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肠外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40例病人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38例病人获成功,占95.00%,其中实施肠外营养30例,占75.00%,无感染,无静脉炎发生.2例崮穿刺点选择不当使操作失败。结论PICC在外科急危重病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德是维持、调整医务人员和病人、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和医院各部门,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医疗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有一种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以热情,负责、正直的感觉,才能给社会带来良好的影响,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危重病人在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后,不仅身体恢复了健康,而且他们还从医务人员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急救医学的日益发展,医院急诊科与城市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关系也日趋密切,救援业务相互渗透,因而新的急救模式的产生将是必然趋势。我院急诊科自1998年3月以来,全面开通了为“110”救助生命的有效服务,从而由原来医院单一的急救模式转为110干警介入院前的联系的急救模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1998年3月~1999年12月,由110干警送往我院的急危重病人共283例。其中男性236例(83%),女性47例(17%)。年龄6~90岁,平均32.43岁。各种危重创伤共227例(80.2%),其它危重病人56例(19.8%),见表1。表1 110联动救治急危重病人情况(例)病例类别…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是最危重的脑血管病之一。近几年,我们采用危重病人积分[1]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评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并探讨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关系。资料1994年1月──1995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出血病人69例,经腰穿或CT证实。男42例,女27例,最大80岁,最小13岁,平均59岁。其中经CT扫描定位者32例,CT测定出血量者24例。方法;用北京友谊医院以美国Knah的APachel评分法为基础修正的危重病人积分法对脑出血患者逐人逐项评估,分别计算总分。按税分大小分段计算病死率,并分别计算各出血部位患者的平均得分和不同出血…  相似文献   

5.
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波形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创动脉压监测(IBP)在危重病人中的波形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病人,急重症30例(观察组)和择期手术30例(对照组).麻醉方法相同,均采用左桡动脉插管监测动脉压、观察波形变化特点并记录.结果:观察组血压波动大,波形有低平波11例,圆钝波6例,不规则波3例,高尖波10例.对照组血压波动小,波形呈陡直,波幅高22例,高耸规则波8例.结论:急重症病人或低血压病人桡动脉监测,不仅可以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同时也可从波形中预测心功能和血容量等的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妇产科最常见的急重症病人是产后大出血或晚期产后大出血、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和严重感染.此类病员除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正确的治疗外,给以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支持疗法亦同样重要.所谓支持疗法是指采用各种措施维持病人的全身状况及脏器的功能,以创造进一步的治疗条件.本文就我科于临床抢救危重病人23例采用支持疗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救治中的作用。通过对24例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原发病、并发症的对比,结果显示营养支持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均明显提高,原发病得以控制,并发症减少。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救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 急诊科是医院门诊医疗一线,它承担着门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任务。过去护士在急诊救护中,往往只注重了护理专业技能性操作,却疏忽了对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有时导致急诊抢救会因病人的不配合而受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急诊科护士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和疾病监护,而是要在急诊护理中溶进心理护理的内涵。在对急诊病人实施救治过程中,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消除病人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使之能积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蓝牙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无线心音、呼吸音监护系统.经过临床试用,证明了医务人员不用直接接触病人就可及时获得病人准确的心音、呼吸音信息,有效地避免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交叉感染.本系统尤其适用于烈性传染病人的心音和呼吸音的监护,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以无线遥控手柄发送模块、无线接收电路模块、单片机模块、LCD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及程序下载接口等部分组成的医院危重病人帮助系统.利用单片机控制并处理数据,功能强大,并且易于扩展.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此系统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护,满足病人在语言不方便交流的情况下生活方面的需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通过声光报警信号在远距离的监护人员终端上显示病人的迫切需求,使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例危重病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结果病人的肝肾功能肠外营养后与营养前相比有意义(P<0.05及P<0.01).病人状况根据KPS评分有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则改善不明显.结论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病情及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例危重病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结果病人的肝肾功能肠外营养后与营养前相比有意义(P<0.05及P<0.01).病人状况根据KPS评分有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则改善不明显.结论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病情及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例危重病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结果病人的肝肾功能肠外营养后与营养前相比有意义(P<0.05及P<0.01)。病人状况根据KPS评分有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则改善不明显。结论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病情及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衰是儿科危重急诊之一,由于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不及时抢救及有效的护理,往往威胁小儿生命。本文就8例急性心衰患儿的护理与抢救,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64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到,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周到细致的护理对病人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院前急救     
1 院前病人特点 院前急救有别于门诊与病房,它接待急发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其特点有: 1.1 急发症状顾名思义,院前救治就是对急发症状的诊断与处理,关键是要知道这些急发症状可对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从症状到诊断的困难在于症状包含范围大,特异性差.例如胸痛可以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肺栓塞、夹层动脉瘤等.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现场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而后几种疾病心电图检查没有特异性,只有作CT或MRI方能确诊.院前病人处于急发、进展阶段,发病时间短,主要疾病征象尚未完全表露,病情处于初发阶段,发病时间愈短、病情进展的可能性愈大,所以愈要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应激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26例普外科危重、大手术病人进行全肠外-部分肠外、部分肠内-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平均时间16.3d,其中全肠外营养(TPN)7.2d;肠内、有肠外营养(PN、EN)4.6d;全肠内营养(TEN)4.5d。并发症;置管并发症1例、代谢并发症2例、严重腹泻11例。结论: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模式是危重病人较合理的实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各种因素.探讨COPD的发生、发展和肺心病的发生,激素治疗方法对急性加重期患者MOF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COPD并发MOF危重病人的年龄、性别、感染及发生MOF器官数目进行比较分析,对COPD急性加重期早期使用激素发生MOF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2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发生MOF56例,发生率44.8%;死亡26例,死亡率46.43%.60岁以上MOF发生率高,死亡率高,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100%.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激素74例中发生MOF26例,发生率35.14%,未用激素的51例中发生MOF30例,发生率58.88%.结论:60岁,合并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差,早期使用激素MOF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术中出血或是麻醉意外,危重病人的抢救的快慢,都需要一个良好的静脉通道,输血输液速度的快慢对于血压的维持,抢救药品及时供给都至关重要,并且往往成为治疗和抢救成功的要素。历此,我们对一些复杂手术,危重病人的抢救,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输血输液的方法配合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病情危重,血容量不足,心脏、肾移植手术等静脉建立困难,或需用大隐静脉切开,长期保留性输血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等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胆道感染是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疾病 ,在攀枝花地区胆道疾患是高发病种之一。笔者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 2 0年 ,收治胆道疾患数千例 ,其中收集重症急性胆道感染患者 58例资料 ,本文就 58例临床资料病例 ,对重症急性胆道感染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58例患者中 ,男性 1 8例 ,女性 40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8岁。此次发病时间最短 7小时 ,最长 1 2天。所有病人均为胆道结石患者 ,其中结石并胆道蛔虫 7例 ;结石并胆道出血 5例。既往有一次胆道手术史者 6例 ,二次胆道手术史者 9例。入院时所有病人均符合重症急性胆道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