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课题从基础和临床对肝移植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模型,探讨了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胆道并发症的关系,并从生化角度提出了无肝期下腔静脉阻断对机体组织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采用PTCD 延期胆肠吻合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梗阻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尤其是在对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术前各项检查以及术中情况进行分组,传统的肝包虫内囊摘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组(68例)为甲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胆囊管引流组(55例)为乙组.对两组的术后残腔并发症(胆瘘、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道并发症(胆道梗阻、狭窄、感染、胆漏、出血)、电解质紊乱、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患者的术后残腔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平均住院日都有所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胆囊管引流术可避免传统的置"T"管所引起的并发证,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取石术(PTCL)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远期并发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择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远期并发症患者,运用超声引导下PTCL进行胆管取石、胆管狭窄扩张及胆道支架取出。分析2例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程度、肝功能指标、感染指标及胆管狭窄变化。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显著减轻,肝功能及感染指标显著降低,放置的引流管既能通畅引流又能支撑胆管狭窄。结论:超声引导下PTCL能有效解决肝移植术后胆道远期并发症,该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86例检查完善、诊断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86例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确定的结石部位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肝切除术式,术中均使用了胆道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5.12%,主要为胆瘘5例(5.81%)、膈下脓肿3例(3.49%)、切口感染5例(5.81%).术后残石8例,残石率为9.30%.术后追踪5年,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7.44%.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减低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43/5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24例,胰头癌22例,壶腹癌4例,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结果:47例穿刺成功(47/51,92.15%),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40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3例。4例穿刺失败均为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无法成功置入引流管;穿刺术后随访1周~12个月,1例胆管感染,1例随访3月死亡,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手术适应症与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道疾病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160例6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术前伴随一种及一种以上并存病88.75%.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择期手术87例(54.37%),急诊手术73例(45.63%).结果术后并发症23.75%,死亡率6.25%,6例ACST术后死于MODF,4例胆道肿瘤衰竭死亡.结论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处理并存病,争取择期手术,避免急诊手术盲目性是外科治疗老年胆道疾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切除后改良胆道重建术。方法 :分析8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 ,将左、右肝管汇合处纵向切开外翻 ,行Y形空肠臂或间置空肠套入吻合 ,再行肠肠吻合活瓣成形术。结果 :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胆总管囊肿8例 ,手术经过顺利7例 ,并发肺炎1例 ,经药物治愈 ,8例均经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7.8a。全部病例均无胆管炎发生。经B超检查未见肝内胆管扩张、结石、肝硬变及癌肿等并发症。经钡餐检查8例均未见消化性溃疡 ,亦无钡剂返流入胆道。结论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采用本术式 ,只要仔细操作 ,术后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外科解剖技巧与要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用电锐性解剖方法成功为81例肝脏,胆道疾病患者实施肝门外科解剖的体会,详细介绍肝门部外科解剖的技巧与要点,实践证明,这一技术具省时、安全、出血少、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对提高肝脏胆道疾病的外中效,特别是胆道恶生肿瘤的切除率具有较高临界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泡性包虫并发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明确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肝泡性包虫伴发黄疸的患者,应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对术前、术后1周及1月肝功能、黄疸指数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对比患者术后1月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数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一般情况改善;术后1周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差异显著,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亦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这种介入治疗技术可使晚期泡性肝包虫患者黄疸指数下降、肝功能改善,可以进行药物及手术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胡连乌梅汤加减治疗24例胆道蛔虫症的体会林贞(福州大学医院,福州,350002)蛔虫性喜钻孔乱窜,特别在人体有发热不适时,蛔虫易在肠道中窜动而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蛔虫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尤为常见而严重;蛔虫侵入胆囊管,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  相似文献   

11.
供肝保存中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因素(讲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冷、热缺血时间延长、胆道未能有效冲洗以及不同保存液灌注的影响是造成胆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将直接关系到肝移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T型管引流是胆道术中胆总管的常规引流方法.但若置管和裁剪方法不当及常规拔管均可引起并发症.选用合适的T管、裁剪长度不超过1.0cm、斟情冲洗胆道、适时拔管、预防及妥善处理胆管等措施均是对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抗生素治疗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5月至2008年7月二院收治的142例ACST患者的手术,经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术(ENBD),抗生素治疗和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术治疗等情况.结果死亡4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1例.手术治疗137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10例,术后40例次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8例均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123例,108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98株.结论ACST病人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术中胆道镜对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十分重要,而细菌学培养对指导抗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俐  谢峰 《甘肃科技》2011,27(19):177-178,139
就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Philips iU 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常规超声检查肝胆系统,观察肝包虫囊肿的形态、分布及内部结构,追踪显示肝内扩张胆管的走行以及与原发包虫病灶的关系。本例是由于肝包虫囊肿囊壁破裂后与肝右叶胆管相通,包虫囊液通过右支肝内胆管进入胆总管,并阻塞胆总管,为交通性破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21例不同原因老年ACST,采用经B超或X线透视引导下行PTCD,并结合进一步的手术或其它方法治疗,其中各种胆道结石手术治疗14例,胆道蛔虫取出1例,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总管取石2例,胆管金属支架置放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10例有明显休克的老年ACST病人,经PTCD后2。12h内血压恢复正常;1-2周内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2例。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PTCD对老年ACST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胆道结石手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检查在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的作用。使用了胆道镜检查,并结合运用常规胆道取石方法,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得出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为8.7%,与传统的胆道探查取石方法相比明显降低了胆道残余结石率(P<0.01),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T型管引流是胆道术中胆总管的常规引流方法,但若置管和裁剪方法不当及常规拔管均可引起并发症。选用合适的T管,裁剪长度不超过1.0cm,斟情冲洗胆道,适时拔管,预防及妥美处理胆管等措施均是对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简称PTC)为直接胆道系统造影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前了解胆管阻塞的原因和解剖部位,以便选择手术的方法.此项造影,一般均用于必须进行手术的病人.PTC在1952年由Carter和SasPol首次对严重的黄疸病人经腹壁肝穿刺胆道造影获得成功后,国外有关此检查法的报道不少.国内1958年已有经助间肝穿刺胆道造影的报道,1963年和1964年有经腹膜外与腹腔肝穿刺胆道造影的报道.近年来由于器械的革新和穿刺技术的改善以及临床反复应用,才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采用Chiba针(一种细长针)穿刺,加上应用X线荧光电视监视,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被公认为阻塞性黄殖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