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赠内诗是兴盛于李唐时期的一种新型爱情诗.李白的赠内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质,是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其中,又以写给夫人许氏、宗氏之赠内诗最为著名.李白在其赠内诗中,将他与许氏、宗氏夫妻间的殷深情谊,以及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等,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后人如元稹、自居易、李商隐、韦庄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李白赠内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波 《科技信息》2013,(6):233-235
<正>引言唱和诗是指文人之间的此唱彼和、相互酬答的诗作。其发展经历了从"和意"到"和意兼和韵"再到"和韵不和意"三个阶段。元稹、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人,并且是往来三十多年的挚友;在他们两人相互交往的三十多年里,创造了大量内容丰富且体裁多样的唱和诗。大量的唱和诗一方面影响了"元和体"的形成,另一方面产生的"和韵"也改变了唱和诗的体制:从"和韵"到"和意兼和韵"的变迁。元稹《酬乐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作笔,以质朴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元稹的悼亡诗,用大量的关于黑夜与梦境的描写,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怀念天地。诗人惯用对比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欢、今日之悲。由于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吟咏死亡———这个人生的永恒主题,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深深的死亡意识,呈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古往今来最为人传颂,贫贱夫妻,感情笃厚;一旦逝去,元稹悲不自任,先后写下了多达三十三首的悼亡诗。由于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一种浓浓的悲情贯穿始终,所谓“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本文详细探讨其悲情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作笔,以质朴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元稹的悼亡诗,用大量的关于黑夜与梦境的描写,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怀念天地。诗人惯用对比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欢、今日之悲。由于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吟咏死亡——这个人生的永恒主题.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深深的死亡意识,呈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6.
赠内诗是兴盛于李唐时期的一种新型爱情诗。李白的赠内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质,是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其中,又以写给夫人许氏、宗氏之赠内诗最为著名。李白在其赠内诗中,将他与’午氏、宗氏夫妻间的殷深情谊,以及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等,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后人如元稹、白居易、李商隐、韦庄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李白赠内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弗洛斯特的诗歌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虚无思想,这种思想往往借助星光意象产生顿悟,从而实现诗中"我"的精神升华:虚无与超越.这种"实现"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死亡意识、孤独意识和梦幻意识.诗人的虚无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名号入宋诗,体现其在宋代的接受。宋诗提及白居易,或为专述,或为旁涉,包括因其地思其人、阅读仿效追和其诗、评价其人其诗其事、用其典故四种情境。以不同名号、情感色彩入诗,与不同地域、作品关联入诗,呈现出差异化的白居易形象。经众人手笔,其形象又逐渐趋同,集中呈现为闲适隐逸、才子诗人、文人雅聚、为官有为、学佛参禅、多情风流、多病长寿、后嗣艰难等类型。与白居易搭配入诗的人物,同样事关其接受。宋诗中白居易常与元稹等人并称,与陶渊明等人对举,这推动了白居易形象的定格。  相似文献   

9.
元稹贬谪江陵时期,是他诗歌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他“元和体”诗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考察元稹的诗歌,其贬谪江陵时期的“长篇排律”和“小碎诗章”都和荆楚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诗作既包含了诗人自己和中唐诗风转变的若干信息,还反映了当时荆楚地方的风习和中原人对该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娜莎 《科技信息》2011,(31):396-396
元稹是一个很丰产的诗人,悼念怀念妻子的诗留下来的就有三十多首,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元稹与妻子韦丛的爱情堪称楷模,史上写夫妻感情的诗人很多,但是很少能象元稹这样情深之至。本文从元稹的诗及文入手,探究他的内心世界,论述元稹与韦丛感人至深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