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解决已有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模型欠缺考虑居住环境对出行选择的影响,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决定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上加入居住环境,构建涵盖5个潜变量、22个测量变量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模型。以重庆市居民出行数据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居住环境、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居住环境对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各维度的总影响效应呈现出居住环境(0.842)>行为态度(0.832)>知觉行为控制(0.716)>主观规范(0.649)的递减趋势,但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影响最大为0.832。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特大城市电单车出行持续增长的内在原因,采用意愿调查+行为调查(SP+RP)问卷在北京市开展数据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结合技术接受理论形成理论框架,选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出行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6个心理潜变量,提出12条心理潜变量的作用关系路径假设,建立多指标多因果模型,分析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潜变量对电单车通勤出行意向的影响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出行者的电单车通勤出行态度和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主观规范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个人月收入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是否拥有驾照对感知易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出行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对电单车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通过出行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和出行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是行为意向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易用性;基于电单车的低出行成本和高出行便利性,通勤者对继续且经常使用电单车持肯定态度,也愿意向身边其他人推荐使用;自身能力和骑行技能对电单车出行效率起决定性作用,出行时间、路线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3.
对居民低碳意识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可以为交通管理者引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提供重要依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低碳出行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将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的15维问题视为表征居民低碳出行意愿的内在原因变量,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强度进行归类,并将所得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应用于随机森林模型中,探讨居民的社会属性特征、出行特征等对其低碳出行意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Silhouette指标检验及t-SNE降维,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可划分为3类:强烈、中立、不强烈;基于重要性指标显示影响最为显著的4项因素分别是居民的职业、居住地、家庭构成、通勤时间.研究结果从多个角度为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及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城际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了针对都市圈内城际间普通列车、动车组、高铁和长途汽车4种出行方式选择的心理影响因素的调查方案,在样本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前提下分析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计划行为理论各变量的关系范式能够较为成功地应用于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之中,其中“主观规范”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对选择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研究能够确定干扰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关键心理因素,为城际出行的需求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福州居民赴台旅游意向的预测模型,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了影响福州居民赴台旅游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主观规范是影响福州居民赴台旅游行为意向的首要因素,感知行为控制次之,态度的影响最小.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旅游目的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省4个县级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脱贫欲望直接影响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意向;(2)行为态度通过中介变量脱贫欲望间接影响行为意向;(3)行为意向影响参与行为;(4)感知行为控制和脱贫欲望是驱动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符号消费理论,通过构建符号性和功能性影响因素模型深入考察中国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的内在行为逻辑。结果显示:名誉、地位、品位、享乐等符号意义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非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作用强度依次为享乐、名誉、地位、品位。而个性符号意义对居民非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影响并不显著。名誉、个性等符号意义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而地位、品位、享乐等符号意义对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影响不显著。无论是非绿色出行方式还是绿色出行方式,其功能性因素均是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首要考量要素。  相似文献   

8.
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其满意程度是否影响居民选择电动汽车出行还缺少验证。基于贵阳市居民电动汽车选择行为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整合模型,引入充电站满意度指标,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使用电动汽车意向的潜变量。结果表明:涵盖充电站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解释性更强。充电站满意度既有直接效应也产生间接影响;直接效应最大的是态度,间接效应最强的是知觉行为控制,其中,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态度、充电站满意度、感知有用性直接正向影响出行意向,而感知易用性是间接负向影响效应;各变量总效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呈现知觉行为控制(0.464)>充电站满意度(0.432)>态度(0.386)>感知有用性(0.219)>主观规范(0.195)>感知易用性(-0.088)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通勤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北京市居民低碳通勤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低碳通勤选择是居民根据认知特征、人口社会学特征等自身属性,在成本和政策所构成的选择情景中形成的,受行为意愿、政策效果、通勤成本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低碳通勤意愿由认知特征决定,行为态度作用最显著,主观规范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弱;居民认为低碳通勤的最大益处是减少拥堵,但缺乏舒适性和便捷性;通勤时间成本和设施便利性限制低碳通勤选择;引导政策中,补贴和限行限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机动车碳排放增长,缓解因尾气排放带来的气候改变,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实施机动车碳税政策来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通过构建政府管理部门与居民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机动车碳税政策下两者之间的策略演化及影响因素,并使用Matlab对博弈结果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发现:政府管理部门实施机动车碳税政策能够有效提高居民低碳方式出行比例。降低管理成本、加大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低碳出行补贴、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等措施有利于构建低能耗、低排放型社会。研究结果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样本调研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环保型农药选购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农户环保型农药选购行为主要受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意向等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可由农药杀虫效果、家庭成员期望、农药使用经验和零售商推荐等突显信念进一步解释;同时,农户还普遍存在环保型农药知识贫乏的问题。此外,农户环保型农药选购行为能否实现,不仅受到具有主动性选购意向的直接影响,更受到具有一定程度被动性的知觉行为控制的直接作用,而且后者效应大于前者效应。结论为完善现行农药使用治理制度提供了微观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自动代客泊车是无人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自动代客泊车接受度及选择行为影响因素,首先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选取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感知风险、信任六个心理潜变量构建自动代客泊车结构方程模型。随后基于线上调查问卷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考虑心理潜变量模型与不考虑心理潜变量模型,研究发现考虑心理潜变量的随机森林模型拟合优度更高,更适合用于分析自动代客泊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袋外估算误差率对考虑心理潜变量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筛选,结果表明当变量个数为9时,该模型的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筛选后的变量分别为停车费用、受教育程度、感知风险、出行总成本、行为意向、信任、月收入水平、感知易用性、年龄。最后将筛选后的9个变量纳入逻辑回归中进一步分析各变量对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参数标定结果表明停车费用、受教育程度、感知风险、出行总成本、行为意向、信任、月收入水平、年龄变量均对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现场运动观赏者的行为模式,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2017年及2018年2个赛季分别各选一场比赛,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赛现场观赏者展开调查,运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相结合的方法建立2个结构方程模型,并对不同年度所测试的样本数据作多群组分析,验证这2群样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式效度延展性.结果显示:①观赏行为模式中3个前置变项,即个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均有显着的正向效应;②知觉行为控制及主观规范对观赏者行为意图的正向效应不存在差异,但两者的影响力明显高于个人态度对行为意图的影响作用;③不同赛季足球联赛运动观赏者行为模式恒等性成立,即2群样本的研究模式具有效度延展性.计划行为理论对解释足球比赛现场观赏决策具有良好的直接解释力与预测力,但该理论模式在针对不同行为主体的球迷、前置变项对行为意图的间接影响(中介效应)作用、行为意图与行为间关系等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员工的生态环境行为提出了要求.从企业员工自身出发,以规范激活模型中的后果意识、责任归属和个人规范为基础,增加媒介使用与主观规范变量,构建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模型,通过收集410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1)个人规范、后果意识以及媒介使用可以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且其影响作用依次减弱;2)媒介使用会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的后果意识、责任归属及主观规范,而后果意识、责任归属及主观规范又可以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的个人规范;3)媒介使用既可以通过后果意识间接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也可以先通过影响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以及主观规范,再影响个人规范,进而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且媒介使用的间接影响作用大于其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居民租车出行意愿以及车型选择,提高租车出行选择行为的预测模型精度,使用相关性分析筛选与居民出行租车选择行为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确定租车出行选择的动态因素(即季节和过往租车选择因素),在MNL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居民租车出行选择动态模型。在大量问卷调查基础上,对参照模型和动态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对比预测。结果表明,动态因素对居民租车出行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动态模型的拟合优比度和预测准确率较MNL模型有较大提高,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居民租车出行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6.
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密切.归纳了居民出行行为理论的发展框架及其理论基础,梳理了建成环境的测度指标及其对居民家庭车辆保有量和出行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并总结两者影响关系的自选择效应.现有研究发现,建成环境测度指标及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结论并不统一,考虑居住自选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丰富相关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暴雨内涝天气对公交线路运行影响强弱的三种情形,通过实际调查(RP)和意向调查(SP)的调查结果进行效用模型估计和决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解析暴雨内涝下公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机理,得到公交乘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由强至弱)是步行时间、票价、车内时间和车内拥挤程度,以及所选出行方式的主要特点(由强至弱)是零换乘、低票价、中途易更改出行意愿和运行稳定.最后根据上述结果,从调度指挥、对信息服务、交管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暴雨内涝天气下公交应急预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