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遭受封建礼教压迫,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妇女形象。焦母是焦、刘婚姻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是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化身。长诗采用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即通过矛盾冲突来构思情节,描写人物,形成完整的故事性。只有从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从矛盾双方不可调和的斗争入手,找出悲剧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确、全面地分析作品的主题,肯定它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是决定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人格又决定其对人生的态度。《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则是深受封建礼教和特殊环境影响进而形成其病态人格,又由于她的病态人格造成了一对年青夫妇的爱情悲剧,同时也促成了焦母自身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伴随着理性世界的转变,人们的感性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所谓的魏晋“深情”。这种以知识分子为情感主体的“深情”,既不同于《诗经》时代原发性的“民情”,也不同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性情”和道家“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的“天情”,它是知识分子个体生命意识觉醒之后于天地宇宙中寻求心灵安顿和精神自由的情感,即人生和宇宙合而为一的生命超越之情。正是这种魏晋“深情”,把中国诗学引向强调“神与物游”和“情景相生”的抒情道路,并深深地刻上了宇宙情怀。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卫风·氓》与汉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闺怨情诗的先锋之作。通过对两部作品女子形象的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封建礼教制度的确立,女性地位由独立自主逐步走向封锁禁锢的历史印记;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文学作品是了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对我们解读当今社会的女性意识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①,是他早期长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它讲述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叫“骆驼”的洋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小说中的骆驼祥子的悲剧因素时,更多地从社会的,客观的因素方面去展开论述,认定“造成他的悲剧的根本问题,是他生在一个封建主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②,“它通过祥子的悲剧,对于暗无天日的旧世界提出了充满愤怒的控诉”~③。但也有研究者注意到了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指出:老舍先生“没有把笔触停留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进到了人物内心的深处,写出…  相似文献   

6.
论王延寿赋     
王延寿是西汉时代一位特出的文学天才。《后汉书》本传及李贤注言其生平甚略,大致云:延寿为楚辞学家王逸之子,字文考,一字子山,有隽才。年二十余时渡湘水溺死。这位早熟而早夭的慧星式人物,在辞赋史上留下了《鲁灵光殿赋》、《梦赋》和《王孙赋》三篇杰作①。其中“延寿《灵光》”与“相如《上林》”,“孟竖《两都》”、“张衡《二京》”等巨制并称,为他赢得了魏晋以前十家“辞赋之英杰”的殿军地位(《文心雕龙·诠赋》)。而《梦赋》、《王孙赋》作为赋史上同一题材的开山之作,也是文质兼胜,才情特出的名篇。如着眼于赋史发展,…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奥瑟罗》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对两希文化“嫉妒”主题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并把两希文化中分别源于情欲、利欲的嫉妒特征熔于一炉,通过极度展现嫉妒情感所引起的悲剧,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理性,人性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从国防教育的自身系统结构出发,论述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六点融合:借助国防教育之“魂”帮助克服大学生民族精神之“松”;借助国防教育之“严”帮助克服大学生纪律之“散”;借助国防教育技艺之“精”帮助克服大学生创新能力之“缺”;借助军营文化之“关”帮助克服大学生审美能力之“俗”;借助《内务条令》标准之“高”帮助克服大学生劳动能力之“弱。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的两部《新水浒》的创作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与同时期的《水浒》批评一样,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新水浒》在叙事模式上也表现出转型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数量巨多,内容丰富,时代具体,在中古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汉语历时词汇研究提供新材料、有助于词义演变发展和词汇系统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汉末三国南北方言词语研究、有助于大型语文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11.
林纾在小说翻译、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是其在青少年、壮年时期的学习积累与人生阅历的升华.林纾的文学素养深受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他的白话诗集《闽中新乐府》是福建近代白话文学的先声,亦是福建近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影像;他享誉近现代文学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个印迹分明的“福州制造”;他自小被目为“狂生”的暴躁任性更是与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悲剧命运的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结合具体的文学语境来考察。先秦时,受儒家推崇的《诗》成为权威的话语资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志”深化了其内涵。两汉诗论中介入“情”的因素,出现里程碑式的诗学理论《诗大序》,使走向“诗缘情”成为可能。亚魏晋时对诗歌本有了更清晰的把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概念,最终完成向“诗缘情”的过渡,从中也可以找寻到诗论发生变异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吾国思想变动剧烈之时代,厥惟先秦与近百年,而最应辨析者莫过“科学主义”、“民粹主义”二端。曰科学主义者,持狭隘之工具理性为准衡,然则正心诚意之说,慎独中行之诫,一弃之通衢,人心危亡,系于一线。曰民粹主义,则以平等哲学抗论孔子等差之义。则必舍贤而从众,初则为价值堕落,文化衰亡,继则为泰半之横暴。而笼统言之,其能匡圣学未逮之擅场处,一曰现代启蒙精神,二曰自由民主意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还,西潮渐退,儒学复兴,反思五四,重省传统文化之举,蔚为风尚。至公元二〇〇四年甲申,《甲申文化宣言》指出“捍卫世界文明之多样性”、“保护各国、各民族之文化传统”、“实现多种文化形态之公平表达与传播”等,言二十世纪之诗,亦当至此而作一结束也。  相似文献   

14.
每读陶诗,在田园佳境,悠然旷远之中,总觉得一份浓厚的感伤。而那些抒写穷愁之作,却令人感到一份慷慨和沉著,洒脱和超然。历代论陶诗,大抵不出平谈自然与金刚怒目之二端,于解陶诗之深厚,甚感有憾焉。《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以复意为工。”又回:“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皎然《诗式》卷一《重意诗例》:“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多重意”乃中国古代诗歌美学追求之极致。历代文论多归之于艺术上的一种品格。但在陶诗中它却是一种层积的情感内蕴。表现为诗中诗人情感特征的多重性。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问题是魏晋太一个解不…  相似文献   

15.
姚燮的《疏影楼词》和《续疏影楼词》抒写了他的两种不同心曲。《疏影楼词》中的闲放、闲冶、闲愁是青年姚燮在社会尚处承平时代生活和心续的写照。《续疏影楼词》中的凄苦、悲凉、颓丧,是中晚年姚燮在社会极荡转型时期情怀的释放。姚燮的两种心曲代表着与之同时代的主要传统士在社会承平和极荡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姚燮的两种心曲,对帮助我们认识鸦片战争后晚清知识界的状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他却因为“有伤风化”的诗作《爱经》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笔者认为,奥维德抛弃战火的庄重而落笔于暖玉温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以希腊和罗马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古罗马的社会现实、奥维德本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他对女性的基本态度等方面解读《爱经》,当可还作者一个历史的公正。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赛先生”从文化发生的角度看,其基本意义不是某种科学要素的出现,而是某种科学文化形态的初步确立。科学的某种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命题。“五四”时期,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的层面上升到科学文化精神的层面,并且与传统文化精神形成某种对峙关系,意味着科学文化已从对传统文化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科学文化组织机构的出现及其现实的社会功能效应,标志着科学社会建制化的初步确立,意味着科学文化子系统从分殊化较差的传统文化大系统中分化出来;以科学为其基本文化结构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及其角色定位,意味着科学文化的主体不仅在主体素质上,而且在其社会角色的实现上获得了某种独立,这也一切都意味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文化开始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这是“赛先生”的真正意蕴所在。今天在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时候,重温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加快科学文化的建设及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院教授、院长林继中博士新著《唐诗与庄园文化》,于一九九六年五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人心态、诗歌创作和美学意蕴三个层面展开对唐诗与庄园文化各种关联的探讨,意在展示庄园文化对唐代文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最后作者将这种种关联归结为佛教禅宗与道家玄学思维催化下一种诗歌美学意蕴的“韵外之致”。该书系“唐诗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种。《唐诗与庄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十四子之一,汉武帝异母兄,贾夫人所生。因其曾作《文木赋》而在西汉赋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山靖王刘胜是一个略有儒家思想倾向且又能言善谏,富于文采的人。这从他劝谏汉武帝一事可以看出。史载汉初诸侯王强大,藩国势力畸形扩张,他拥有大片的土地,巨额的财富和强大的武装,有的甚至内怀篡逆之心,外作僭越之举,早已成为大汉帝国的心腹之患。为此,文景之时,先后有贾谊、晁错持“削藩”之论,但前者被贬而死,后者惨遭杀戮,汉帝国也在吴越七国之乱中大伤元气。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新的叛乱还会发生。于是,在汉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从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意—象—言的辩证关系上,分别对产品设计之“意”,产品形态之“象”和产品形象之“言”进行论述,通过从意到象到言的语义生成的道路,阐述了产品形象借助语义信息的传达所体现出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