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0年11月,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与湖北咸宁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德国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德国史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湖北咸宁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以"回眸与展望"为主题,总结了中国德国史研究会成立30年来的研究工作,推介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就德国史研究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等进行交流,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工作班子。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9,(3):67-67
德国和中国在1978年签订科技合作协定时,双方一致认为应该优先安排环境研究合作。这方面的情况是很好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德国辐射与环境研究学会(现在的 CSF 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生态化学研究所(位于慕尼黑附近的诺依海贝格)已有较长时间的联系。早在1972年,生态化学研究所所长已经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在中国做过几次报告,并在以后的几年里继续这一活动,因而在1980年被聘任为名誉教授。1981年两个研究所商定,派中国科学家到CSF 去研究和进修。1985年两个研究所的合作由于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而具有新的质量。当协议的合作范围扩大到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新成立的国家淡水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时,合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建立伙伴小组.文章从学术目标、小组成员、小组的运行、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以及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伙伴小组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运行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编后说明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4):503-504
1957年1月1日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是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建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今,不仅该研究室已发展为中国科学院内唯一专业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全国还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机构,甚至科学技术史系和科学技术史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史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培养了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值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所诚邀全国及部分海外科学技术史研究者与所内研究人员,以"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共同回顾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以纪念过往,总结经验,检讨问题,共谋未来.  相似文献   

5.
<正>2001年,西藏大学高山动物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挂牌成立。研究所成立以来始终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挪威卑尔根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和资助。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1人,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的几十年中,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取向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为科学辩护,为中国文化辩护,到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科技战略、科学文化等,向多元化取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了某平衡抛射武器发射药厚度对其初速或然误差、最大膛压等内弹道性能的影响.采用所建立的平衡抛射武器内弹道模型计算了该武器系统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内弹道性能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采用Monte Carlo模拟,计算了不同厚度发射药的弹丸初速及其或然误差和最大膛压.研究表明,在保持弹丸平均初速不变的条件下,发射药厚度对内弹道性能及其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建立了发射药厚度与内弹道性能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改进该武器系统的内弹道设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成立于1935年,是中国规模空前的集学术机构与行政部门为一体的国际性学术团体。该分会是在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的组织设置与工作安排直接影响下,由中央研究院组织成立,由总干事丁文江一手负责筹建。1935年4月10日举行的成立大会通过多项关系中国现代海洋学事业发展与海产生物调查工作的决议。此后按照成立大会决议,经丁文江、蔡元培、丁燮林、朱家骅与相关方面努力,该分会所属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生物研究室、渤海海洋生物研究室、定海海洋生物实验室成立。由于成立该分会,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在丁文江的提议下开展了渤海湾与山东半岛海洋和海产生物调查工作,派马廷英赴东沙岛主持珊瑚礁调查研究工作。该分会的成立促进了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与青岛市政府合作进行的以胶州湾海产动物为主的近海综合调查工作。因而,该分会将中国现代海洋学建制化与海洋科学调查推向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9.
一种GPS弹道辨识方法的精度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提高弹道修正精度,提出一种利用GPS测量数据对弹道进行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可在降低GPS测量随机误差影响的同时,间接得到某时刻弹道倾角,为弹道预测提供初始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这种弹道辨识方法的精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目前商用单频C/A码GPS接收机的测量精度,该弹道辨识方法对落点预测的圆概率相对误差为0.09%,能够满足弹道修正引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增阻尾翼设计及其对子弹飞行弹道及速度的影响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风洞实验对带不同尺寸增阻尾翼子弹的气动特性参数进行测试,建立了子弹阻力与马赫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结合质点弹道运动方程组,计算和分析了尾翼尺寸及初始弹道倾角对子弹飞行弹道、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子弹初始弹道高度为5 000m、初速为6Ma、弹道倾角为-75°~-45°条件下,当尾翼面积近似等于子弹最大截面积时,可以在1 500m高空处将子弹速度迅速降至1Ma以下.  相似文献   

11.
以1995-2004年的德国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数据为例,分别计算了德国与欧盟七国、德国与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德国与欧盟七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快于德国与美国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目前,我国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所加快,这可能对我国未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清 《科技与经济》2011,24(2):45-48
2006年8月,德国政府出台的高新科技战略是德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它涵盖了德国国家全部的创新科技政策。本轮金融和经济危机给德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2010年7月,德国发布的高新科技2020战略则注重强调将科技创新的效益更多地惠及大众。我国正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可以从德国的发展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富差距贫的现状,阐述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指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扩大内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统一及再次强大使其精英们试图以欧洲为依托实现其梦想.于是德国通过更新了的"法德发动机"及灵活的策略使欧洲一体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使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实惠.面向新世纪,德国必将更加积极的推动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地区一体化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但东亚在地区一体化方面却远远落后。东亚一体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区领导核心,美国在东亚占有霸权优势,但对之并不热心;中、日两大强国缺乏共处经验,对对方的意图彼此不信任,无法发挥欧洲一体化中"法德核心"那样的作用,结果导致东亚一体化进程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普法战争后复杂的国际背景,德国外交的一系列错误的累加,以及法国巧妙的外交手段,1875年德法外交上的小摩擦终于演变为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政治危机。对这场危机的背景,各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和危机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科技强国,"德国制造"一向以高品质、高科技含量著称,这些都与其独树一帜科研机构布局体系密不可分。在详细介绍德国科研机构布局体系的基础上,分析联邦德国境内主要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界等有关机构的发展状况与特点,并提出对我国创新基地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百年奥运难美项群竞争态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1~27届奥运会难美项群项目的奖牌统计,对不同历史阶段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态势进行探讨,其结果为:1)难美项群的奖牌分布在欧、美、亚地区,其中男女项目欧洲占绝对优势,竞技体操则以欧亚为主;2)以原苏联、日本、德国为首的集团是男子竞技体操强国,而原苏联、德国、罗马尼亚是女子竞技体操的“领头羊”,跳水则是美国和中国的拳头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中日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奉行了一条举棋不定的“中立”政策:一方面,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美国不甘心让日本独占中国,对中国的自卫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以牵制日本扩大侵华;另一方面,由于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国内受到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牵制,既不愿意放弃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在军事上又没有作好对日作战的准备,因而不肯切实采取支持中国抗战、制裁日本侵略的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革命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与现代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一方面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负效应。本文就我国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简介,同时针对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向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挑战进行了着重阐述,最后对这两者的协调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