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雅兰  祖玄 《科技信息》2011,(10):50-50,53
本文通过对危机事件在网络论坛传播中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危机事件在网络论坛传播中影响力的形成过程,探讨了网络普及、网民数量激增、传播主体双重性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网络论坛危机信息传播决策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分支,其决策方法的研究具备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目前国内对于其决策方法的研究上缺乏有效的定量研究手段.提出了基于多属性不确定性决策的论坛危机信息传播决策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利用算例数据对于多决策者主体、决策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多属性研究算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论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的作用于论坛危机信息传播的决策过程. 关键词:
网络论坛; 应急管理; 不确定多属性决策 中图分类号: G 206.3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传播体系的语境。舆论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成了政府及企业危机公关的新课题。在经历2007年一系列的网络事件及年初的一些网络事件,网络舆论政府行政行为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危机管理     
张玉波 《科技智囊》2000,(10):32-35
随着社会传播网络的日益健全和企业经营领域、市场的扩大化,任何企业无法避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因而正确地认识危机、处理危机就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其中发  相似文献   

5.
吕静 《山西科技》2009,(5):1-5,10
世界各国政府都会面临各种管理危机,如战争、突发灾难事件、公共卫生危机等。面对危机,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公关手段处理危机事件,政府在这期间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政府面临的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积极建立有效的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充分发挥媒体沟通传播效能,全面加强社会公众危机公关意识,完善国际危机公关应对网络,这些公关策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文漪 《科技信息》2009,(2):175-175
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信息沟通与传播的手段,近来的一些网络事件使网络危机公关这个概念浮出水面,然而某些网络危机公关的手段却遭到了公众的广泛质疑。在这个Web 2.0引领的信息时代,传播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公关不是用来粉饰太平,也不是去辩驳。公共关系是企业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劝说、协调平衡,道德和社会责任更是公共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传播的无标度特性及其衰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舆论传播者通过特定话题的引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络.本文通过对我国某网络论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该网络的度分布为幂律分布,有明显的无标度特征.除增长和优先连接外,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的演化还包括兴趣衰减、初始吸引度和边的添加等事件,据此建立了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度衰减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的统计特性与实际数据吻合,对网络舆论传播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真实信息和谣言在传播结构和时序上的不均匀性,发现危机信息在社会传播网络上的传播规则是时变的.提出了时变传播规则下危机信息的ISKS-ISK两阶段传播模型.通过仿真发现,网络规模对危机信息传播影响很小,而初始传播节点数量、信息传播率、权威渠道发布真实信息的时间是影响危机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源头控制传播者数量、尽早通过权威渠道发布危机真实信息是减少危机中谣言危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马航事件"的认识和思考,认为图书馆在面临危机时应重视危机信息传播,指出危机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其中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的表现对危机信息传播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自媒体环境中危机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优化图书馆危机信息传播的策略,即图书馆应该遵循系统、完整、主动、及时的传播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Single-Pass的农产品安全事件在线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产品安全事件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导致网络舆情事件,需要及时识别出农产品安全危机事件。提出了基于改进Single-Pass的农产品安全事件在线检测方法。通过将文本进行分块和动态更新特征词的文档频率,改进了特征词权重计算方法;通过引入时间距离,改进了Single-Pass算法聚类时的相似度度量方法。相对于改进前,系统的漏检率和误检率有明显降低;可有效进行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在线检测,可用于网络上农产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在“5·12”大地震期间自媒体的表现,分析自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力,包括其传播模式和特性,如使信息第一时间涌现,促进政府议程与公众议程高渗透性互动,多视角多样态记录,充分整合民间力量等。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在危机事件中带来的负面因素及如何使危机事件中的自媒体传播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焦点小组等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突发性危机事件中影响手机短信传播因素从传播频度、传播特点、信息流动模式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突发性危机事件中手机短信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及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所提出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及修正.  相似文献   

13.
吴箐 《科技咨询导报》2011,(28):242-242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类逐步进入风险社会,危机事件在近年来层出不穷,危机传播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探讨了危机传播的发展过程及其背景,论述了近年来危机传播的主流观点和典型议题,分析危机传播研究存在的某些困境及缺失之处。试图从宏观视角去探讨危机传播议题研究的未来趋向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月26日~27日,在“第二届现代 企业危机管理国际论坛”上,专 家指出,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国内企业危机管理薄弱据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这项报告还显示,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另据名道公共传播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格局下,政务微信已成为官方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务微信话语是处理危机非常重要的传播资源。通过文本和语境兼顾、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以天津8.12爆炸事件中的公安微信公众号"平安天津"为例,探索危机事件中政务微信的话语特点,提出政务微信危机话语传播策略,有利于政务部门增强利用新媒体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平民化、多元性、快捷性给民众增加了更多的利益诉求渠道,也给政府形象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但在网络媒体的聚焦下,任何微小的事件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如果不能依据网络传播规律妥善处理,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文章针对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危机事件中取得主动权,对政府形象进行巩固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高校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生成环境、形成过程、萌发动力,认为新的办学生态和舆论生态使新媒体成为高校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起点,提出网络爆料、网络围观、话题链接的动力分别在于涉事方的利益诉求、社会情绪的出口、广大民众的民生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高校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探索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有利于政府、企业等管控主体根据网络舆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舆情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恶化。基于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从舆情演化的阶段划分、阶段分析和影响因素3个方面,研究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根据事件事态和网络关注的变化,网络舆情演化分成孕育、出现、爆发、高潮、回落、反复和长尾7个阶段。社会心态、事件效应、官方言行、媒体行为、网民行为、外部刺激、舆情应对是影响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主要因素,对舆情演化起到推动或遏阻的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重视网络民意、做好舆情监测、规范信息发布和完善政务微博4个方面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诞生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如今,全世界都生活在由互联网联系的村落里,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网络息息相关。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中的危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危机信息借助网络媒体传播显现出独特的传播特点和管理方法。本文将针对网络媒体中越来越突出的危机现象,运用传播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试着对网络中的危机传播提出相对比较完善、科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与整个社会、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方便快捷的传播媒介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当前人们对党和政府政策、法律的制定、重大热点问题、腐败现象、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危机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从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看,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规范管理信息传播的渠道,才能有利于受众获得正确真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