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彬 《甘肃科技》2006,22(7):110-11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在用钢量相同的条件下,构件的强度及延性均有所提高,增加了结构及构件的抗震性能,在日本等国家已广泛应用。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绝大多数地区为地震区,甚至位于高烈度区,到目前为止,我国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建筑面积还不到建筑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型钢—混凝土粘结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型钢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及影响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从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与否的角度根据粘结力的扩散原理,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可为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及实际设计中粘结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震与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抗震与耗能减震技术已经从研究领域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已经正式编入了关于耗能减震的条文。橡胶支座抗震结构以其安全、稳定和经济的特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抗震技术。本文主要探讨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高位转换超限高层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某带高位转换超限高层结构高53层,结构高度250 m.该超限高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根据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该建筑总高超过了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最大高度190 m限值,属于高度超限的B级高层建筑;同时存在加强层及竖向主要受力构件高位转换层,属于B级复杂高层建筑.为研究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缩尺(1/30)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合理,具有较大的水平刚度,在地震作用下位移反应和扭转效应比较小,满足规范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5.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括,及设计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在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工程设计质量和提高其延性性能,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关加强抗震概念设计的部分内容,通过工程实例从建筑、结构设计的简单性、整体性、规则性和均匀性、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等方面加以阐述抗震概念设计的具体运用。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抗震概念设计的优化准则及其相应的构造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抗震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理论,考虑阻尼力对结构影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最低和结构应变能量大的两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按照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及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推广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在综合介绍组合结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型钢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界面黏结滑移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抗剪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偏压性能及抗震性能、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和柱受力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及展望,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型钢混凝土闸墩是一种工作性能优越的新型闸墩结构。为了分析结构参数随机性对闸墩结构可靠度的影响,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以型钢混凝土闸墩的极限荷载和静水荷载作为综合随机变量,构建反映闸墩整体功能状态的功能函数,采用验算点法(JC法)计算反映结构可靠性的结构可靠度指标。并研究了型钢布置根数、埋置长度、布置角度及横向型钢布置形式的改变对闸墩整体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布置形式的改变对闸墩的可靠度均产生影响,型钢混凝土闸墩的整体可靠度与型钢布置根数、埋置长度均呈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型钢布置角度则不存在线性关系,最佳型钢布置角度仍需依据实际工程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秦慧敏 《山西科技》2008,(2):150-151
结合《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在我国的应用及研究作了整体的综述,简要介绍了容许应力法、一般极限状态计算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某工程为例,分别利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和弹塑性静力分析法,对全部配置型钢混凝土柱的结构和仅底部配置型钢混凝土柱的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型钢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型式,其主要优点是组织形式比较灵活,结构受力良好,大大提高结构的抗剪、抗弯能力,被较多应用到高层建筑和一些大跨度结构中。尤其节点是框架类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各国学者都非常重视节点性能的研究。然而型钢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构件形式特点,其节点连接成为型钢结构的难点,尤其是在配有钢筋情况下,其连接的型式更为复杂,本文着重从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型式与构造要求进行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徐兴仁 《工程与建设》2011,25(3):306-308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框架粱是集合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的特点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该文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结构在应用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分析探讨了转换层大梁裂缝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对该类结构形式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海峡科学》2002,(4):52-53,55
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抗震性能好,用钢量与造价相对较低,施工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有着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故在各国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节点构造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型钢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近来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其主要优点是组织形式比较灵活,结构受力良好,大大提高结构的抗剪、抗弯能力,被较多应用到高层建筑和一些大跨度结构中。然而型钢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构件形式特点,其节点连接成为型钢结构的难点,尤其是在配有钢筋情况下,其连接的形式更为复杂,本文着重从型钢结构构件的安装和节点连接进行更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左继军  周晶晶 《科技信息》2010,(19):I0312-I0312,I0241
剪力墙结构具有抗侧刚度大,侧移量小,结构的整体性与震能力好的特点,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剪力墙结构的出现以来,而成为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同时,随着型钢混凝土结构(SRC)的出现,型钢混凝土剪力墙(SRC剪力墙)凭借其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更好的开裂性能、延性和耗能能力而在高层、超高层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型钢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及影响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从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与否的角度根据粘结力的扩散原理,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可为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及实际设计中粘结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但这种结构的材料整体性差,易发生脆性破坏,抗震性能低,未经合理抗震设计和正常施工的砌体结构更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文章就多层砖混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介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和一般剪力墙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抗震薄弱环节是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肢、"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及连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连续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模型的两种加载方式进行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转换节点与柱不带轴压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特性,得到了区别于普通框架节点的转换节点破坏机制、耗能能力、强度退化等.建立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对比分析,证明了转换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符合节点斜压杆机理,建立了型钢混凝土节点抗剪受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