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主体性: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理智性和创造性等一系列个性品质的总和。个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决定着他的发展状况。在提高人的主体性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就是要视教育者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且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等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为了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必须贯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完善教育目标,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洪丽芬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19-120,123
通过解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物化的社会,物化现象深入到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人在这种物化现象下出现了畸形发展,使得人在社会生活中完全从属于物、受制于物,人的主体地位失落,人的价值被物化。透过卢卡奇物化理论看人的畸形发展,旨在召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性意识,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对于当今中国人性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警示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发展是哲学的最高问题,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但人的主体性的存在和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承认人的主体性也就是无法理解人的创造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性的分析,论述人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条件的同时评述在各种社会形态中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思想蕴含丰富深刻的人文精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肯定人的物质利益原则,承认人有精神和物质的全面需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强调人的高素质化,鼓励人的全面发展;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思想,促使人自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追求人格完善;“坚持百家争鸣,尊重学术自由”的思想,承认人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个性,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人的主体性,就是人同客观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所谓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对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生基本人格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庭杰 《科技信息》2008,(5):232-232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内在规律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最根本的一务,就是要承认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性,通过开发和调动人的主体性来积极地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体验,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格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向和育人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转化、内化为个体、个人的价值,其意义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是主体自身发展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实际体现.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一切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发展作为重点和首要任务.显然,科学普及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这两种尺度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并通过改革开放这一根本途径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然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知识经济,作为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将以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有力推动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为消除人的异化和为人的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类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各方面能力,才能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人是发展的前提;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人是发展的动力;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人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一切发展都必须看人的发展态势,人是发展的标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作为社会整体人的全面发展和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和将来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协调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和谐发展的前提.教育既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也要发展学生的客体性,我国教育历来对学生的主体性不够重视,当前学习改革的关键在于分析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各因素,并针对各制约因素优化育人环境,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们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它是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相结合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本身的主体因素即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和能动因素。非主体条件主要是: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充足的自由时间和周围人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阐述学校教育评价强调的是教育价值的"增值"、即评价的最终目标在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指出现实的教育评价中仍存在着诸如模糊认知教育评价的价值和意义、漠视被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及无限放大的功利性取向等有悖于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偏差。基于教育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关注与提升人生命意义与生命感受过程的认识,提出教育评价应在努力建构教育评价双方的主体性价值需求、在极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彰显学生价值的舞台主张。  相似文献   

17.
秦瑛 《科技信息》2007,(30):314-314,268
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状态、人的生活质量全是由人来实现的,人是主体、是核心。那么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全面发展为什么要促进和如何促进人的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对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生产力的客观性,只是从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方面去理解生产力,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只被看成是一种外在财富的发展。其实生产力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只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力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表现为某种异己的物的力量并且扭曲了人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打破异化的状态,重新回归为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类主体真正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德育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实践。主体性德育是高校德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现实选择。高校构建主体性德育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是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必须更新德育观念、调适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过程、完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时代问题正是生产力发展与和谐发展问题,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关键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谐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谐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归结社会和谐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和谐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新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