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崔沂峰  陈平 《科技信息》2007,(11):28-30
电子标签防碰撞是射频识别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时分多路存取技术,其相关的算法有ALOHA法、时隙ALOHA法、二进制搜索法、动态二进制搜索法等防碰撞算法。这几种算法在实现方式、应用效率上各有不同,本文对这几种算法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
射频识别系统中的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多个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子标签被同时处理的防碰撞算法.分析了时隙ALOHA法和二进制搜索法两种可用于RFID系统中的防碰撞算法原理,给出了超高频频段RFID系统的防碰撞解决方案,ISO/IEC 18000-6 A型采用时隙ALOHA法,ISO/IEC 18000-6 B型采用二进制搜索法;已成功将二进制搜索法应用于基于ISO/IEC15693标准的无源高频(13.56MHz)RFID电子标签芯片设计的实际项目中,整个芯片设计工艺采用了中芯国际(SMIC)2P3M 0.35μm带嵌入式EEPROM的混合信号CMOS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此芯片能够实现防碰撞功能.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射频识别系统中的碰撞问题的方法——动态多叉树搜索算法,新算法分析了动态二叉树算法和四叉树算法的优缺点,改进了动态二叉树搜索算法,并通过Schoute算法估计标签数量,选择调整搜索叉树,解决了多标签识别的碰撞问题,理论和仿真证明了新算法的优越性,即减少搜索的时隙数并提高了时隙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4.
RFID中基于二分叠加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二分叠加的二进制搜索树防碰撞算法.对标签生成随机数的过程进行优化,标签每次生成随机数(0,1)的概率都相同,经过二次叠加后分布的概率就不完全相同,可从源头上降低碰撞概率,提高信道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二分叠加的二进制搜索树防碰撞算法能减少碰撞次数,提高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后退式二进制搜索RFID多标签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标签防碰撞技术是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文章在对现有防碰撞算法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后退式二进制搜索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能够动态地调整发送指令的长度,从而有效减少搜索次数和传输工作量,并在无碰撞时采用后退策略来快速识别标签。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可以看出,该算法比原算法能更快速高效地完成标签识别,有效地解决了RFID系统的多标签防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6.
RFID二进制搜索算法的改进及其防碰撞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有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二进制搜索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并将其具体到防碰撞的实现上.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在减少最小延时的同时,提高了射频识别系统的防碰撞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RFID系统中二进制搜索算法和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的防碰撞原理,并针对这些算法对碰撞连续的标签进行识别时操作效率较低,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该算法是在二进制树形搜索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对3种防碰撞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此防碰撞算法可以提高多卡识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多个标签同时响应同一阅读器时产生的信息碰撞问题,提出基于帧分组与二进制搜索树识别的RFID防碰撞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帧时隙ALOHA算法对标签进行识别,并依据碰撞时隙将未识别标签分成若干组,然后运用二进制搜索树算法依次对各组进行确定性识别,最后通过对算法进行性能分析及仿真比较,该算法在吞吐率和识别效率2方面较传统算法都有很大程度的优化,在L=N/2,且当N=100时,该算法的吞吐率较帧时隙ALOHA算法和二进制搜索树算法分别提高10%和34%;在L=N,且当N=100时,该算法的识别效率较帧时隙ALOHA算法和二进制搜索树算法分别提高12%和37%.  相似文献   

9.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防止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碰撞问题,为保障信息传输的正确有效,现已有多种防止信息碰撞的算法,本文对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该算法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二进制查询树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存在阅读器与多个标签同时通信的碰撞问题,标签的防碰撞算法是解决数据冲突的关键。文章详细阐述了已有的典型的二进制查询树的防碰撞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利用二时隙的方法,使阅读器的询问次数和标签识别所需的数据流大大减少,提高了标签的识别效率。从仿真实验中表明,该算法比已有的二进制查询树算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射频识别技术软硬件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TMS3705射频基站芯片,建立以单片微型机为核心的射频识别系统,该射频识别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非接触或IC卡上前景广阔,对IC卡而言,数据传输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数据校验的CRC校验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12.
防碰撞算法是射频识别系统实现多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针对基于二叉树的标签防碰撞算法存在识别次数较多和通信数据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分组处理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将标签进行分组处理,直接用4个2位长的查询前缀去分裂标签集,读写器检测到数据中有2个碰撞位后不再接收后续数据,整个识别过程采用后退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查询次数和数据传输量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正在不断完善传统的销售和物流手段。去年11月4日,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100家主要供应商在该公司位于阿肯色州本顿维尔附近的总部开会,这一场面简直可以称得上零售业中的联合国。所有公司,从向沃尔玛出售自己17%产品的宝洁到出售6%产品的联合利华,都出席了会议。讨论的内容是到2005年的时候,为运送到沃尔玛的每件产品贴上“射频识别”标签的计划,  相似文献   

14.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俊 《山西科技》2009,(1):22-23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论述了RFID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工作原理,总结了RFID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典型应用,并预测了RFID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基于B/S的数字化物流仓储管理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和相关技术与开发工具完成该系统的实现,其中仓储管理系统运行能耗偏大,且运行效率低。为改善该种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数字化物流仓储管理系统设计方法,以系统总结构为依据,将仓储管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划分为物理层次、网络层次、数据层次与应用层次,在物理层次中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持设备迅速扫描电子标签,既可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还能够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在入库管理程序中采购部和供应商对货物的需求进行确定,利用物流把货物传输到仓库,并对货物进行清点;在出库管理程序中仓储管理系统确定货物货位,通过RFID阅读器采集出库的货物内部数据,使用搬运工具将拣出的货物传输给出库处,同时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报给仓储管理体系;用户的管理模块中,主要是对用户登录与用户管理进行控制;库存的统计管理,即为对货物进行清理盘点。结果表明,该方法下的仓储管理系统不仅运行效率高,而且能耗低,可为数字化物流仓储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RFID系统对图书馆员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介了射频识别技术,列举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实例,并就射频识别系统对图书馆馆员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射频识别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十华  王建秋  王琼华  嵇英华 《江西科学》2007,25(4):434-437,457
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内外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简单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分类,以及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几个代表性领域的进展情况;最后,基于对RFID安全未决问题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双频段射频识别(RFID)印刷天线.该天线由共面波导(CPW)馈电,工作于2.45 GHz和5.80 GHz 两个RFID频段.实测的阻抗带宽在2.45 GHz和5.80 GHz两个频段处,分别达到了32.0%和9.8%.该天线结构简单,尺寸为40 mm×40 mm,易与有源器件和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集成在一起.最后,给出了该天线的详细设计及试验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得到了快速推广及大规模应用。使用RFID技术不仅是识别标志的变革,更是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变革。从RFID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RFID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应用现状,分析了RFID技术与条形码相比具有的优、缺点,阐述了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引起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性的自动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管理、生活等各领域,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自动识别技术。文章从基本原理、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分别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