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产业集聚的滥觞在马歇尔。马歇尔利用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系统讨论。韦伯从区位论出发得出探讨了产业集聚的问题,提出了区位集聚论。胡佛在韦伯区位集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轮。克鲁格曼在不完全竞争模型基础上引入报酬递增,创立了新经济地理论。波特则发现了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研究开启了产业集聚理论中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陆剑宝  梁琦 《广东科技》2012,21(6):44-49
一、产业集聚与集群的研究视角 对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多视角的。政府和公共政策研究者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领导在推动产业集聚成长中的作用;创新学派关注着产业集聚中的技术创新扩散和知识溢出;经济学者用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等理论解释集聚的成因;环境学派看到的是集聚的拥挤效应和环境压力;社会学领域倾向用历史演进角度研究集聚中的网络结构和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进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为其提供持续的动力。关于产业集群研究已经开始转向政策的层面,而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才刚刚起步,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的研究则更不完整。从创新的角度界定了产业集群政策的内涵,然后提出产业集群创新政策背景、思想和实践的理论框架,最后根据该框架就我国的集群现状做了政策响应,既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同时又对集群战略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科技信息》2009,(20):I0320-I0321
当前我国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发展滞后,实现城市化目标的主要约束是缺乏核心产业作支撑。突出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集聚容易实现,人口集聚的产业依托力量不足。而我国东部部分地区产业集聚现象日趋突显。产业集聚成为了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力量,有效地推动了这些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文中系统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文章从定性的角度,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内涵,分析产业集聚的作用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共聚水平与演变趋势,揭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集聚类型,为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指数对1998—2016年木材加工两位数产业集聚水平和1998—2013年木材加工三位数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同时以三位数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控制人均固定资产价值,计量和解释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木材加工两位数产业集聚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具体4个三位数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各异; 木材加工三位数产业集聚和共同集聚对木材加工两位数集聚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42 9和0.763 2; 三位数产业集聚和人均固定资产价值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显著,而三位数产业共同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结论】木材加工两位数产业集聚主要是由三位数产业共同集聚支撑,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三位数产业集聚驱动,通过三位数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木材加工产业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国外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已广泛展开;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总结其对广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外产业竞争力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文章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基础、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关的理论综述和研究方法综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正外部性理论,从成本共担、收益共享角度出发,运用制度工程学研究方法对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正外部性进行研究。以传媒产业集聚为例,构建了成本共担型、收益共享型及混合型传媒产业集聚3种制度模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成本共担型传媒产业集聚效果最好,混合型传媒产业集聚效果次之,收益共享型传媒产业集聚效果较差,给予补贴能够提高集聚效果。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发展地方产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位商指标分析2001—2010年内蒙古制造业的集聚变动趋势,构建引入地理集聚的C-D函数,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聚集度较高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的集中程度不高,专业化优势尚不明显;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有助于内蒙古制造业产业成长。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各行业的自身特性和资源禀赋分布,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政策,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规划黑龙江省煤炭产业规模提供决策支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全省煤炭产业调研,分析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依据科学发展观和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项对策,并得出了黑龙江省煤炭产业规模要保持适度增长,并非规模越大越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有效生产能力等六个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业组织理论经典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中,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市场行为,进而可以影响市场绩效.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是提高目标市场绩效的重要手段.产业集中度是重要的市场结构指标,它的变化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相结合,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及统计软件,对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最终确立期初集中度、进入壁垒、市场容量、扩张能力等指标与煤炭产业集中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制定我国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州重点实施工业强州战略,要充分认识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重大理论,要科学探寻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根本路径,要认真研究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重点对策。只有理论正确,路径对头,对策有效,才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收益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描述产业增长的过程,指出高资本转化率只会减缓边际资本收益下降速度,资本增加对边际收益的影响是递减的,高资本转化率意味着未来要实现收益最优需要有更高资本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创意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展开对创意能力与竞争力关联性的研究,相关文献不断涌现。文章从创意概念性探讨、创意属性界定、创意竞争力研究现状三个维度梳理了国内外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主要贡献和不足,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关于主导产业部门分析的理论,并论述了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作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研究了我国区域层次上主导产业部门选择和规划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部门选择的准则。为了使各准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还对各准则提出具体判据。根据区域不同的结构转换阶段和发展要求,进一步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部门选择的分类。并以江苏省主导产业部门选择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力系统理论,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结合实际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模式和建议,依托理论研究解决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业事故时间序列混沌特性判定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理论已难以解释工业事故系统中的无序、不规则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因此利用混沌理论来分析工业事故系统中的变化规律将成为工业事故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控制研究的热点。从工业事故时间序列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工业事故时间序列具有混沌动力系统的一些特征,对此文中提出了通过相空间重构以及Lyapunov指数来判定工业事故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最后以我国南方某省的工业事故时间序列为例实证研究了混沌特性判定问题。结果表明该研究对预防和控制工业事故的发生,改善我国工业安全生产状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在产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因,归纳影响融合的各方面因素,根据现阶段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希望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态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在生态友好的前提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视角下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对策应该为,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将扶贫工程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培育绿色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探索绿色能源产业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