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纳入时间、个体交互项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以分析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交互效应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不仅探究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能源消费效应,同时分析了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以及共同因子对不同区域单元能源消费的差异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费,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未能起到降低能源消费的作用,经济增长是造成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居民和企业能源消费偏好、意识等社会因素也成为近年来能源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立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就黄河流域低碳建设和区域协同减排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进行系统考察.基于包含知识产出的内生增长Romer模型,构建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选取2000-2017年黄河流域省际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发展驱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展开...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经济由粗放增长向以提升生产要素产出效率为内涵的集约增长转变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基于集约增长目标约束下的需求结构优化理论,构建阈值协整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78~2012年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需求结构变动会引致生产要素对产出产生阈值效应,当投资消费比值、投资出口比值、投资(消费+出口)比值分别小于等于0.594、2.054、0.473时,单位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效应较大;而当投资消费比值、投资出口比值、投资(消费+出口)比值分别大于0.594、2.054、0.473时,单位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效应较小。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将投资与消费结构、投资与出口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出口)结构调整至促进生产要素最大产出效率状态,可以有效推进经济集约增长。  相似文献   

5.
谢里  朱国姝  陈钦 《系统工程》2012,(8):113-117
选取1994~2004年36个国家的数据为分析样本,构建了人口集聚及其与消费、投资、贸易、技术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存在一个最优的人口集聚度,只有当人口集聚水平保持在最优人口规模时,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虽然人口集聚会通过与消费、投资、贸易以及技术的协同作用机制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但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低于单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先基于新增长理论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积累与产出增长的理论模型,然后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理论分区域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研发投入的高回报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省份向外围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产出增长具有差异化影响. 总体而言,高新技术产业各地区内产出的空间依赖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实物资本和劳动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显著. 政府应引导中心省份加大研发投入并将产出和研发活动向外围转移,增强产出的带动效应和研发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金融领域虚拟化趋势加快,促进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捕捉各市场之间的空间效应,提高估计精度成为金融领域研究热门。本文通过引入区域空间引力效应,结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指标,定义广义经济测度距离和引力空间权重矩阵,构造广义多维经济空间,建立全球金融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和空间计量层次模型,利用Bonacich网络关键性节点测度算法,研究金融冲击路径动态演变机制。研究表明:广义多维经济空间捕捉金融市场多维空间效应具有显著优势,金融冲击存在区域聚集性且动态演变,冲击路径关键性节点市场与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没有必然联系,欠发达金融市场也可能成为关键性节点,关键性节点市场形成的冲击传染速度更快,传导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1978~2007年市场动力对中国工业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动力条件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实证研究表明,消费、投资、出口与工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协整模型来测度市场动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量化关系.长期来看,消费对工业化的影响最大,投资次之,出口的影响最小.短期内,中国工业化水平受投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消费,最小的是出口.滞后变量模型表明消费、投资、出口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存在典型的滞后效应,其中消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投资和出口.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数字经济对区域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区域高校知识转移对其路径的作用机制。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维度计量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选取邮电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高校知识转移与数字经济形成正向的交互驱动效应。在高校知识转移的作用下,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呈现“U”型影响。由空间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于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出负向的空间溢出特点。区域与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区位与企业规模、所有权结构以及注册类型下的数字经济对于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高技术企业优化校企合作技术转移策略,探索有效的高技术企业创新驱动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政府部门积极谋划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胥莉  庄莹  孙昊 《系统管理学报》2020,29(5):934-942
要素流动产生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离不开省际间相互溢出效应的持续作用。通过构建GVAR模型,利用全国29省(市)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各地区相互影响的异质性基础上,实证了上海、武汉和重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外溢效应,以及3个中心城市间的相互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东部省际间经济增长的联动性较强,中部次之,西部较弱;而中心城市间的经济关联程度不高。进一步对溢出效应的变量回归分析,发现本地区的资本投入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溢出效应呈正相关,而外地区的资本投入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溢出效应呈负相关;实证结果有助于规划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确认识相互间的发展关系,推动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知识生产函数为框架,将空间地理邻近和产业技术邻近同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分析两者在空间知识溢出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实现了溢出效应在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的有效结合.基于全国各地区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贝叶斯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去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并将空间外部性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避免了空间杜宾模型参数的错误解释.实证结果不仅证实了空间外部性的存在,而且还发现基于技术邻近的区域内专业化经济促进创新产出的作用突出,而基于地理邻近的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15年26个主要城市数据,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关联模式、区域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的偏微分方法实际分解了这种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空间权重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群经济关联模式不断向高级化演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进一步的效应分解发现城市群经济关联的直接效应为正但统计上不够显著,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总体影响系数更大。基于此,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关联纵深融合、加速城市群经济关联空间溢出效应释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对全国和中、东、西部地区股票市场的发展模式、资源配置效率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东部和中部的股票市场呈现出俱乐部收敛,但全域性的β收敛趋势并不存在,并且股票市场仅仅体现了政府指导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价条件下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东部和西部股票市场的发展分别促进和抑制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中部地区股票市场在促进邻域省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其政策寓意在于:中西部地区应主动破冰资本流动壁垒,在"新三板"框架下重新审视和规划资本市场发展路径,发挥区域联动作用,共同推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经济改革转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修正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未考虑和考虑区域异质性情况下知识溢出与地理邻近关系的空间计量模型;结合全域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以及LISA集群地图,对31个省份和直辖市知识产出的全域和局域空间相关性进行探讨;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比研究区域异质性在知识溢出与地理邻近关系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区域异质性、不同地理邻近区间以及知识溢出的关系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一类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此模型假设自变量的系数是某一平滑变量的未知函数,允许自变量,平滑变量和误差项存在通过共同因子结构引入的截面相关.由于一些共同因子的不可观测性,本文采用局部线性共同相关效应估计方法对未知的函数进行估计并给出了估计量的渐近性质.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小样本性质.利用199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非线性关系,各省份不同的初始经济水平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信贷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乘数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行信贷作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可能通过内生增长的形式表现出乘数效应, 使得开发投资总量快速增长.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中银行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房地产信贷的乘数效应确实存在;并利用历史数据对乘数大小进行了估计, 测算了乘数效应的收敛时间.基于模型结果对我国银行信贷调控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紧缩性信贷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显著影响,而刺激性信贷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估算了中国1997~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强度数据,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性。结果显示:(1)我国省域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碳排放强度水平相似区域倾向于集聚分布。(2)经济发展水平、所有权制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可以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则会增加区域碳排放强度。(3)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能源结构和能源禀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以上变量的变动不仅对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还会通过空间传导机制辐射至周边地区。(4)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水平是目前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最后,依据所得研究结论,提出了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京九铁路构建的准自然实验样本并运用非参数匹配估计方法,本文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1991-2010年中部地区50个县数据检验了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及滞后效应.实证检验结论表明:第一,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是显著的.短期内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人均GDP的增长显著,且平均增加值达220元左右,中长期的平均增加值达1100元左右.第二,京九铁路投资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京九铁路沿线主要站点附近县市的经济增长均受益.第三,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的经济增长存在滞后效应并呈现倒U型结构,表现为经济增长会逐步增大至10年左右后呈逐步减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不同群体内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有较大的差别,对投资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用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标来探究收入不平等和投资的关系很可能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的投资决策模型,根据模型结论区分了高收入和低收入两类人群并构建了两类人群内部各自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低收入人群人口比例这三个变量,研究了这三种收入不平等变量通过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储蓄和消费等渠道对地区投资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然后在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经验分析中用不同倍数的贫困标准收入值来划分两类人群,以25个省级区域在2010-2016年间的双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不同倍数的贫困标准收入划分下,低收入家庭内部收入不平等对总投资没有显著影响;高收入家庭内部收入不平等对投资的直接效应大多都显著为负、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也都显著为负;低收入家庭比例对投资的直接效应大多显著为负,间接效应不显著,总效应也为负只是显著性较差.该回归结果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和不同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计算指标下都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降低高收入家庭内部收入不平等和低收入家庭比例是促进社会投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省级层面就医需求的政策变量和交互要素,并控制地区和时间效应的异质性,为精确估计医疗改革效应和医疗机构区域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就医需求和就医供给的代理变量、区域特征控制变量建立指标体系,采用Post-double-selection-LASSO方法选择潜在变量及其函数形式.一阶差分、全控制变量和各省标准差集聚三个模型的比较结果显示,标准差集聚模型较好地控制时间趋势和初始差异,证实复杂就医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医院规模、医疗业务、医疗价格、区域特征,以及医疗收入和人口密度的交互作用.由此,应考虑不同工具变量的传递路径、不同区域特征及其初始差异和交互要素对就医需求的影响,以实现医疗资源空间均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