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型换器中,让少量水在高速空气拖动下进入细小的流路,形成气流两相高速流,能够在壁面上形成极薄的水液膜层,液膜层的稳定蒸发换热可以在低壁温或低温差条件下实现稳定的高换热,获得最大换热热负荷。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竖直传热管内降膜-高速空气环状两相流的蒸发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直径2-3mm的细小管内,重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气液间摩擦力起支配作用;在直径10mm左右的普通尺寸管内,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在直径更大的管内,重力的影响起支配作用。对定热流密度条件下的换热特性得到了数值解并整理成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对竖直传热管内水-空气两相流蒸发换热特性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流动和传热规律。  相似文献   

3.
螺旋管式换热器和蒸汽发生器已经在动力、核电站、化工、石油等工程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传热设备.螺旋管式换热器,由于其本身结构、流动和传热特点,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对螺旋管式换热器和蒸汽发生器提供正确的设计和计算方法,需要对气液两在螺旋管内的流动和传热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对于以工程应用为目的、以高压蒸汽——水系统为对象的研究工作还十分少,缺乏供工程实际应用的试验数据,对于气液两相在螺旋管内流动和传热特性以及机理的了解也很不够.本文分五个方面对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了非绝热毛细管中制冷工质两相流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这一领域中研究工作的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水平竖直上升弯管内煤粉与空气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煤粉空气两相流在水平竖直向上弯管及弯管后上升直段中的煤粉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弯管的充分分离段,弯管外侧壁脊线附近煤粉浓度特别高,其余部分浓度较低且较均匀;在弯管的初始阶段大多数颗粒被强烈的惯性力分离出主气流,向外侧壁集中,气流的平均速度对惯性分离有较明显的影响;弯管造成的煤粉浓度分布不均匀性在流经l/D=6的竖直上升直段后仍未消失。  相似文献   

7.
闭式两相热虹吸管冷却段内凝结换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垂直布置闭式热虹吸管冷却段内两相流凝结换热特性。讨论了凝结换热系数的预报方法,提出了考虑上升蒸汽速率和液滴夹带现象后的凝结热换系数预报模型,计算表明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使用竖直细小传热管内高速空气-过冷水环状两相流用于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高效冷却的方法.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在细小管内壁上过冷水形成非常薄的液膜,壁面热流密度可以分为液膜吸热、液膜蒸发和湿蒸汽吸热。各种因素影响这3部分热量的耦合匹配,使得管内两相流的传热传质特性十分复杂.在管内的前段部分,液膜升温吸收大部分壁面热量。而在大部分区域内,对流蒸发耦合换热是支配性的传热方式。即使在十分高的热流密度条件下,壁温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在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运行温度以下.探讨了各种流动条件、加热管几何尺寸、壁面热负荷等系统参数对两相流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从工程应用角度和流型转变控制机理考虑,将水平二维内微肋管内的凝流型分为三区即:环状流,分层流与间歇流。通过解析法得到流型转变的判据和流型图。与作者所做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0.
空气—水混合物横掠垂直管束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气-水两相混合物在折流板壳管式换热器壳侧沿水平方向横垂直管束的截面含气率及摩擦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表明,截面含气率的测量值小于均相模型的预测值,且随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提出了一种新的截面含气率计算模式,试验发现,两相摩擦因子能很好地马蒂内利参数关联,并与流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空气-水混合物横掠垂直管束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气-水两相混合物在折流板壳管式换热器壳侧沿水平方向横掠垂直管束的截面含气率及摩擦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表明,截面含气率的测量值小子均相模型的预测值,且随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提出了一种新的截面含气率的计算模型。试验发现,两相摩擦因子能很好地与马蒂内利参数关联,并与流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冷凝激波管内的水、乙醇蒸汽凝结两相流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蒸汽在自发凝结时,伴有潜热释放,气液两相之间产生传质、传热及动量传递,从而存在耦合效应。本文从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组出发,导出非定常凝结两相流的特征线及其相容方程组,从而对激波管内凝结两相流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在一凝结激波管试验台上分别对水、乙醇、苯3种工质的凝结两相流进行了实验测试,用光测系统对液滴进行光散射测量,并引入先进的  相似文献   

13.
制冷剂在毛细管内的两相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制冷剂在两相流动区处于热力不平衡状态的观点,建立了相流动区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出压力、温度、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分布,结果表明:制冷剂液体和气体的速度差会沿差毛细管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制冷剂质量流量随着入口压力和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微重力和重力场下流场特点的比较,基于动量力,从地面上模拟微重力下的两相流动和受迫核态沸腾换热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地面上模拟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的可行性条件,竖直试验段两相流速必须超过某一极限,试验段出口的气相含量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这些为该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竖直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区沸腾传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窄矩形通道内的对流蒸发传热,分析了过渡流传热状态,为过渡流传热状态提出一个幂加和数学方法.经实验验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煤层气溶于水的情况下,探讨了水—气两相流在煤层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煤岩体为弹塑性小变形时煤岩变形场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多相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两相流渗流场模型:通过煤体骨架变形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和流体渗流对煤体变形的影响,将有效应力、孔隙流体压力分别引入到渗流物性参数中,实现了流固耦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煤油和空气的混合流体在水平管(φ19mm*2.5mm)内加热时的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范围:空气质量分数为3%-50%;混合流体的质量流量为127-1000kg/h;入口压力为0.135-0.35MPa;采用分相模型对高含气率时的环状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在高含气率的水平管内,煤油不产生相时两相流动传热和阻力计算的半经验,半理论的准则方程,所得到的结果为加氢换热器的设计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细圆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流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补宣  杜小泽 《自然科学进展》2000,10(12):1119-1124
通过可视化观察实验,分析细圆管的管径、流量以及倾角对管内蒸气流动凝结过程流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小尺度下,重力的影响受蒸气剪切力和表面张力作用而降低,流动的分层受到明显削弱.随着管径的减小,凝结液分布比较均匀的近环状流在流型图上所占区域增大.现有用于常规尺度下的流型图不适用于细圆管内流动凝结流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外井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对空气-水、空气-泥浆两相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垂直环空管流实验架,井眼数据测量与传输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空气-水、空气-泥浆两相流的流型图,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获取了空气-泥浆两相流泡状流向弹状流过渡的守渡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在气-=液两相流传递研究方面的工作,包括气升式环流系统中的流体力学和传递、降液膜动下的传热和传质、“载气蒸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等。并由研究惰气气冲击冷剂液浴中放热壁面强化冷却的操作机理,提出了“界面汽化热阱增强传热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