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业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地区通过贸易手段从丰水地区进口水密集型产品,以保护本地区的水安全的战略形式.介绍了虚拟水的概念,归纳了农产品和畜牧产品中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有关产品虚拟水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工业产品虚拟水的计算方法,以辽河油田为例,计算出石油制品中虚拟水含量.在此基础上.建议中国石油行业今后应有计划进口石油制品,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虚拟水、虚拟水贸易与水资源安全新战略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本文介绍了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的科学概念,综述了国际上虚拟水贸易的状况及典型国家和地区虚拟水战略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虚拟水概念和虚拟水贸易的实用价值和启示,提出了构筑全球化的我国水资源安全新战略的对策建议。特别指出:若采用虚拟水战略,就完全可以不用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虚拟水与虚拟水贸易的讨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总结了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研究的战略意义,并在对国外开展的虚拟水研究方向及国内的虚拟水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华北地区畜产品虚拟水含量做了计算分析.最后就我国今后的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有一种新兴的概念"虚拟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和水安全的问题。"虚拟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虚拟水贸易可以作为跨流域调水的补充,在保障缺水地区水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虚拟水分析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Tony Allan提出虚拟水的新概念和计算方法,已成为缓解区域水紧张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文中系统地介绍虚拟水方法和战略,以及其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介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虚拟水交易量,阐述了虚拟水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虚拟水及其对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虚拟水是近年在水资源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本文阐述了虚拟水产生的客观背景,总结了虚拟水计算方法和当前虚拟水的主要贸易情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虚拟水对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为例,运用水足迹和和虚拟水理论开展了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通过计算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水足迹,对北京市现状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区域水资源需求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是否在合理程度.通过分析计算近20年北京市虚拟水的输入量,预测未来虚拟水贸易变化能否满足北京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用水需求,从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调整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需要进一步加强虚拟水战略的运用,这样可以有更多的实体水用于生态用水,从而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支撑,对水资源的规划决定着对城市总体的规划,水足迹和虚拟水理论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蕴涵在产品和各种服务中的水就是虚拟水.本文计算了2005年全国各省区主要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分析其在全国分布情况,探讨了各省区农畜产品的战略性调整和水资源有效配置.结果显示,各种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区域间差别较大,结合各地水资源分析得出:水资源富足地区应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和生产水资源密集型产品;水资源缺乏地区,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特色农业,通过虚拟水贸易减缓水资源压力,实现生态—经济—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虚拟水研究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1978~2007年山西省襄垣县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时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县虚拟水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城镇增幅远大于农村;粮食产品的虚拟水消费量减少,畜产品、水产品的虚拟水消费量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多样化;各乡镇人均虚拟水消费量有较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均虚拟水消费量较低.可见,采取积极的消费模式可以在不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极大地节约用水,从而缓解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0.
虚拟水是上世纪末国际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强调通过水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来实现国家的水安全。基于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衡性明显的特殊国情,提出推进我国区域虚拟水交易,以改善我国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状,并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论证我国实施区域虚拟水交易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虚拟水交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辽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虚拟水战略对于保障辽西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用虚拟水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辽西主要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及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提出进口虚拟水的方式是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潘冰  李洁美 《科技信息》2006,(9):157-158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近年来国际水资源研究的新动向,也是当今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水资源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粮食安全,水安全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应用了水资源足迹和虚拟水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02年和2003年的水资源足迹,充分利用此战略可以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3.
虚拟水战略与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虚拟水是近年来水资源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虚拟水战略是缺水区域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区购进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尤指粮食)来获得本区水资源安全的一种构想.位于甘肃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极度缺水,"三生"用水矛盾尖锐,生态经济系统难以为继.本文分析了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约束条件;探讨了虚拟水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预期效益;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虚拟水战略中的蓝水和绿水细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虚拟水资源中的蓝水和绿水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评价通过实施虚拟水战略节约的能被农牧业生产之外其他社会经济部门利用的水资源量,是在更宽广范围内进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蓝水绿水细分模型估算了虚拟水战略中的蓝水资源量和绿水资源量,并以北京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消耗的虚拟水中,在考虑土壤水储存和不考虑土壤水储存两种情况下,2007年消耗的蓝水资源量分别为6.21、6.29亿m3,均明显多于同期消耗的绿水资源量;1999年以来基于粮食贸易输入的虚拟水资源量和蓝水资源量迅速增加,其中蓝水输入量最高已达38.80亿m3,而2001—2007年基于口粮贸易的蓝水输入量占相应实体水资源量的比例均高于50%。因此,近年来虚拟水战略在缓解北京市水短缺危机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虚拟水资源中蓝水和绿水进行细分可为在更宽广范围内进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城乡消费结构变化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虚拟水"概念,分析湖北省2000年至2005年城乡消费结构.结果表明,消费结构由单一化趋向多样化,消费呈现多样化趋势,且农村的消费结构变化速度相较城镇变化速度更快;粮食、蔬菜等虚拟水消费量低的产品在总的虚拟水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减少,肉类、奶制品和蛋制品等单位产品虚拟水量大的产品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城乡虚拟水消费呈现相反方向的发展;短期内虚拟水消费还将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前人所得的各类农作物虚拟水含量标准,计算了1997—2002年浙江省各地市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和不同类型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有自东北向西南减少的趋势,与人均水资源空间变化趋势相反,作物耗水与水资源空间分布之间很不协调.调整各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并在区域内外加强农作物虚拟水贸易,有利于减轻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在舟山、嘉兴、宁波和绍兴等人均水资源缺乏区,可适当增加豌豆、番薯、柑橘、黄瓜、玉米、西红柿和西瓜等单位虚拟水含量小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杭州、衢州、丽水等地区可适当增加粮食、油菜籽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相应减少柑橘、西瓜等水果的种植面积、金华和温州的山地选择种植大豆、花生、柑橘、大麦、棉花等,平原地带则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是较为合适的、综上可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 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 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 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 并细化用水产业, 计算得出区域间虚拟水相互交换关系与转移量。同时, 将区域虚拟水空间流动量与区域间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特征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表明, 研究时段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虚拟水主要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输送, 且区域间人口迁移特征与虚拟水空间转移特征的关联性很强。人口流动带动消费品转移, 进而引起虚拟水流动, 产业空间转移通过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聚集, 持续影响虚拟水的流动量和流动方向。因此, 基于中国城市化特征, 未来区域发展应考虑结合实体水调动以及虚拟水流动与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关联关系, 保证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水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8.
水足迹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考虑了经济消费中虚拟水的消费量,从而较为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引用水足迹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总体水足迹为408.75亿m^3,人均水足迹439.09m^3·人^-1·a^-1,大大高于所统计的水资源的利用量.山东省今后水资源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儿条途径,探讨了水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量化江苏省农业生产水足迹、消费水足迹及虚拟水流动基础上,分析与水资源消耗相关的环境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生态质量及资源的影响。江苏省农业生产水足迹、消费水足迹、虚拟水流出及流入分别为110.97亿m3、37.98亿m3、74.99亿m3和2.00亿m3,前三者主要受水稻和小麦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奶类、油料和牛肉的影响;其相关的人类健康影响分别为26.02万DALY、9.30万DALY、17.58万DALY和0.87万DALY,生态质量影响分别为19.02亿m2·a、6.69亿m2·a、12.85亿m2·a和0.53亿m2·a,资源影响分别为0、1.47亿MJ、0和1.47亿MJ。分析结果表明:节水技术应用及节水品种培育有助于减小生产水足迹,消费模式转变有助于降低消费水足迹,贸易结构调整及贸易地区选择有利于改变现有虚拟水流动模式;水足迹及虚拟水流动量值是影响江苏省水资源消费相关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农业用水比重,改变产品调入区域等均有助于减小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旅顺口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足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将实物形态的水与虚拟形态的水联系起来,为分析经济模式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解决区域水资源缺乏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计算了大连市旅顺口区和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足迹.结果表明,2003年旅顺口区的总水足迹不足开发区的50%,但实体水的消耗量约为开发区的1.5倍.旅顺口区水资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区施行农业为主要产业、在贸易过程中大量输出虚拟水的发展模式.考虑到两个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及经济模式对用水的影响,提出了增加工业在产业中的比率和发展精品农业等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