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少南 《科学通报》1988,33(5):365-365
西湾煤系是广西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煤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煤层,这种沉积类型的煤系,在邻省中生代地层中较为罕见。其上部称大岭组,下部称天堂组,其上覆地层为石梯组。煤层主要赋存于大岭组中,天堂组仅局部地段含可采煤层。有关煤系的时代,有早侏罗世和晚三叠世之争。笔者1983—1984年,在西湾煤系命名地点——广西钟山县西湾系统地采集了各门类化石,发现了晚三叠世较重要的分子Danaeopsis fecunda, Anthrophyopsis? sp., To-  相似文献   

2.
四川松潘地区杂谷脑组发现卡尼期Halobia化石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梅 《科学通报》1997,42(6):672-672
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的发现,使该区成为地质研究的热点.详细厘定、划分晚三叠世地层对于确定含矿层位和扩大找矿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怀诚 《科学通报》1997,42(3):301-303
塔里木盆地西南皮山、和田一带有一套巨厚的陆相地层,关于这套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长期以来争论很大.早年被称为叶尔羌系,依据所产植物化石将其划归上二叠统到中、下侏罗统.1962年,斯行健等将叶尔羌系易名为叶尔羌群,并将涵义限制于这套地层上部的侏罗纪含煤地层.其下部原归上三叠统的部分因发现晚二叠世动、植物化石,遂改属上二叠统,后被另名为杜瓦组(新疆石油管理局编表组,1977).因此,本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缺失三叠系.1988年,刘淑文研究了李永安等在皮山县杜瓦地区采得的一批叶肢介化石,再次认为三叠系在这一地区存在,侯静鹏研究了该地区的晚二叠世孢粉.但这一地区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接触关系以及杜瓦组的确切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依据对皮山杜瓦地区杜瓦组19块样品分析出的孢粉所进行的研究,首次发现了该区早三叠世最早期地层的存在,论证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该区为连续过渡.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哈密盆地古地温梯度及有机质成熟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益群 《科学通报》1997,42(3):298-301
盆地古地温研究是盆地热演化研究的关键.盆地形成越早,演化史越复杂,则现今地温与古地温相差越大.沉积盆地的古地温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必须依据大量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和不同方法相互相比、相互验证才能较真实地恢复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场状况及热历史.1 盆地构造演化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经历了3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石炭纪~早三叠世陆内裂谷作用阶段(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期的裂谷一拗陷-萎缩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的前陆期)、中晚三叠世~早第三纪广盆形成阶段(中晚三叠世稳定~拗陷期、侏罗纪断陷-拗陷-挤压期、白垩纪萎缩期和早第三纪拗陷期)和晚第三纪~第四纪挤压型山间盆地形成阶段.三叠纪~早第三纪成为稳定的拗陷型盆地,盆地性质类似于克拉通,以盆地的整体沉降、连续沉积、断裂发育、地层展市复杂、缺乏褶皱和角度不整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胡社荣 《科学通报》1997,42(5):558-558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一些含煤盆地石油的形成、成烃机理、煤沼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的研究后发现,一些形成工业性煤成油田盆地的煤沼沉积环境演化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即在具完整湖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水进序列中形成的含煤建造更有利于煤成油藏的形成含煤建造上覆的湖相泥岩,既可以是油源岩,同时,也是良好的盖层.根据西北侏罗系煤沼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3种煤沼沉积环境演化类型:(1)发育在冲积体系和河流体系中的含煤建造,如祁连和贺兰山地区的一些山间聚煤盆地;(2)含煤建造(组)的上下没有发育典型的湖相地层,或含煤建造的直接上覆没有典型的湖相地层的发育,也就是说,除煤层外,很少有泥灰岩、炭质泥岩、油页岩等湖相地层的形成.典型的如鄂尔多斯盆地.该盆地延安组含煤建造的上覆是直罗组,该组由一套冲积体系组成;(3)煤沼发育的后期都发育有典型的湖相  相似文献   

6.
库车煤成烃前陆盆地冲断带大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库车拗陷是一个发育中生界三叠至侏罗系煤地层的前陆盆地, 通过对库车拗陷煤成烃前陆盆地的研究认为, 含煤地层的烃源岩丰度高、厚度大, 具有以生气为主的母质类型, 能够提供充足的气源; 其次, 尽管以挤压为主的前陆逆冲断裂带十分复杂, 但仍能形成完整的大型的构造圈闭, 同时逆冲断裂带是沟通深部源岩的通道; 而上部地层发育优质的膏泥岩盖层是大气田形成的关键. 受前陆盆地控制的源岩生烃史和前陆逆冲带的发育过程, 决定了大气田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东北北东部中生代含煤地层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本宏 《科学通报》1963,8(9):69-69
以B.A.瓦赫拉梅也夫教授为代表的苏联学者根据植物化石确认,本区中生代含煤地层的时代应为早白堊世,而我們則认为应属晚侏罗世。茲将笔者1959—1962年的野外观察并結合区域地貭构造特点,对本区以鸡西羣为代表的中生代含煤地层的时代的认識,簡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海陆相三叠-侏罗纪之交重大地质生物事件的探究无不依赖于对地层格架和动植物化石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本区早侏罗世含海相动物化石的金鸡组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制约了对该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系统学和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本文报道近年来在深圳大鹏半岛南澳地区金鸡组发现的一批重要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查明了其分类学属性、保存状况和多样性特征.该植物群以形态保存密集、羽叶和茎干连生、本内苏铁叶化石与生殖器官化石Williamsoniella同时保存等为特征,代表了一个以本内苏铁植物耳羽叶(Otozamites)为主导的早侏罗世植物群落.这批植物化石不仅代表深圳地史时期植物群的首次发现,也是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岭南)早侏罗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对这些植物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广东早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对比,加深对华南三叠-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化石多样性演变的认识,为深入探究该地区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发现中新世鸵鸟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连海  周忠和  张福成  王赵 《科学通报》2005,50(12):1286-1288
最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哺乳动物学家们在甘肃临夏盆地工作时, 采到一件属于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型地栖鸟类的腰带骨骼. 经研究, 这一大型鸟类属鸵鸟类的一个早期代表, 可归入鸵鸟属(Struthio). 从中新世至上新世, 鸵鸟化石通常和三趾马动物群共生. 化石产出地区临夏新生代沉积盆地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地层保存连续完整[1,2], 产大量哺乳动物, 其中也含不少鸟类化石. 其生存环境为广阔的湿地和草原........................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长毅  程克明 《科学通报》1997,42(19):2102-2105
<正>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秦勇 《科学通报》1995,40(3):247-247
腾冲盆地为一火山堰塞型含泥炭褐煤山间盆地,面积约35km~2.盆地充填史可上逆至1000ka B.P,最大沉积厚度250余米,其中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地层连续沉积.本文从煤岩学、煤化学及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角度,论证了该盆地晚更新世软褐煤的存在,进而探讨了其形成的地质机理.晚更新世褐煤的发现,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尚庆华 《科学通报》2004,49(24):2574-2579
华北北部边缘区的二叠纪地层过去多认为是海相浅水沉积. 从内蒙古中部哲斯地区和东部锡林浩特地区二叠纪哲斯组泥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等证据表明, 该区中二叠统主体应为深水海相沉积. 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中二叠世深水海相地层的确定, 进一步证实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拼合至少发生在瓜德鲁普世末之后, 同时根据含放射虫地层的分布和相关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区推断拼合的位置应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以南的林西地区.  相似文献   

14.
何锦文 《科学通报》1988,33(14):1088-1088
浙江长兴煤山的Z剖面是中国南部二叠系与三叠系分界的层型剖面,也是世界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候选层型剖面之一。最近,笔者在研究该剖面的粘土时,在上二叠统顶、下三叠统底部的混生层1,2,3的粘土层中首次发现了为高温石英所具有的六方双锥晶形的石英。高温β-石英常见于酸性火山喷出岩中。因此,这个发现不仅证明了晚二叠世(长兴阶)、早三叠世初长兴煤山地区曾受到一系列火山活动的影响,而且为进一步研究二叠-三叠系事件地层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广东黄坌早三叠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黄坌剖面早三叠世大冶组122个岩芯样品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表明, 样品的载磁矿物以含钛的磁铁矿为主. 热退磁显示2~3组分量. 低温分量与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 100~400℃分离出一组叠加剩磁, 为燕山期的重磁化. 400~530℃退磁区间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层面坐标下D=51.1°, I=15.3°, α95=5.0°), 并通过了广义的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 表明高温分量为原生剩磁. 对应虚磁极位置: 38.5°N, 212.7°E, dp=2.6, dm=5.1. 它与扬子地块同时代的极位置在95%的置信区间内重叠, 表明在早三叠世时, 南华地块与扬子地块已经拼贴. 已发表的南华地块上的早三叠世古地磁数据表明, 它们的磁倾角接近, 但偏角变化较大, 在投影图上早三叠世古磁极分布于一个以南华地块为中心的小圆上, 暗示了中国南方广泛存在的局部旋转导致各地的古地磁极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贵州盘县马依区含煤地层中的潮沙脊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科学通报》1992,37(2):147-147
潮沙脊是许多潮汐海的大型线状底形。中国苏北弶港的现代潮沙脊,早以其独特的辐射状沙脊分布型式和极为巨大的规模,引起学术界的瞩目。Berg、Brenner和Davies已在美国西部中生代地层中识别出了这种线状砂岩体,但在中国的古岩相报道中鲜有此类沉积,尤其是在含煤地层中。作者近年来通过分析贵州盘县雨谷-马依地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的沉积相,发现了潮沙脊沉积。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这些地层记录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过程中的构造变形、地貌演化与气候变化等信息.通过高密度的样品采集、测试与分析,古地磁测年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地层出露较为连续、完整的路乐河剖面(路乐河组层型剖面)沉积年龄为30.9~5.2 Ma.路乐河剖面沉积环境与沉积速率分析揭示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约31与15 Ma开始的两期显著的构造变形事件:渐新世的构造变形导致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中中新世以来的强烈构造变形导致了柴达木盆地的变形与改造.  相似文献   

18.
湘中保和堂煤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华 《科学通报》1990,35(20):1569-1569
一、概述 保和堂矿区位于湖南省中部的邵东县境内。区内的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厚约200m,含煤四层,下部两层一般不可采,上部两层为可采煤层,分别均厚0.60和1.19m,其元素组成及工艺参数等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保和堂煤(以下简称保煤)为一种低灰、特低硫、特低磷、富油及高发热量的优质煤。其煤岩及热解性质较独特。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地质博物馆的研究小组在中生代地层古脊椎动物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大量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是中国北方三叠世以兽孔类和原始初龙类为主体的四足类动物群,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的二马营组和新疆的克拉玛依组。动物群的成员包括迷齿两栖类、爬行纲大鼻龙目的新前棱蜥、兽孔目二齿兽亚目的中国肯氏兽、副肯氏兽、山西兽、兽头亚目的似粗弯齿兽、犬齿兽亚目的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冈底斯西部噶尔县狮泉河一带的昂杰组和下拉组属冈底斯地层分区申扎小区, 在昂杰组中发现了牙形刺, 依据牙形刺可以确定,昂杰组的地质时代是早二叠世晚期到中二叠世。 下拉组的地质时代可能为中二叠世, 是否存在晚二叠世的海相地层, 尚需进一步研究, 但下拉组下部可能与昂杰组的上部有些重叠。 重要的是在昂杰组发现了典型的冈瓦纳大陆边缘的冷水相牙形刺分子Vjalovognathus sp. nov. X, 这是我国二叠纪冈瓦纳冷水相牙形刺动物群的首次正式报道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