(6)急速减少强化量能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表现为时相状态的出现。 3.在皮层抑制状态下形成条件反射方面得到了某些材料。不同深度的抑制是用水合氯醛和皮肤温度刺激所得到的;按经典的唾液分泌方法测定抑制的程度。以皮肤电刺激强化新的反射。指出了在麻醉相和抑制相中形成运动条件反射的可能性,但是它们的发生和巩固速度比较在清醒状态下为慢,并且消失得很快。在麻醉相中形成了胃的内感受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1.用五只狗研究了当建立条件反射时胃腺活动的改变。结果表明,当建立第一个人工条件反射时,在所有的狗身上都看到了反射时相胃液分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当第一个条件反射巩固后,胃液分泌逐渐恢复。以后再建立其它条件反射时,胃液分泌的变化不大。 2.用两只狗进行了阴性条件反射与阳性条件反射的冲突,引起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一只狗的胃腺活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胃液分泌过程及对食物性质的依赖关系发生破坏。另一只狗的胃腺活动的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与皮层活动紊乱的程度有关。 3.用两只狗进行了食物反射与防御反射冲突,在一只狗得到胃液分泌的改变,最初分泌增加,以后逐渐减少。而另一只狗的改变不大。 4.在中等剂量(0.3克)咖啡硷作用下,一只狗的皮层兴奋过程加强,反射时相胃液分泌增多。而另一只狗在同样条件下皮层活动的改变不稳定,胃液分泌的改变也不明显。在大剂量(0.5克)咖啡硷作用下,两只狗的胃液分泌皆减少。一只狗的皮层兴奋过程降低,而另一只狗的变化不稳定。 5.在中等剂量(2克)溴化钠作用下,两只狗的皮层抑制过程均有加强,反射时相胃液分泌下降。在大剂量(3克)溴化钠作用下,皮层抑制过程加深,反射时相胃液分泌显著减少。 6.上述结果表明胃腺活动的改变与大脑皮层机能状态有密切联系,当皮层机  相似文献   

5.
抑制问题是现代神经生理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问题之一。巴甫洛夫及其学派曾广泛地研究了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证明阳性条件刺激当不给予强化处理时即将引起抑制的发展,进而又发现在给予强化处理的场合,大脑皮层细胞也会或快或慢地陷入抑制  相似文献   

6.
用食物分泌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两只狗的抑制过程在小肠内感受性分析器皮层部分的运动。 内感受性抑制过程的运动基本上和外感受性抑制过程的运动相同,有扩散和集中的时相,并且扩散快而集中慢。内感受性抑制过程的运动经常伴有正诱导的出现,因而使抑制过程的运动发生或多或少的波动。内感受性抑制过程的运动也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有密切关系,较强的抑制过程有集中的趋势,更强的抑制过程则又趋向扩散而不易集中。 内感受性抑制过程的运动常常呈现明显的扩散——集中波,以波状的形式从抑制点出发向外扩散,然后又集中回来,有时还可以看到两个这种的扩散——集中波和更不规则的波动。这可能是内感受性抑制过程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证明,处于诱导睡眠和催眠状态的狗能够形成条件反射;而且在大脑的局部抑制区中,仍能实现暂时联系的接通。根据形成这种条件反射所需要的条件及反射的特性,我们推论在自然睡眠时亦能形成条件反射。本实验所得的结果初步证实这个推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演奏的本质是条件反射.它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紧张现象,使演奏动作僵硬,不协调.心理学认为:“这种紧张现象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斗争的表现.”我们的演奏器官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种种演奏技能动作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大脑皮层的许多部位在刺激作用下能引起人体发生某种感觉或运动.在刺激的时候,发生反映的神经细胞处于工作状态,其余则处于安态静状,生理学上称前者为兴奋,后者为抑制,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探讨针刺穴位对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影响,多采用诱发电位方法。然而,这类方法所得的结果,只能看作是针感信号和疼痛刺激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部位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大脑皮层本身是否受到针刺的影响,尚缺乏直接证明。大脑皮层直接电反应(Direct Cortical Response简称DCR)是直接刺激皮层表面,在近旁引导出的电反应。一般认为,DCR反映皮层神经元的机能活动。本工作以DCR为指标,研究针刺穴位对皮层机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初级视皮层的结构及其功能特性,模拟初级皮层的轮廓感知功能,提出一种有效的基于人类视觉感知机制的轮廓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局部能量建立复杂细胞响应模型;然后,结合初级视皮层细胞排列特性构建图像信息与皮层细胞的映射关系,通过模拟神经元间的水平连接机制,实现对图像轮廓信息的增强和背景信息的抑制,建立了以初级视皮层风车状结构为基础的轮廓感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持目标轮廓完整性的同时,对背景信息的抑制效果更为有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图像背景纹理进行抑制和对目标轮廓进行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轮廓过度检测与欠检测的平衡,检测出的目标轮廓位置也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1.
<正>大脑皮层是由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的超级神经网络,网络中的各种神经环路是实现大脑认知活动的功能模块。皮层网络主要由兴奋性锥体细胞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介导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间的平衡是大脑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当平衡被打破时会导致皮层网络活动异常以及脑疾病的发生,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因此,研究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的动态平衡机制对了解正常脑功能的神经基础和  相似文献   

12.
探讨针刺穴位,究竟对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发生什么影响,是研究针麻原理的课题之一。大脑皮层的诱发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觉冲动的传入过程以及皮层的机能状态。近年来,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在动物上进行试验,已有许多报道,但在人体上进行试验的报道不多。现在,我们试图以人的头顶诱发电位(Vertex Potential)作为  相似文献   

13.
与其共同工作者曾广泛地研究了大脑皮层与内脏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大量的实验材料表明所谓自主性或植物性过程事实上也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影响。 关於小肠吸收机能的问题,过去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偏重於研究这一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但是和等人的工作表明,吸收过程也并非例外,同样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大脑皮层对小肠吸收机能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们用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的冲突以及咖啡硷和溴化钠来改变皮层的机能状态,并观察其对小肠吸收葡萄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引用一种“信息传输”理论来研究不同生理状态时的脑电时间序列,比较了正常人和在急性缺氧条件下、睡眠条件下及局灶性癫痫病患者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发现在各种情况下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有非常特殊的现象:在急性缺氧时,人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量各导联均较正常人高;当深睡时,各导联的信息传输量均较正常人低;局灶性癫痫病人痫性导联与其他导联间的皮层信息传输量有明显增加,而非痫性导联信息传输量 对降低,用脑皮层信息传输量来分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是一个极有潜力的方法,可能为研究和理解大脑的活动机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HDAC抑制剂SAHA对宫颈癌HeLa细胞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使用SAHA处理HeLa细胞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划痕实验和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基因表达.结果显示:SAHA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发生衰老,同时在分子水平上促进p21基因表达;抑制细胞迁移,在分子水平上迁移相关基因MYL9表达水平下降;SAHA处理的细胞没有表现出明显凋亡现象.本研究结果提示SAHA可能通过促进p21和MYL9基因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衰老和降低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言研究不同发育水平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对于解决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进化问题是相当重要的。(1923)首先在鱼头上研究了防御性条件反射,后来又有许多工作者研究了不同各类的丙栖类的条件反射。然而,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有关两栖类条件反射方面的问题并未得到十分肯定的结论。加以近年来对于两栖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和认识与鱼类相比,显然非常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野木瓜注射液(IS)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 H2O2和不同浓度IS,培养数日后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外液LDH的活力,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测定细胞活性来观测IS对氧化受损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脱氧核糖法对IS的羟自由基(.OH)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浓度在25~300 mg/L,IS均能抑制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神经细胞SOD酶活力上升,细胞外液LDH活力降低,浓度为100 mg/L时效果最显著.与阳性对照甘露醇相比,IS有较高的.OH清除率.IS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抑制H2O2导致的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中等强度恒定磁场对神经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采用急性分离的小鼠额叶皮层锥体神经细胞暴露于30.mT恒定磁场中,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时间(细胞形成全细胞模式后的存活时间,反映细胞存活能力).实验发现,30.mT恒定磁场作用中的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平均记录时间较未被磁场作用的细胞钠电流的平均记录时间显著增加,分别为33.77.min和15.13.min.在磁场作用中的部分神经细胞即使在全细胞模式形成60.min后仍然有20%的神经细胞可以记录到很好的钠通道电流曲线,而对照组神经细胞在形成全细胞模式后超过40.min细胞就已经失去活性.结果表明,30.mT恒定磁场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皮层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存活时间,增强了神经细胞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蓝斑对马桑内酯诱发大鼠大脑皮层痫样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层应用马桑内酯的方法致痫大鼠 ,观察电刺激蓝斑对皮层脑电图痫样波频率、振幅和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刺激蓝斑明显抑制马桑内酯诱发的痫样放电活动 ,侧脑室注射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可明显抑制电刺激蓝斑的效应 ,注射 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对电刺激蓝斑的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人类大脑皮层对飞机飞越噪声的表达机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选择25例正常健康受试者,观察在飞机飞越噪声刺激时大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脑功能区定位,结果表明:25例受试者在飞机飞越噪声刺激时大脑显著激活了视觉联合皮层、前额叶皮层、初级运动皮层以及与认知记忆相关的脑区等.飞机飞越噪声刺激下,大脑皮层听觉区域不仅参与了听觉处理,可能还涉及消极情绪、认知、注意、记忆等区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