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业  张永锋  刘宇 《科技资讯》2014,(29):108-110
秦山二厂含氢废气处理系统采用加压贮存法,加压贮存法结构简单,废气处理工艺比较成熟。废气处理系统没有直接的安全功能,但能防止向环境泄露,保护环境,使废气的放射性排放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本文主要介绍秦山二厂含氢废气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相关运行参数,核心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如:衰变箱的容量不足、倒箱操作时易导致压缩机损坏甚至放射性气体意外排放等,通过分析缺陷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核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分析了辐射工艺和辐射加工、核成象技术、核辐射工业检测仪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药物、离子束加工、小型低能加速器、同步辐射和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发展我国核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的目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印刷行业中的有机废气治理问题,分析比较了各种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和设备。着重论述了活性碳纤维吸附处理有机废气的发展及其优越性,通过谈技术在印刷行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电增强活性碳纤维吸附/再生处理有机废气一体化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海洋放射性监测是保障海洋核环境安全的重要支撑。回顾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的放射性排放特点、监测内容和监测结果,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总结分析了海洋放射性监测项目、监测布点、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数据指导核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进展,为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涉核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蒸馏及液膜等膜过程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机制,综述了国内外膜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探讨了膜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于2007年经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成立。实验室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方针为指导,按照"区域急需、国家领先"的要求,遵循"育人报国、创新超越"的理念,坚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国防科技战略重点,以国家核能开发战略和核设施及退役产生的核废物及其引发的相关环境安全问题的技术需求为引导,主要围绕放射性废物处理材料、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废物的环境安全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生物洗涤器处理低流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高浓度下的有机废气净化作用。实验研究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生物洗涤器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不同的污染物在相同的填料高度下具有一定的处理效率,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环保工业技术领域的空白,工程技术上接近现阶段国外的技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厂在运行和换料大修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中有非放射性的(废气、废热、化学产物),也有放射性的(气体、液体、固体),为了保护周围环境免受放射性污染,防止对工作人员和居民过量的放射性辐照,所有放射性废物在排放到环境和最终处理前,必须经收集和处理.本文介绍了核电站放射性三废的来源、分类以及对不同种类废物的不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纺织工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其中最新发展的涂层技术更是有着突破性的进展。涂层技术是纺织工业所需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其对织物的加工处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织物的产品附加值。但是涂层技术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其废气污染方面,已经对我国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我国必须对其加大治理力度,以深度贯彻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本文就针对纺织涂层工业有机废弃的治理展开讨论,对涂层技术废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有机废气的解决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核废水的处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着重介绍了处理含锶放射性废水的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吸附法,简单介绍了膜分离法和生物法的研究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的联合应用,这也是今后含锶放射性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核电的发展,AP1000作为第三代核电的代表,首次提出了非能动的理念,其放射性废物处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AP1000核电站首次提出了厂址废物处理设施(SRTF)的概念,对传统核电厂单堆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进行了改进。该文仅对AP1000核电厂的放射性废液处理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核电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液。放射性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进入环境。在大型核设施运行单位一般均设置有固定式工艺的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一些核技术应用单位产生的少量零星废液,以及固定式装置不便处理和无法处理的废液、核应急、核设施退役等领域,移动式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移动式放射性废液处理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移动式放射性废液的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滑阀真空泵是一种量大面广的真空获得设备,振动噪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机械系、精仪系在浙江真空设备厂的协作下,从1987年3月开始进行了滑阀真空泵振动噪声机理的研究,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应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析滑阀真空振动和噪声,尤其是细化技术、相干分析技术和模态分析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核能的不断发展,对核电站(尤其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核废物的妥善处理和安全处置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当今核能利用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核电已进入发展阶段,放射性废液的有效处理及处置对核电和核工业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废液的处理主要用吸附容量高的功能化吸附材料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富集、浓缩、固化并最终贮存到废物库。石墨烯理论上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2月技术需求     
<正>定型废气处理技术研发——投资预算180万元行业分类:制造业合作方式:委托开发所属地区:浙江省丽水市需求紧急程度:紧急有效期:截至2019-12-22联系人:刘星灵联系方式:0578-8819585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技术需求:改造置换原有的定型废气处理设施,新增2台定型废气处理设备,采用"一拖四"技术即4台定型机由1台废气处理设备负责执行处理废气,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扼要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中的基本原理、特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外应用于环保领域的水处理、废气处理的具体实例,对加快和拓宽我国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废旧日光灯管中含有金属汞,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HW29含汞废物类.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废旧日光灯管存在着点源分散、面广、收集、包装、运输难等特点,不利于集中处理和处置.经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日光灯管处理技术及设备,自行研究出废旧日光灯管的小型一体化处理技术及装置,该技术将多元化处理技术合理组合,使其设备具有结构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含汞废气的排放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限值,可根据收集区域合理布局,便于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焚烧和非焚烧的技术选择角度,比较了医疗废物处理中现有或发展中的新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分析了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指出今后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出现两部分的工程市场,一种是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的大型化与集中处置(以焚烧技术为主),另一种是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的小型化与各大医院分散原位处理(以非焚烧技术为主),并建议我国加强非焚烧技术的研究和装备开发。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核学会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辐射医学应用研讨会于1993年8月30~3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海峡两岸辐射医学专家和学者52人,广泛交流了我国近年来在核医学方面取得的成果。此次研讨会共收到大陆和台湾学者的论文25篇,内容涉及放射性药品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疾病,核药品治疗疾病,核医学中的辐射防护及辐射灭菌等领域。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物。两岸学者分别介绍了他们对核药品的研制与应用情况及安全管理情况。目前,台湾地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治疗疾病的医疗院所有4000余家。台湾原子能委员会下设有辐射防护处,负责医用放射性药物的生产、检验、输入、输出、转让,以及核药物设备的安装、使用、废弃等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永立 《科技潮》2003,(7):28-2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它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核科学技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综合性的研究基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设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放射性计量测试部、保健物理部和科技信息部。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快堆研究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工业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放射性计量一级站、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都设在该院。中国原子能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