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驱动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金融是科技创新重要的驱动要素,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成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区域经济合作愈发紧密,加快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多维度、多层次的融合与共享,优化金融资源在科技领域的配置,有利于落实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升京津冀科技金融水平和层级,促进区域金融与科技的可持续创新。将从国内外科技金融相关研究、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国内外先进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经验以及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激发京津冀三地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新动能引育。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承担着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的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促进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的分析显示,北京和天津相对河北而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净流入地区,并且近年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迁移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由此可知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京津两地科技创新人才的迁入,相对于周边的河北,京津两地对科技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在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优化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对京津冀区域产业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合理分工,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平台等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对优化重构京津冀区域的创新网络空间布局意义重大。目前雄安尚处在建设期,区域创新网络的演化表征以合作专利作为指标较为客观且可行。首先,以专利合作数据构建雄安—京津冀创新合作网络,剖析雄安节点特征。其次,采用QAP方法探究雄安—京津冀创新合作网络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扩展PMC指数模型分析雄安科技创新政策。结果表明:1)雄安拓展合作城市速度较快但合作频次不足,逐渐向中心位置演化,但对资源的控制能力提升不明显;2)制度邻近对雄安—京津冀创新合作网络呈正向影响;3)雄安已有科技政策主要以投资补贴为主,创新创业平台的培育以及促进创新成果产出政策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京津冀成为目前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地区。创新引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需求和加强科技合作引领京津冀一体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赵睿  韦翠  傅巧灵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385-1393
通过构建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对2010~2017年这一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2010~2017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该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以京、津两市为核心呈现出“内极化”现象,具有不平衡性,主要原因在于京津两地科技金融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优于河北省的11个城市,同时京津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带动和扩散作用不足,加以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三地未能形成发展合力。于是提出了以下建议:通过发挥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津冀的带动作用、,落实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定位以及,持续推进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协同的方式,以促进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与科技领域的可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有效地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借鉴已有的科技创新监测研究成果,分别运用DEA的静态BCC模型和动态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比。研究表明,北京的科技创新效率最高,河北次之,天津最低,但天津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幅度最大,且三地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变革。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京津冀地区应立足实际找准自身科技创新发展定位;完善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之间多层次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国家层面与湖南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实施情况,分析现状总结问题,从而提出对策建议。以合作需求为导向,面向重点国家、重点区域,从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等层面对湖南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针对现状提出了六点建议: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推进与主要发达国家及新兴创新型国家深度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谋划推进与非洲、东北亚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与粤港澳等区域科技合作;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提升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开发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高校科技开发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集成高校科技渗入企业,全面提升区域产业科技进步,校县(市)科技合作是实现科技开发合作的重要途径。武汉理工大学和玉环县政府的科技合作以求真务实,服务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立足优势互补,突出区域产业优势和学校科技优势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校县科技合作的创新模式,提升区域产业自主创新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他们的这一成功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京津冀地区化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我国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委市政府也积极落实相关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和支撑,因此,为北京市属科研单位"十三五"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知识与技术的载体,对区域产业聚集、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来自市场、区位优势、完善的制度体系、优越的创新环境氛围。探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不足的原因,对动力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路径,对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锐 《安徽科技》2011,(12):43-45
区域创新以区域为整体、以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的.通过依托区域科技创新实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协调区域间科技竞争与合作。实现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经济发展现状的区域.由于在创新要素成熟度、  相似文献   

13.
张吟  桑春红 《江西科学》2021,39(6):1143-1146
如今的世界经济出现了知识化的特点,诸多强国都把知识经济当作世界经济中重要的一大部分,随着区域经济的改革、重组,产生了一些发展较快的区域和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产业新区.区域科技创新是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创造的平台,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创新和创造的重要制度,因此知识产权与区域科技创新是息息相关的.可是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相关管理方面确实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自主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良好的合作与循环不畅.对区域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叙述了国内区域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的现状,并根据实例对两者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晓俞 《今日科技》2008,(8):24-24
为营造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推动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中新创投杯”首届长三角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启动。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理研究》2017,(5):116-120
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产业提升与经济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粤港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粤港产业科技合作的客观需求,而粤港合作则需要从多方面、多领域合作才能达成。在粤港澳科技合作与转型的过程中,粤港必须基于双方不同的技术优势条件,采取不同层次深化合作,以推动两地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河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河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R&D经费的规模与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创新网络功能不完备,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机制还未形成,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相对落后.因此,河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应该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强同京津的合作创新,构建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和效度,优化科技创新活动投融资体系,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的科技经济协调性进行多维指标测试,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京津冀三地的科技与经济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它们的协调度充分定位其所处阶段,总结出京津冀科技与经济协调性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并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京津冀区域内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主要受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和合作主体的情况影响,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顺应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完善政策环境,建立保障机制,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的三位一体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协同,加强高校自身优势建设,促进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逐步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2,(11):12-15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大局,通过引进国际创新资源,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深化产学研合作,繁荣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形势下,本刊编辑部特别编发了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处处长曾肖芃同志在中央媒体来浙江省采访期间的汇报材料,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推进全省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