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文学张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说的语言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在《白鹿原》文本语言里,关中方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忠实对文本语言仔细斟酌,在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里有选择地大量合理地运用方言,仔细斟酌,使其与普通话平分秋色,充分展示了人物形象,提升了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红旗谱》中的冀中方言用语使其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文学特征,在情节构成中具有显著的叙事功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展现了浓郁的冀中乡村风情;构成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深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语调是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是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腔调。语调是在长期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不同语言语调的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同一语言,共同语和方言分支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或明显或细微的语调差异。就汉语而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音质成分的声、韵上,也表现在非音质成分的语调上,而且这种差异比音质差异更隐蔽,更难以掌握。我们所谈的语调偏误,是指方言语调对普通话语调的偏离。作为西南官话中一支的常德方言,其语调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李晓 《科技信息》2010,(12):156-156,158
小说The Great Gatsby的突出语言特色之一是其中大量美国方言的运用。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色彩和社会人情风貌的承载体,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给译者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拟从小说书名的翻译、方言土语的翻译和吴语在译文中的运用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具体分析译者高克毅在翻译中对方言的运用,并对其方言翻译策略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5.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是我国现行语言政策下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方言会逐渐变异,甚至可能出现典型特征的易位现象。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临沂方言的一些典型特征发生了变化,而文化、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语言易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闽南方言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南方言岛是明、清以来随着闽南地区的居民小规模向外播迁而在其他方言区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对于探索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语言的接触和语言的演变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闽南方言岛的地理分布、闽南方言岛的历史形成、闽南方言岛的语言生活、闽南方言岛的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是探讨闽南方言岛必须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广西沿海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历史传承性,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变异。周边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接触影响,移民的不同背景及特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也使其语法、词汇系统表现出了多语成分的叠合共存现象。该地区的亲属称谓词饶有特色,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汉语方言语言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方言是伴随着历史上尤其是清代汉族移民的迁入,在民族融合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以清代前北方幽燕方言为基础,融入不同时期的辽东话、山东话、河北话等多来源多层次的语言特征,并受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整合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聂震宁小说出色地描绘了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人们的生活 ,从聂震宁小说里所运用的桂西北方言俗语来透视其所展示的红水河文化特色 ,从语言层面 ,探讨聂震宁在语言运用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方言之间的差别不仅表现在语音上,同样也表现在词汇上,各种方言中都存在着与其他方言起区别作用的特征词,研究方言中地方色彩浓厚的词汇的理据,即这些词汇形成和演变的原因,对于找出某种方言的特别之处有重大的价值。因为这些理据打上了造词时的思维特征,具有很鲜明的地方色彩。本文就是以萍乡方言为例,探讨萍乡方言特色词的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