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下)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应计质量(AQ)的内在因素,并着重分析了机构持股与AQ的相关性,从总样本和分等级样本综合来看,AQ与机构持股比例成显著负相关,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对于那些盈余波动较大,AQ较差的公司股票,机构投资者予以了识别与回避.进一步,通过构建AQ的替代变量AQfactor,将其纳入三因子和四因子模型,采用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进行资产定价检验.结果显示,AQfactor虽然与股票回报率正相关,但是,在三因子模型中,其回归系数只在10%水平上显著,同时,按机构持股高低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最高的组合,其AQfactor系数的显著程度在10%水平上高于机构持股最低的样本.而在四因子模型中,回归显示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表明,中国A股投资者在对股票定价时,虽对AQ带来的盈余信息风险有所识别,但无充分的证据表明,AQ能作为一个较为稳定可靠的定价因子来解释股票回报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机构持股持续性指标体系,从四个维度全面研究机构持股持续性对上市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整体来看,机构持股比例和持股稳定性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公司业绩并降低了风险,反之则相反;机构持股期限与公司业绩仅呈很弱的显著负相关,导致这一异象的原因是:机构持股期限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含的是机构频繁换股的"散户化"行为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带来了摩擦,加剧了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的不确定性,使公司业绩下降.分组研究显示:机构持股对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只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而以短期投机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有害无益;机构持股稳定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公司业绩风险;在机构持股比例高且持股期限长的公司中,机构持股比例与期限的协同效应越强,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在机构低比例持股的公司中,机构持股稳定性的提升对降低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大于机构高比例持股的公司中对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披露经独立会计师审计的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企业外部融资的市场摩擦成本,并帮助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会计信息质量也是公司治理的函数。然而,当前多数文献主要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在资本市场上的信号作用以及对企业外部融资资本成本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在产品市场上的信号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企业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以2011~2019年的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回报率以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理论预期一致,报告期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好,下一年度的企业投资回报越高,相应的资本成本也越低。同时,当前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下一年度投资回报率的正相关关系以及资本成本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公司治理效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构建更为稳定的客户关系,并在供应链上产生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应计异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减少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以中国A股市场2001~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依然存在应计异象现象;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和公司上年度应计项目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确实会根据公司的应计项目水平做出投资决策上的调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论是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组还是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组,都存在显著的应计项目高估现象;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越高,应计项目的高估程度也越小,表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可以减少应计异象,提高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5.
风险投资在IPO过程中具有"认证"功能被许多学者在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中所证实,然而在亚洲新兴市场这一结论是否同样成立?目前还很少有学者研究.以香港创业板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投资显著地影响持股公司IPO时机的选择以及IPO后的经营业绩.在控制了盈余管理等因素后风险投资对IPO后经营业绩有着正的积极影响;但风险投资没有能够有效抑止IPO公司夸大投资需求的行为,筹资规模过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在有风险投资持股的公司中依然存在.此外,研究还发现保荐商、会计事务所的声誉与风险投资对IPO后经营业绩具有一种联合效果,即风险投资有助于保荐商和会计事务所确认公司具有较佳的远景和减轻他们与发行公司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对一双边匹配决策问题,依据双边主体给出的多指标评价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给出了稳定匹配和公平匹配的相关概念,并给出了双边主体满意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稳定性、公平性和满意性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一个多目标遗传算法用于求解模型。最后,通过教育服务机构中学生与老师的双边匹配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持股稳定性和持股独立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大机构投资者比小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更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比非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比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能够正向调节大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独立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中国机构投资者蓬勃发展的现状,以深沪两市2007年-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内生关系视角,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治理中表现出"参与治理"和"选择治理"的双重作用,这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2)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治理"和"选择治理"作用均表现出"时滞性";3)无论是"参与治理"还是"选择治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比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均表现出更强的治理效用,同时对持股企业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也更高.进一步探索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其持股比例超过9.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显著下降,即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治理效应明显减弱.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范畴,同时对相关监管部门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股权改革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研究了云制造服务平台上企业可用制造资源的稳定匹配问题。在云制造模式下,有剩余可用能力的企业可以选择出售,成为资源的供给方;而能力短缺的企业则希望购买可用能力完成生产,成为资源的需求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剩余可用能力进行交易的双边匹配市场。考虑到市场上企业的制造资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构建了以云平台为主导的可用制造资源的"多对多"匹配市场模型。设计了基于企业偏好序列的资源双边匹配机制,证明了稳定匹配结果的存在性,并通过算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程力  蔡体菁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1):5953-5956,5962
为了在重力异常特征微弱区域内实现重力辅助导航以及提高惯性导航系统在重力异常特征明显区域内的定位精度和匹配率,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重力匹配算法.研究了支持向量机学习样本的选取、支持向量机参数和重力粗糙度的关系,构造了用于重力匹配算法的支持向量机.经计算仿真研究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可以实现重力辅助导航,算法在重力特征显著的区域具有较高的匹配率,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在一个重力图网格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创投机构成立子基金的运作模式下,借助Stackelberg竞争模型与Cournot竞争模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具有成本差异的中小企业获得子基金投资后,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商业模式创新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均衡.模型解析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引导基金子基金投资是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措施,否则,企业倾向于选择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当两种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下的中小企业获得的子基金投资额差距较大、政府和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的资源和决策支持力度较大时,中小企业选择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概率增大,反之,企业选择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概率增大;在产品潜在市场规模较大、竞争对手间产品替代性较大、以及产品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形下,中小企业群体更倾向于选择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反之,企业倾向于选择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结论可以为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管理以及引导基金扶持下的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依托优势制造资源进行服务衍生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由于服务衍生过程的复杂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产品-服务的有效匹配已成为决定服务衍生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以服务衍生的产品服务包特征分析为基础,刻画了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过程,基于稳定匹配理论,构建了产品模块-服务项目的匹配规划模型,并给出了问题的求解方法,最后实例验证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衍生实质是产品与服务相互匹配的过程,产品价值的更大实现需要服务衬托,而服务的价值创造需要依托产品;两者的稳定匹配有助于客户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所有投资于中国境内初创企业的7151 件创业投资(以下简称"创投")事件,构建出历年来中国创投网络图,从社会网络结构角度考察中国创投业的动态演进特点,并与硅谷创投网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 一、中国创投网络规模在逐年增加,但是网络质量却有下滑的趋势; 二、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创投机构在网络中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 三、在合作的创投网络中,中资创投机构表现消极处于弱势地位,外资一贯积极占据网络核心,合资善于学习网络地位越来越强. 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忽视网络建设的中资创投的快速增加,影响了中国创业投资网络质量,所以加强对经验不足的中资创投的引导就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简称"限薪令")这一准自然实验,从实证上检验了高管限薪政策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和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研究发现"限薪令"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显著负向影响,动态作用效果显示政策实施第二年比第一年的影响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限薪令"政策对中央企业、高薪酬组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经营业绩的冲击大于地方国有企业、低薪酬组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未来可以考虑建立与国有企业特征相适应的高管薪酬制度,通过加快市场化改革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业绩敏感性债券是一种将券息与企业业绩相结合的创新型债券,目前在国际私人债券市场与银行债券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用企业息税前收益流衡量企业业绩,研究税率不确定性环境下业绩敏感性债券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假设税率不确定性环境服从泊松过程,企业息税前收益流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利用随机控制理论解析地得到了税率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的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数值分析表明:在税率不确定性环境下业绩敏感性债券显著提高企业价值和债券超额收益率,同时降低企业杠杆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验了基于意外信息与无形信息的机构信息优势理论,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含有意外信息的股票,机构持股水平低并表现出减持行为,倾向于低不确定性的避险投资;股票无形信息含量多,机构持股水平高并表现出增持行为,倾向于高成长性的价值投资.另一方面,意外信息和无形信息含量越多,股...  相似文献   

17.
增加企业竞争力,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实务界和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但前人研究缺乏系统性讨论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外资股权对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实证检验外资大股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影响,然后分析异质性企业对它们二者关系的影响,最后讨论外资大股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发机制和信息溢出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但只有长期持股才能够显著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当对外直接投资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上市公司产权性质是非国有时,外资大股东持股的影响更大;外资大股东的创新机制不能提高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但信息溢出机制起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维护投资者利益,保持市场稳定基础上解决解禁后的限售股减持的市场压力,是管理层及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股票流动性、投资机会和信息获取的角度,运用金融期权理论建立了限售股大额减持价格模型,分析了减持的临界条件。通过与金融期权的映称关系,设计解禁者和机构投资者各自的价值函数,运用极大值原理建立联合目标下的最优减持价格方程。研究表明:限售股大额减持不能采用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方法,应结合市场的流动性溢价特性,提出对机构投资者的激励策略,在市场各主体利益均衡框架下实施减持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价值报告的核心思想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以上市公司2009~2011年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公司各因素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总得分、财务信息得分、非财务信息得分、战略信息得分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细化与丰富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股权集盅度、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董事会会议次数的颖响显著为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总体水平无显著关系,但对财务得分、战略得分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机构为了科学安排、优化项目契约,规避收益风险,将估值调整协议引入投资契约激励创业企业家提升努力水平,项目业绩如果未达协议目标则会根据项目属性进行清算.本文基于多阶段投资委托代理模型,引入清算价值系数区分不同投资项目清算价值差异,研究估值调整协议下清算价值对风投机构追加投资决策以及激励创业企业家效能的影响,并通过模型求解给出双方最大化的收益分配比例.结果表明,风投机构首期投资额与追加投资阈值随清算价值系数正向变动;风投机构首期投资额及其权益比例都与追加投资的触发阈值反向变动,但与创业企业获得追加投资的概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