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黔中陡山沱期磷块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富磷环境、成磷机制等。提出了磷块岩的“结构-成分-成因”综合分类方案,阐述了磷酸盐矿物中CO_2的存在形式和演变趋势;指出了浅水台地边缘高能带是磷酸盐富集的有利场所;论证了海底大山供磷、生物沉磷和多因素富磷的成矿过程;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演化对磷块岩成矿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厌氧间歇曝气生物膜系统用于生活污水的生物除磷。研究了运行方式对间歇曝气生物滤池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序批运行方式相比,ACF(aerobic continuous feeding)运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膜除磷系统的净吸磷能力,采用不同于传统反冲洗方法去除生物膜中富集的磷,可以使间歇曝气滤池在长周期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运行性能,减少滤池的反冲洗频率。ACF方式下,有机物与磷酸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表明间歇曝气池内可能存在着微生物不同种群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块岩以胶磷矿为主,通过对该区磷块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磷块岩中普遍富含稀土元素,其中Y的富集特征明显;Pb、Sb、U 等微量元素富集倍数较高;Sb的富集与Co/Ni小于1,表现出热水沉积的特征;Th/U值小于1,反映富氧沉积环境.稀土元素的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呈中稀土元素略显富集帽状图形,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呈向右倾斜的曲线,并显示 Ce 的明显负异常,反映在正常的海相沉积过程中有海相热水流的加入,造成海相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大量生物(小壳生物、澡类生物)的大量死亡,形成生物碎屑磷块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织金磷矿区磷块岩岩石—土壤—植物中稀土元素迁移和分布模式的研究表明,随土壤的发育,REE出现分异,LREE逐渐富集,HREE亏损;植物对REE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岩石—土壤—植物中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基本相似,为右倾型,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均显示Ce负异常,Ce由磷块岩中的负异常逐渐向土壤中正异常演化。  相似文献   

5.
甲基膦酸酯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的膦酸酯,常作为研究有机磷基础地球化学过程的代表性物质,其降解过程是全球磷循环中复杂有机磷降解、末端释放正磷酸盐的关键步骤之一.本研究拟针对甲基膦酸酯的微生物降解,筛选具有较好降解作用且能有效释放正磷酸盐的微生物菌株,并开展其降解和释放特性分析,为进一步解析有机磷的生物分解机制提供基础数据.采集有机磷农药施用的土壤,进行富集培养,使用含有5 mmol/L甲基膦酸酯的无机盐固体平板分离得到了一株可以降解甲基膦酸酯的细菌.其16S rRNA基因克隆鉴定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将其命名为Burkholderia strain HQL1813.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在最适条件下,菌株降解甲基膦酸酯同时释放产生正磷酸盐,培养基中释放磷酸盐最大浓度为90~228μmol/L.实验表明该菌能够降解甲基膦酸酯,对环境科学中磷循环的研究、有机磷降解机制的探究以及有机磷降解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生植物对系统中磷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磷在不同的水生植物系统中的重新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水植物(青萍和紫萍)吸收的磷主要来自于上覆水,而沉水植物(黑藻和水花生)吸收的磷直接来自于沉积物。沉积物中的解磷细菌促进了沉积物中的磷向上覆水中释放,从而降低了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不同的水生植物处理系统中,沉积物微生物生物量及解磷细菌的数量均有差异,且沉积物的磷含量与解磷菌的数量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矾山铁磷矿床含矿岩石的主要矿物组合为透辉石 磁铁矿 黑云母 磷灰石 钾长石,由这些矿物的不同结构和量比形成不同的岩相带。例如作为主矿体的磁铁磷灰岩和磷灰岩,就主要由磁铁矿和磷灰石或主要由磷灰石所组成,其他矿物含量很少。研究表明,此矿床中磷灰石的富集常伴随着黑云母化;磷灰石增多时,常磁铁矿含量减少;磁铁矿多为他形,并  相似文献   

8.
我省有关稀土矿生产的各种氧化稀土富集物中,钐铕钆富集物是目前较短缺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占有一定地位;氧化镨、钕富集物也有其广泛的用途。快速而准确地测定这两种富集物中的主要稀土元素含量对矿区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应用稀土元素无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光度法测定单一稀土镨、钕等元素在文献中有过报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省稀土矿区的生产实际,研究了利用稀土元素的高氯酸盐的特征吸收带,使用国产仪器,测定氧化稀土富集物中主要成份钐、铕、钆、  相似文献   

9.
采用SB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利用平板分离法和PCR-DGGE技术,进行微生物种群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平板法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为棒状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莫拉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副球菌属共7种,富集后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副球菌属4种,富集后系统内细菌种类减少,与采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池富集的反硝化聚磷菌不同.采用PCR-DGGE法发现富集前以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副球菌属、紫色杆菌属、赤细菌属为主,富集后以产碱杆菌属、副球菌属、紫色杆菌属为主,副球菌属是唯一通过2种办法获得确认的反硝化聚磷菌株.采用PCR-DGGE和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研究的同步反硝化聚磷菌都以变形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加快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措施,取淄河滩含油土壤,通过加入富集细菌、翻耕调湿、加菌和翻耕调湿相结合3种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考察生物治理前后土壤石油降解速率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石油的半衰期作出预测. 结果表明,在加入富集菌使土壤细菌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的条件下,油半衰期由自然土壤的990d减少到346d;在翻耕和调节土壤含水率的条件下,降解速率大大加快,油半衰期由对照样的1733d减少到90d;在综合生物治理的条件下,油半衰期可以缩短到42d.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内蒙古二连盆地川井坳陷赛汉组泥岩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备选围岩地质条件的适宜性,选取研究区内KZK2-6钻孔23个赛汉组泥岩样品开展了矿物组分、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对赛汉组泥岩的矿物组分、沉积环境、源岩属性、构造背景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赛汉组泥岩以石英、黏土矿物、钠长石为主,其中以伊利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平均质量百分数达21.2%;一定质量百分数的方沸石、白云石和黄铁矿凸显了其作为处置库围岩在核素吸附等方面的优势。主量元素以SiO2、Al2O3、TFe2O3为主,贫MnO、P2O5和TiO2。与大陆上地壳相比,微量元素Ga、Cr、Cu等元素稍有富集,而Ba、Sr略微亏损。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趋势,δEu明显负异常。物源为长英质和活动大陆边缘的混合来源,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并形成于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指示赛汉组为海陆过渡的微咸湖相沉...  相似文献   

12.
采集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地区东南部寒武—奥陶系砂岩、泥岩及泥灰岩等沉积岩样品,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稀土含量总体表现正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稀土段曲线明显"右倾",重稀土段则较为"平坦",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且受成岩作用影响不明显.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结合研究区构造运动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孔雀河斜坡东南部寒武—奥陶系沉积岩源岩,源岩以北部沉积岩为主,少部分来自构造活动导致的花岗岩侵入体.与不同构造环境杂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对比结果及δCe的特征表明,孔雀河斜坡地区东南部寒武—奥陶系源区属性为大陆边缘背景.  相似文献   

13.
早元古宙袁家村组岩层是吕梁地区主要的含矿地层.对岩层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测试,结果表明:主量元素以SiO2为主,次为Al2O3,TFeO和K2O,SiO2的含量与其他主要氧化物负相关;LILE和HFSE明显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明显右倾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强烈;Ce异常极弱,Eu异常变化范围较大.袁家村组地层属副变质岩,原岩以沉积岩为主,沉积过程中风化作用较弱.物源性质以高成熟度的上地壳长英质沉积物为主,沉积过程可能混入了少量含古老沉积物成分和安山质岛弧火成岩组分的岩石,沉积构造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火山岩、花岗闪长岩及金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的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作为一种示踪剂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中的应用.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与火山岩一致,与花岗闪长岩有明显的区别,表明二道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15.
十红滩铀矿床位于中国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是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西山窑组为最重要含矿目的层之一。明确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盆地找矿和地浸采铀均十分重要。通过对矿区西山窑组碎屑岩岩石学研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可知西山窑组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以岩屑砂岩为主,为近物源沉积产物;母岩经历了较强风化作用,其成分特征与上地壳相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坦,铕亏损较明显,物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母岩沉积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相关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6.
李进宝  吴静  李峰  肖浩飞  汝珊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73-4078,4085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目前发现的最重要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主要含矿建造为大凹子组火山岩系。大凹子组火山岩系主要岩性为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细碧岩,其次还含多层硅质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碳质或钙质页岩及碳酸盐岩等。通过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和最新的地球化学数据,对该区域的火山岩构造环境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矿区细碧岩、英安岩等明显地Na2O>K2O;而凝灰岩和蚀变流纹岩则相反。矿区主要火山岩均以相对富集U、Th、La、Nd、Hf、Sm和相对亏损Rb、Ba、Nb、Sr、Ti、P为特征。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体上具有LREE>HREE的特点,LREE略微富集。综合大平掌火山岩主量、痕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凹子组火山岩系形成于消减作用环境下的火山岛弧与弧后裂陷盆地的过渡带,并具有裂陷带双峰系列火山岩组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三岔口火成岩特征及其与软玉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东昆仑三岔口软玉矿区内出露的火成岩主要为基性辉长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稀土总含量高,强不相容元素、轻稀土元素富集,岩浆分异演化显著.构造投影判别及稀土、微量元素分配型式均反映了消减带火山弧环境.研究认为岩体为软玉的形成提供了Si和OH-等矿源物质,结合实地勘查资料提出该地软玉是在地壳深部还原性环境及较高的温度下,岩浆热液交代碳酸盐岩形成含软玉质热液,最终充填碳酸盐岩岩石裂隙而成.  相似文献   

18.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9.
佛子冲矿田中广泛分布一套极其特征的绿色岩 ,据其产状和结构构造特征 ,可进一步划分为层状绿色岩和块状绿色岩。层状绿色岩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 ,具同生沉积组构。作者首次提出此层状绿色岩是海底热水活动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喷流岩。块状绿色岩则具有后生改造特征 ,在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稀土元素配分等方面与层状绿色岩有显著差别 ,是层状喷流岩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探讨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示踪方法,通过岩石薄片、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蓬莱镇组源区背景属性和物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REE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其源区的构造环境是从海相过渡到陆相,最后演化成复杂的源区。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有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北部的主要物源区为大巴山-米仓山,南部的物源区为龙门山,中部则为混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