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追究侵权责任的基本依据,因此明确侵权责任制度对保护民事主体权益,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十分必要。我国的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四种基本的归责原则,将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基本的归责原则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另外将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确立为归责原则,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需要,也是法制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一元归责论和二元归责论。分析了公平责任原则,认为其不是归责根据的原则,只是一种赔偿范围的考量因素。对《侵权责任法》第87条公平责任归责原则作了评析,认为对其进行适当修改更能彰显公平正义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3.
侵权法立法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在人们行为自由和权利保护之间实现利益平衡。过错归责、自己责任和构成要件等是侵权法一般利益衡量的利益平衡机制。无过错归责、规定过错和因果关系推定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是特殊利益衡量的利益平衡机制。侵权责任法第87条以分配正义理论,侧重被害人救济,扩大对人们行为自由的限制,但是它突破了既有侵权法理论对分配正义理论的适用模式,导致其所规定的责任承担没有侵权法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产品责任源自合同理论与侵权理论的结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构成了产品责任的基础,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因此包括过错产品责任原则和无过错产品责任原则,文章客观分析了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康张婷 《科技信息》2007,5(10):114-115
公平责任作为侵权行为一种新的归责原则,引起理论界广泛探讨,在环境侵权领域,也有学者提出应建立环境侵权公平责任。这种观点能否成立?本文试图从法哲学、环境侵权特征、归责原则和现有法律规定等多角度来探讨环境侵权公平责任的不可行,故在环境侵权领域仍应遵循无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由于知识产权客体之特殊性,用传统的物权侵权理论不能完全诠释其归责问题。因此,本文拟从知识产权侵权理论及司法实践出发,分析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三元归责体系适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侵权责任法》虽已颁布,但民法学界对侵权责任的一些基本问题实际上尚未进行深入探究和充分研讨。在欠缺充分学理积累的情况下仓促制定的《侵权责任法》乃至今后将要制定的民法典无异于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对侵权责任制度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首先是归责原则问题。我国民法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20世纪90年代前期对该问题曾有过激烈论争,但此后逐渐归于沉寂。近两年来随着《侵权责任法》的起草和颁布,出现了大量关于侵权责任的研究成果,但涉及归责原则的则相对较少。笔者拟对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及我国民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予以检讨,并尝试对侵权行为的归责提出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人身权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侵权责任法》第22条也已吸纳了精神损害赔偿制,而该条存在主体适用范围过窄、客体仅限于"人身利益",排除了财产权、只能在侵权之诉中适用、"严重精神损害"规定欠妥等问题。我们应该增加法人和其他组织为请求权的主体,同时将客体增加"人格物"、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从侵权责任扩张到违约责任、完善"严重精神损害"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知识产权侵权的情况日益增多,我国理论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存在较大的分歧。知识产权侵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笔者认为在其归责原则方面,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领域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其他领域按照具体情况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侵权案件的层出不穷,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侵权中的法律责任备受关注,而其前提是合理地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归责原则,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侵权行为特殊性,评述我国的立法现状,提出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分类及不同侵权行为来合理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归责原则,构建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有效的平衡各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网络社会和谐美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受贿主体由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扩展至"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最高司法解释根据该修正案的内容将本条规定的罪名确立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结合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所规定的内容对"两高"所确定的罪名进行分析,对修正内容与新立罪名之间在衔接和协调上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我国学者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关于销售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相关规定存在着不明确、不符合法律逻辑的情况。从销售者承担的义务、销售者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考查,销售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具有不合理性。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才更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专业人士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向其委托人或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因过错造成相关人经济损失的,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专业人士的民事责任可以通过其法律性质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专业人士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并结合目前侵权责任法的现状而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4.
医疗侵权是侵权案件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医疗侵权的归责原则,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随着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医疗侵权案件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得到了确立。但是由于医疗纠纷案件数量众多而且案情复杂,单一化的归责原则显然难以解决所有的医疗纠纷案件。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医疗纠纷的现状,搭建合理紧凑的归责原则体系,从而完善现行侵权法下的医疗侵权之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共同危险行为理论的合理性能体现出法律调控、平衡加害人与受害人利益的高度技巧,准确把握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理论非常必要。如果从实质内容上理解,应主张主体的复数性、加害人行为的危险性及不可确定性、主观上实际致害人(惹起人)的过失以及主张择一的因果关系说和推定的因果关系说。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确定,对于该类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确立了一个多元归责原则体系,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责任承担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该条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关于免责事由的规定不合理,未对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区别对待等,应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烟灰缸”案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具有侵权人不明确的特征,无法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建筑物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在我国现行法律中难以得到合法合理的解决。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民法典草案·侵权行为法草案》第56条的规定不尽合理,而依据公平原则确定相关人的民事补偿责任更有利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