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工程哲学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内在的演进逻辑.在对西方工程哲学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西方工程哲学沿着这样一条逻辑线索发展:纯粹理性的"悬置"使古代工程观成为"具身"关系直接的外在表达;工具理性的彰显使近代工程思想成为"他异"关系的表述;理性向经验的回复使现代工程哲学到来.  相似文献   

2.
现代逻辑肇始于莱布尼茨,在布尔和弗雷格处发生了分流,形成了所谓的逻辑的代数传统和逻辑的语言传统,然而,无论是代数传统亦或者是语言传统都与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纲领(即:"作为科学、数学和哲学"的基础)相去甚远。在图灵机理论中,图灵核心阐述了"自动机"和"指令表语言"这两个概念,这两者很好地契合了莱布尼茨关于"理性演算"和"普遍语言"的构想,可以说,图灵机理论最为接近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纲领,也跳出代数传统和语言传统,另辟蹊径,形成了一种新的"作为计算的逻辑"传统(也可以称为"计算传统")。"作为计算的逻辑"实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向","以往的逻辑"是当仁不让地以人类为主体,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思维、自然语言种种,"作为计算的逻辑"则是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主体,研究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方式以及人与计算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但辩证法却常常被人的"美好动机"误用.从历史进程来看,辩证法的革命意义没有得到彰显,辩证法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辩证法的本体论意义被"悬搁",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不容忽视的是,在"人本"、"实践"等等旗帜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仍然继续着被误用的命运.本文结合<辩证理性批判>,对人本的、理想化的辩证法进行反思,同时分析了<辨证理性批判>中的客观辨证逻辑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系,旨在从时代的问题出发,重新理解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在文[1]中,刘春生先生断言"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但在其论证中却存在着约定前提含义不明和一些逻辑错误.另一方面,由于"投票"悖论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现象的一种反映,所以它不构成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5.
划界问题:康德与前期维特根斯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他在前期所进行的"语言批判"更多地受到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影响."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之异同,指出"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的划分是二人共同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逻辑规则被认为是人们进行正确推理的依据.但是,1966年"沃森选择任务"(Wason selection task)实验的结果似乎表明人们的实际推理可能不遵守逻辑规则.这一问题已成为认知科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也一直争论到现在.本文通过分析各种理论对"沃森选择任务"的解释,表明人类的推理能力与逻辑规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关于数学"唯心论"的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数学界对数学领域中的各种"唯心论"内容进行过反复的批判.本文简单讨论了这方面的批判情况,初步分析了各个时期开展批判的社会历史原因,并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8.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他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反对逻辑的合理性是人类理性活动的普遍合理性的标准。然而,他们的论证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的假设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理性方法,凡建立在理性批判、逻辑推断与历史语境基底上的科学史假设,就具有科学史研究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应在科学史的研究中认可并加以倡导。但是科学史的假设不是随意的臆断与假说,而是建立在语境与逻辑基底上的创造性、综合性思维体现,从而科学史的假设研究不仅有利于反思科学史自身研究的不足,克服"武断"结论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创新理性逻辑思维方法,为创新科学史研究风格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门新兴学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作者认为:(1)尽管“哲学逻辑”在英美哲学界与逻辑界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我们宜在比较规范和合乎词义习惯的意义上使用“哲学逻辑”一词-用“哲学逻辑”指称不同于经典逻辑或标准逻辑的诸现代逻辑分支。(2)关于逻辑哲学,可以定义为研究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这是一门介于元逻辑与语言哲学之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量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根据逻辑哲学,量子逻辑可以定位于一种以非分配性为特征的非经典逻辑,它以量子力学家实际使用的科学推理为现实原型或经验基础;2.普特南从量子逻辑的产生而得出根据经验的理由,逻辑是整体可修正的结论。但他同时又主张逻辑联词的意义不变,因此陷入二难困境。3.根据量子力学几种不同解释来重新审视经验理由和逻辑可修正性论证,发现形而上学考量更不可忽视。4.对应原理具有消解普特南二难的方法论功效,量子逻辑对于经典逻辑的继承性与革新性同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非形式逻辑在中国学界遭遇了“论证逻辑”的概论混淆甚至术语转换。这一不必要的转换不但抛却了已然辩护的“非形式”标识,而且还挑开了论证理论中证成“逻辑学”品性的难题。同时,“论证逻辑”只有解读为“论证理论”才具有合理性,但论证理论与非形式逻辑仍不对等而是有种属之别。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与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体论就是就是关于“存在”的科学,它研究何物存在以及以什么方式存在等问题,在本体论的争论中,以传统的唯名论与实在论之分为基础,莱涅夫斯基进一步将其分为具体主义、单范畴的柏拉图主义与多范畴的柏拉图主义三种类型。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它们与本体论的联系是不同的:如果说,传统逻辑与事实本体论在内容上时有混杂、联系密切的话,现代逻辑则通过形式化方法,远离了事实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形式逻辑处理的对象主要是超主体的、客观的事实问题,是一种无主体逻辑、必然性逻辑、静态化逻辑、程式化逻辑。由于事实与价值存在深刻的异质性,因而不可能简单地照搬、套用形式逻辑处理主体性、相对性的价值问题。由于逻辑是对人的生活实践的提炼与总结,生活实践中关于事实和价值问题的思考,对于各种事实和价值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并且应该上升、提炼、总结为逻辑的格、式与规律、规则,从而实现逻辑学的发展和飞跃。立足人们的价值生活实践,处理价值现象、反映价值思维的价值逻辑应具有如下基本特性:实践性、主体性、具体性、生成性。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雷格在贯彻逻辑主义纲领的同时,率先擎起反心理主义大旗,坚决驱除逻辑学中的心理因素.这对逻辑学的现代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逻辑学的客观化潮流.但是在他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中,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代逻辑学与心理学、认知科学交叉发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文科逻辑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是颇受逻辑界同仁关注的一个话题,关于在文科生中开数理逻辑谍程的意义及其必要性还有许多争论。数理逻辑在高校教学中要占有一席之地,似还需有一段路程娶走。还需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国外卡尔纳普、波普尔、欣迪卡、莱维与赖兴巴赫等的归纳逻辑研究和国内鞠实儿、陈克艰、李小五、熊立文、陈晓平与刘壮虎等的归纳逻辑研究进行了述评,接着就归纳逻辑是否逻辑的两种争论进行了述评。作者认为,虽然归纳逻辑的基础理论研究似乎已经走入低谷,但其应用研究却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双主体认知逻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双主体认知逻辑的语义学,给出了双主体认知逻辑的若干系统。这些系统刻画了寻找交流对象和学习对象的条件。而且证明了这些系统的可靠性和其中一些系统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