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初,我们访问了地中海滨的名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在开罗西北,相距二百二十三公里,乘汽事两小时多就可到达。两地之间还有飞机、火车来往,但汽车是主要的客运交通工具。亚历山大有“地中海上的明珠”之称,内陆被玛溜特湖包围,像一片舌形地带,躺卧在地中海边。它是非洲的第二大城市,人口一百五十一万。它不但是阿联的主要出海港口,也是非洲的重要门户之一。在历史上,希腊、罗马人都是从这里控制尼罗河流城的。近代帝国主义对非洲进行侵略,也总是先争夺这道大门。因此,亚历山大在埃及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也占有光辉的篇章。1952年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法鲁克就是从这里被最后推翻的。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331年1月20日,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中海边的山岗上,一位身披枣红色战袍、骑着白马的年轻将领,手指前方不远的拉库台渔村,对手下官兵说:就在这里,建造一座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此人是谁?他就是占领埃及的赫赫有名的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据传亚历山大城就是遵照他的命令建立的。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1日,法国青年亚历山大·普森和妻子索尼娅告别好望角一路向北,沿着东非大裂谷牵手而行。三年零三个月之后,他们穿过津巴布韦,越过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开始,沿着尼罗河蜿蜒前进,终于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完成了最后一段浪漫旅程。亚历山大·普森和索尼娅一起讲述了从喀土穆到亚历山大的难忘经历。  相似文献   

4.
文明古国提到埃及,人们会立即想起奔流不息的尼罗河和雄伟的金字塔。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是世界古老文明的摇篮之一。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埃及素以“金字塔之国”闻名于世。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万。位于两洲交界处的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埃及境内96%的土地是一望无垠的荒漠,只有尼罗河象一条绿色的缎带纵贯南北,给埃及带来了生命。在开罗以北,尼罗河分成许多支流,以扇形展开,形成平坦肥沃的三角洲。这里四季常青,风景旖旎,是有名的“粮仓”。埃及99%的人口集居在这里。在尼罗河畔,古代埃及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尼罗河谷的奥秘,了解上埃及的工农业情况,记者曾驱车从首都开罗出发,自北而南,奔驰于尼罗河两岸的公路,直达埃及的边城阿斯旺,历时十天,往返二千多公里。沿途访问了米尼亚省、阿西尤特省和基纳省的纳贾哈马迪市,目睹埃及人民为发展河谷经济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河谷风光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埃及还有这样一句俗话:“了解尼罗河是了解埃及的钥匙”。这些都说明尼罗河对埃及是何等的重要。埃及还流行着许多诗歌民谣,热情地赞颂尼罗河的慷慨和无私贡献。  相似文献   

6.
二月,我们离开春寒料峭的北京,到达开罗时,那里竟是一派初夏景象了。凤凰树花正开得烂漫,挺拔的棕榈树在煦风中摇曳,楼房、别墅和工厂掩映在绿树丛中。尼罗河水披着永不消逝的璘光,从遥远的南方,穿越这座美丽的城市,奔向地中海的怀抱。历史名城全国中心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它座落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大约14公里的地方,大部分城区位于东岸,现在城市也正在向西岸发展。开罗是一座繁忙的城市:尼罗河上行驶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伸向四方的铁路线上奔驰  相似文献   

7.
埃及的农业     
埃及全国土地面积将近1,000,000平方公里,但是绝大部分是沙漠。只有沿着尼罗河一线和下游三角洲一带,可以依靠尼罗河的灌溉,从事耕种。耕地的面积一共是3,200平方公里,只占全国面积的3.1%。其中三角洲占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二。尼罗河从苏丹流进埃及,沿着一条峡谷,一直向北,直到开罗北面。峡谷到此为止,尼罗河就一分为二,伸向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流入地中海,在下游形成一个扇形的三角洲。从苏丹、埃及边界到开罗附近为止,这条河谷长约1,200公里,最宽处约24公里,最窄处约1公里左右。从三角洲顶点到地中海的距离,约为160公里。作扇形展开的三角洲的最宽处,约为240公里。  相似文献   

8.
摩天大楼、奢华酒店、娱乐设施、大片园林,埃及政府想要打造的是"另外一个迪拜"。世界名城开罗,作为埃及首都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埃及的中心,还是北非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它以5000年的古老历史与横跨尼罗河的雄伟气势,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圣地。但是,它作为埃及首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在3月13日的埃及经济发展大会上,埃及住房和城市化部长马德布利宣布,为了缓解首都开罗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凡到埃及的旅游者,除拜谒吉萨金字塔群和观赏尼罗河风光外,都会去新辟的仿古旅游地一—埃及“法老村”参观访问。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拉加布博士法老村”坐落在开罗市区尼罗河中的雅各布岛上。这是一个荒凉的尚未开发的小岛,埃及著名学者拉加布博士在这里辟了15万平方米的地盘建起这个仿古旅游点,它完全是按照史书记载的古埃及风格建造的。目前,岛上居住着约300名从事旅游工作的现代埃及人,他们熟谙古埃及历史,身着法老时代的衣饰,手持仿造的古埃及时期的劳动工具,男人从事农耕、放牧、吊水、制陶,女人则从事收  相似文献   

10.
在开罗和亚历山大的埃及逊王法鲁克的皇宫里,至今还挂着过了时的日历,日子是1932年7月26日。那一天,这个倒霉的国王遭遇到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命运,从那一天起他不再是这些豪华的皇宫的主人了。现在,这些皇宫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游览和参观的地方。 7月26日,这是埃及法鲁克王朝的末日,对埃及人民说来是个兴高采烈的日子。在亚历山大的拉萨尔丁宫,我们看到一个大厅内有一个由八根大理石圆柱组成的亭子,亭内有一圆桌。陪同我们参观的一位埃及军官指着这张桌子说:这就是法鲁克在四年前的7月26日签署退位的地方。宫的花园正靠着地中海,法鲁克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滨海码头,以便于他到欧洲去旅行。  相似文献   

11.
伦敦方尖塔     
伦敦泰晤士河畔有一座方尖塔,它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一段惊险的经历。这座花岗岩方尖塔的故乡是埃及。三千五百年前,埃及的建筑师们跑遍全国找到一块完整巨大的花岗岩,制成了这座一百八十六吨的尖顶石塔,后来由成千上万的奴隶搬到尼罗河边,用木筏运至开罗,立在太阳神庙里。公元前十二年罗马帝国侵入埃及,把这座石塔作为战利品树立在亚历山大海岸。一千五百多年后,该塔被海水淹没。十九世纪,英国人发现了它,并决定把它搬到英国去。一位工程师为此设计了一个巨大的两面封口的钢圆筒,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埃及     
埃及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它的领土包括肥沃的尼罗河河谷和尼罗三角洲,以及亚洲的西奈半岛。世界最著名的两大运河之一的苏彝士运河就在埃及境内。全国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千三百万。90%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全国通用的语文是阿拉伯语文。埃及的首都是开罗,主要的港口是亚历山大港。埃及有六千多年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埃及人在天文学、几何学、医学、化学、建筑、雕刻各方面,对于人类文化都有过许多贡献。十六世纪时土耳其帝国征服埃及,统治了好几百年。  相似文献   

13.
尼罗河平原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如日出,人死如日落。因此,埃及法老的陵墓——一座座无比雄伟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西岸。称为大金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前,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在位于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科研机构——缪斯博物院。它和亚历山大里亚的灯塔一样,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缪司博物院拥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图书馆,藏书达750000卷;她还设有四个科学研究部门:天文部、数学部、文学部和医学部。许多著名的古希腊学者都在这里参加过科研、讲学或整理图书的工作。著名的阿基米德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罗姆   《科技潮》2000,(10):92-93
大型现代化图书馆,并非只有富国才有。高技术武装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是一个证明。正在建设中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地处埃及海滨城市亚历山大市中心,如果一切顺利,将于2001年初开馆。亚历山大图书馆附近,曾经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宫殿所在地。这座占地5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物濒临地中海;年复一年,滚热的南风把大量沙尘携裹到这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外观超前;工地上塔吊、水泥搅拌机林立,到处是尚待完全拆除的破烂房  相似文献   

16.
旅行在“绿色的走廊”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一周以后,就向埃及南方的卢克索飞去。人的视界逐渐扩大了,这时才感到在开罗所见的苍郁繁茂的景色,只不过是荒凉的沙漠里的一个斑点而已。从飞机上看来,整个埃及好像是在黄色的盘子里托着一片巨大的银杏树叶子。这片叶子就是尼罗河和它在入海处的三角洲。它的西边是世界上最干燥炎热的利比亚沙漠,东边是阿拉伯沙漠,直到红海海岸。沿尼罗河的地形是很奇怪的。从开罗向南,两侧都是平坦的沙漠,远处有沙石的山脉,但愈往南,两边的山愈向河流逼拢,直到阿斯旺,两边的山已经直逼河岸,这就形成一个修筑水坝的自然的峡口。尼罗河,人们通常称它作沙漠中的绿带,或绿色的走廊。我们曾沿着这条走廊从埃及最南部的阿斯旺到北部的开罗。从这次旅行中,我们真正感觉到从沙漠手中夺取土地在埃及有多么大的意义,而这场斗争又是多么  相似文献   

17.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埃及的文明是发源于尼罗河三角洲。其实不然。埃及最早的文明,是发源于埃及的南方,然后才逐渐向北移。这和我国文明是从北方(黄河流域)逐渐向南方(长江流域)发展,恰好相反。埃及的南方称上埃及,北方称下埃及。怎样划分南、北方呢?是  相似文献   

18.
王冠史话     
人们将头饰作为王权象征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古埃及。那时,在古老的尼罗河流域并存着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为了显示权力、尊严及对保护神的敬仰,上埃及国王戴着白色高顶头饰,下埃及国王戴着红色平顶头饰。埃及统一后,国王号称“上下埃及之王”,同时将两种王饰合为一体,也许这就是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8,(3):104-104
各种形式的污染正在从四面八方向地中海最美丽的港口之一亚历山大港袭来,给当地渔民、旅游者和水下考古学家带来灾难。亚历山大港出生的阿斯玛·阿尔巴克利是埃及电影制片人,也是一位有个性的女人。回想起她的童年,阿尔巴克利简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时,我常常横渡这个海湾。透过清澈的海水,各种鱼类和古代圆柱尽收眼底。现在,一切都消失在浑浊的污水里了。这个城市,还有它的港口,曾经是地中海最美的地方,现在完蛋了。"恐怕再也没有人敢冒险在港口附近洗海水浴了。法国东方考古研究所的埃及学者让-皮埃尔·康特贾尼曾经参加过寻找亚历山大灯塔遗迹的海地探险活动。他解释说:"一切都取决于风向。刮南风时,水中的杂物被送到远离岸边的深海区,海水变得清澈起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9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统治了三角洲地区的北方王国和南方王国合并,由此翻开真正意义上的埃及历史。从那个时候起,努比亚,这块从尼罗河第一瀑布向南直到第二瀑布的广大地区,4000年来始终让埃及法老难以释怀。人们毫不留情地攻打它,占领它,因为掌握了这道通往非洲内陆的门户,便意味着滚滚财富。灿灿黄金,红色的陶土,华贵的闪长岩,贵重的木材,还有大量的奴隶,都是法老攫取的对象。在征服的过程中,法老们在努比亚建起豪华的寺庙和坚固的堡垒。古埃及文明消亡后,这些令人赞叹的伟大建筑静静矗立,渐渐被人遗忘,直到有一天突然复活,借助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