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零售商退货产品再销售问题,本文基于策略消费者行为特点构建消费者效用需求模型,探讨在不同策略消费者占比、策略消费者折扣估值以及第三方预留费用下制造商两周期定价策略。结果表明:当策略消费者占比和策略消费者折扣估值系数都偏低时,制造商应在第1周期制定较低的批发价格,在第2周期制定较高的销售价格;当策略消费者占比偏低、策略消费者折扣估值系数偏高时,若第三方预留费用偏低,制造商应在第1周期制定更高的批发价格,在第2周期制定较低的销售价格,若第三方预留费用偏高,制造商应在第1周期制定较低的批发价格,在第2周期制定较高的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2.
在季节性产品销售环境下,考虑由一个零售商和可以无限细分的顾客群体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研究了考虑战略顾客行为时两阶段报童模型的库存与定价决策问题.传统的两阶段报童模型没有考虑战略顾客行为对于零售商的库存和定价决策的影响,实际上顾客在购买时将会考虑产品在销售期内完整的价格路径,以最大化期望效用为目标确定最优购买时机,而零售商则以最大化期望收益为目标确定最优订货数量和设定价格路径.引入理性预期均衡分析,研究了零售商和战略顾客双方同时行动静态博弈时的理性预期均衡解,并进一步分析了零售商承诺销售价格不变时的理性预期均衡解,最后,通过2组数值算例对模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同时存在3种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市场上,网络零售商通过两种模式——普通网购模式和网络团购模式向消费者出售产品。通过制定最优团购阈值,影响战略消费者行为,获取最大化利润。考虑战略消费者的跨期购买能力,战略消费者通过估测团购成功率,对比不同购买模式和不同购买时机,实现效用最大化。研究表明:战略消费者行为对网络零售商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网商的利润会随着价格的增大而提高,但是团购阈值随着普通网购价格的增大而提高,随着网络团购价格的增大而降低。效用折扣因子越大,等待成本越低,则消费者效用值越高,社会福利相应地增大。  相似文献   

4.
存在投机商和策略型消费者的零售商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越来越多的热销产品在短期内会受到库存和产量的限制,导致这些热销品出现投机买卖的机会.另外,策略型消费者的延迟购买行为会对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和收益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研究一个拥有固定库存数量的垄断零售商在投机商出现时,怎么做产品定价决策.通过运用经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投机商和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并得出了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并分析了策略型消费者所占比例、消费者保留价格变动系数、消费者周期2买到产品的概率等一系列因素对产品价格和零售商定价和收益产生的影响,结论表明,在特定情况下,投机商的存在对零售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全渠道是近年来涌现的新型零售模式,考虑优惠券投放的全渠道价格调控及渠道整合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针对同时开通线下、纯线上和BOPS (buy online,pick-up in-store)渠道并在线上渠道投放优惠券的全渠道系统,基于消费者效用分析不同渠道组合的形成条件及市场划分,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探讨零售企业全渠道整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定价与优惠券面值正相关,而当BOPS渠道旅行成本或购买溢出较高时,BOPS渠道定价与优惠券面值负相关.若零售商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线下渠道获得利好,总需求增大,利润增大.零售商应在纯线上渠道以低价吸引旅行成本较高的消费者,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吸引购买溢出或产品体验价值较大的消费者.不同系统参数阈值范围的零售商利润演变规律不同,零售商应根据消费者行为特性设计价格-优惠券组合及渠道组合策略提升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线零售商能够方便地提供历史价格和未来价格预期以供消费者参考,但这种为消费者提供的便利同时给零售商的动 态定价带来困难,聪明的消费者会根据未来产品的价格以及历史参考价格做出购买与否的判断,给零售商的利润带来很大的 影响. 论文将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和参考价格效应结合,准确地描述消费者在历史和预期价格影响下零售商的动态定价策略,建立了多阶段动态定价策略模型,并针对两阶段简化为正常价和清仓价的模型,给出两种不同的价格策略以及实施的前提条件,讨论了两阶段最优价格和期望最大利润跟消费者效用折扣因子、策略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消费者对历史价格的依赖程度的关系,结论表明忽视消费者策略行为以及价格参考效应会给零售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预售环境下,存在消费者估值不确定和消费者搜索成本时,销售商的最优定价和配给决策.建立一个两阶段模型,考虑一个销售商出售单一新产品给若干具有战略行为的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佳购买时机,销售商则考虑消费者的战略行为,决策最优的两期价格和预售期配给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售期的配给量取决于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当且仅当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介于特定范围内时,销售商应采用预售策略,此时折扣预售策略总是销售商的最佳选择.否则销售商应采用正常销售策略.研究还表明,当消费者的风险成本系数较低时,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低.否则,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高.  相似文献   

8.
多样化的产品给顾客增加方便的同时,也给零售商的定价带来困难和挑战,尤其是易逝性产品由于其价值迅速消退的特征使得这种难题更加突出。在传统的多产品收益管理定价研究中,已有的研究考虑了多产品中的消费者选择行为,即价格驱动替代行为,很少考虑缺货时的库存驱动替代行为。考虑出售两种产品的零售商,以获得最大期望利润为目标,当消费者在选择时若出现缺货将会存在库存替代行为,建立了基于MNL顾客选择价格驱动替代和缺货时,库存驱动替代两产品收益管理动态定价策略模型。对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其性质,并用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零售商提供替代性产品的好处在缺货时效果更加明显,产品缺货时顾客寻求替代的概率增大下,零售商的价格最优策略为降价而不是相反;增加产品的偏好度可以提高零售商的利润,而且这种效果对其替代产品是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传统零售商所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运用消费者效用理论建立了带有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双渠道需求函数,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了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对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定价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将降低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定价和利润,加剧双渠道之间的竞争,为此,进一步设计了协调机制使双渠道供应链成员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销售模式选择的相关研究较少考虑消费者的展厅行为.本文考虑消费者购买体验型产品时的展厅行为,构建博弈模型,研究了零售商的销售模式选择问题,并探讨了消费者产品满意率、线下麻烦成本等因素对零售商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佣金比例处于合理范围内时,若消费者产品满意率非常低,则零售商选择代销模式;如果消费者产品满意率非常高,则选择转售模式.若消费者产品满意率中等,较高的线下麻烦成本使得零售商更可能选择代销模式.此外,还发现,转售模式下消费者的展厅行为会加剧,但存在产品满意率对称调节效应,即增大(降低)的展厅行为下的平台需求等于降低(增大)的直接平台购买的需求,最终使得平台渠道总需求不受产品满意率影响.最后,发现存在零售商和电商平台销售模式选择的帕累托区域.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面向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产品+服务"集成系统定价策略问题,通过构建零售商定价决策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运用逆向求解法得到零售商在两阶段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子博弈完美均衡,并分析了服务价格比例、消费者的服务估价比例和估价折扣因子对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价格比例越小或服务估价比例越大,零售商的第一阶段定价越高;服务估价比例越小或估价折扣因子越大,零售商的第二阶段定价越高。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平台声誉及顾客在平台间的转移购买行为,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和博弈论,构建了竞争平台双方的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考察声誉差异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选择,探讨顾客转移对在线产品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声誉差异对平台的定价策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平台双方价格策略具有趋同性且易陷入“猎鹿博弈”困境;相比于统一定价,基于行为的定价将降低企业第2阶段产品价格和利润,但会增加高声誉平台的市场份额;双方均选择基于行为的定价时,信息搜集成本不影响平台第2阶段的产品定价及利润;当消费者转移成本不为零时,基于行为的定价进一步降低平台利润,转移成本越高,平台利润越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质量的制造商品牌相比低质量的零售商自有品牌更易遭受供应中断的现象,构建一个零售商“订购+销售”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考虑产品质量、采购成本及供应稳定的三维异质性,探究制造商品牌+自有品牌产品组合的定价与采购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品牌无法交付时,若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与两种产品均交付的情况相比,零售商通常会降低自有品牌的销售价格,采购更多的自有品牌与更少的制造商品牌从而减轻供应中断风险的负面影响.随着供应不确定性的升高,零售商对自有品牌的订购量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出现自有品牌的库存现象;有趣的是,当产品质量差异较小时,零售商会围绕制造商品牌制定销售策略,面对更高的供应中断风险反而会增加制造商品牌的订购,通过提高自有品牌的销售价格,诱导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制造商品牌.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消费者策略行为,在单个厂商销售两种可替代产品情况下,建立了两周期动态定价模型.假设消费者对产品的估价是异质的,且服从均匀分布,通过相对估价系数构造两种产品不同周期内的估价函数,比较不同的消费者剩余得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还分析了只存在短视型消费者时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模型主要参数变化对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发现消费者的策略行为会减小厂商通过动态定价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15.
考虑需求不确定下在线平台销售两种相互可替代的有限库存易逝品,引入消费者由于价格以及库存驱动的需求替代以及社会学习行为,构建了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得出了最优定价策略。结果表明:首先,无论销售产品真实质量高低,考虑消费者的社会学习行为能够制定出更优的价格策略从而提高平台利润,对于高质量产品,平台的最优定价路径为先定低价后提高价格,对于低质量产品,平台的最优定价路径为先定高价后降低价格。同时,引入消费者延迟购买的机会损失时,随着机会损失系数的增大,对于两高质量产品,最优定价路径逐渐降低,对于两低质量产品,最优定价路径为对一产品定相对低价,对另一产品定相对高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规避顾客的收入管理在线拍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可运用于收入管理的定价及分配存量的在线拍卖机制。传统拍卖机制假设竞标者是风险中性的,本文研究的模型中买方是具有相同常数绝对风险规避的效用函数(CARA)的,考虑加入现在购买期权来研究基于风险规避顾客的收益管理中最优拍卖机制问题,采用Stackleberg两阶段主从博弈模型研究参与人策略,求解竞标者策略的纳什均衡,以达到最大化易逝性产品生产企业的收益的目的,最后用一个简单的数值算例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面对风险规避顾客时,现在购买期权能有效提高销售价格和易逝性产品卖方收益。  相似文献   

17.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出台对闭环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考虑政府奖励机制,构建了公平中性的分散决策、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分散决策及集中决策3种决策模式。给出3种模式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新动能创新投入成本、公平关切系数对闭环供应链定价、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及各方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契约实现分散决策的协调。研究显示:随着创新成本的增加,新旧动能转化效率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谈判空间变小,同时批发价和销售价格降低,这与传统"投入越高售价越高"的观点不同;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不仅损害了主导企业制造商的利润,也损害了己方利润,同时降低了新动能创新投入水平、回收率和消费者效用,但增加了己方系统利润的占比;集中决策下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和各方利润最高,零售价格反而最低,可以通过"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协调机制达到这种效果。并且,在该机制下,在回收活动中受益越多的企业,承担的回收成本越多。  相似文献   

18.
考虑由信息产品内容提供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结构,其中供应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信息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两种销售版权转让方式:固定费用定价和按份销售定价。建立了两种模式下的收益最大化模型,并在消费者异质化假设,且对产品评价值服从递增失效函数的分布下,从收益、产品质量及需求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供应商更愿意选择固定费用定价模式,而按份销售定价模式更利于零售商;但从供应链整体收益来看,固定费用定价模式更有利。  相似文献   

19.
将消费者的止步行为引入到供应链契约中,进而研究了考虑消费者止步行为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在考虑零售商缺货损失以及消费者的止步行为给零售商带来损失的情况下,求出了不同决策方式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研究了如何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协调供应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零售商缺货损失以及消费者的止步行为对供应商的决策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商提供的批发价格会随着零售商缺货损失以及消费者止步损失的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对所得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制造商负责回收和处理废旧产品的两级闭环供应链,建立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下的微分对策模型,以废旧产品回收量影响的企业声誉为状态变量,利用反馈求解法得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假设奖惩临界值受企业声誉影响,得出奖惩契约协调下的供应链最优决策.通过对奖惩契约有和无两种情形的决策进行对比,得出废旧产品回收成本系数与企业声誉和奖惩力度均成反向变动关系;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采用奖惩契约能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量,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益,达到社会、企业和消费者的多赢;当供应链系统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相比无契约分散决策下供应链企业收益,奖惩契约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企业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