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契机下,在环境发展权的理论支撑下,借助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的分析,探索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设.对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多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呈现出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无法适应的态势.为了使土地高效、节约利用,关键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而依据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建立的土地资源配置体系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才能建立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优化配置体系,协调运作各尺度下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昆明市、安宁市、太平镇为例,分别从市级、县级、乡级三种空间尺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多尺度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8月4日,教育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商定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其内容包括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探索教育管理新体制、统筹协调新机制、科学发展新模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等多项政策和措施,使武汉城市圈率先在中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依据。教育部部长周济、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分别在部省合作协议文本上签字。  相似文献   

4.
张佩 《科技信息》2011,(2):91-92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来世界积极倡导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保障能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孝感市孝南区纸制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分析适合孝感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探寻孝感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科学认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在采用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和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框架,以解析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间相互作用力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重要因素之一,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成正相关;(2)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城市间有较大的差异;(3)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到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解释模型,可以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的解释能力,形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在常规遥感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数据源和区域特征制定适合该区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得到武汉城市圈LUCC分类数据.对处理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1987年、1996年、2005年三个时期的总分类精度分别为85.4%、85.04%、86.11%,总的Kappa值分别为0.7963、0.7805、0.8041. 处理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后疫情时代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建立基于多源网络大数据的城市热度分析模型,获取多维网络大数据,包括微博搜索指数、百度迁徙指数和腾讯位置大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测度武汉城市圈在2021年五一假期各城市的网络空间城市热度和实际空间城市热度。研究发现武汉市城市热度最高,其余各城市城市热度偏低。尤其是网络空间城市热度,其他八个城市与武汉差距更加悬殊。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要重视提高非首位城市的网络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区域竞争.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构建区域集群网络都能够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以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创新环境选择特色产业,以价值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建立空间关联,以开发区内的产业集群构筑支撑节点,有益于形成区域特色集群网络.案例分析表明:以武汉市为核心,建设钢铁及新材料、电信及通讯没备和汽车制造等 8个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的创新探索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企业主导、面向世界开放和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资源体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探索则包括6个方面,主要致力于解决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难题.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基于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视角,进一步从基本经济制度特性、重构市场化导向制度、配置主体协同合作、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激发人才活力和构建更有效科技计划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源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稀缺资源,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资源配置.金融资源在西部农村的配置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西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着资金、组织和市场方面的问题,使得西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资源配置状况事关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尤其是在科技资源有限的欠发达地区,科技资源配置得如何显得尤为重要。以山西忻州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从地区实际出发,着重从科技投入、科技管理、科技人才、科技氛围、资源共享以及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以重庆市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某市属高校为例,分析了该校教师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一般性及个性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艳军  马欢  梅再美 《科技信息》2011,(1):380-380,412
罗甸县是贵州喀斯特分布面积较大、石漠化面积较大的区域。本文通过对罗甸县土地资源利用的特征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希望能为罗甸县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CLC)与土地资源承载指数(ILCC)模型,定量评价了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97—200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997—2006年甘南州人粮关系趋于盈余;土地资源承载力中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与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密切相关;人口总量的变化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利用CLUE-S模型,以甘肃省榆中县为案例区,基于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对2008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在200 m×200 m模拟尺度下,Kappa指数为0.82.在此基础上,设置耕地保护、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情景,模拟2020年不同情景下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稳定性较高,分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在榆中盆地,耕地转出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转变为草地和林地;建设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围绕榆中县城关镇扩展,主要由耕地和草地转入,耕地的稳定性较差;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得到较好保护,呈现集中连片特征,地势较高处的耕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聚集性最高,连通性最好.CLUE-S模型是模拟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力工具,模拟结果可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金县东南部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南丘陵区小区域土地的形成、分异、演化规律、土地的类型、结构特征、土地质量评价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辽南丘陵小区域土地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文章在综合研究各土地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二级分类系统定性地划分出6个土地类,53个土地型。研究表明:丘陵区小区域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中小地貌的差异。土地类型结构与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密切相关。在划分出宜农、宜林地的基础上,以土地型为评价单元,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质量分等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生态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目前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二调数据,深入分析了该研究区城乡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的办法和建议,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要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目标.本文根据雷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区经济、生态与社会特点,结合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将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结果引入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核算出雷州市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同时对雷州市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导向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优化结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得到的不同发展目标的优化方案,与雷州市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提高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从土地功能的角度研究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间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增幅最大;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占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45.67%,可见它是海淀区土地资源最主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内涵和边界进一步拓展。本文从“基础性与建设性、创新性与发展性、经济性与生态性”层面梳理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指标,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确立评价体系,进而综合运用BC2模型、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Malmqusit指数模型评价浙江省55个样本县域在2015~2018年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根据评价结果,从建立农业协同创新联盟、强化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原始创新、加强成果转化、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