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罗马文化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崇尚人的智慧,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学蕴含着一种世俗人本意识,激荡着人的原始欲望,其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属于原欲型文化范畴.由此,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文化属性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异质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3.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作为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陈梦家的诗歌追求生命与自我的真实表现,有着浓厚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诗人观照个体生命,在超越现实中发现自我。道家精神与基督教情操使陈梦家执着地追求返朴归真的境界,并获得心灵的安顿;其二,陈梦家的死亡意识呈现出道家、基督教与儒家的死亡观相融合的丰富的文化图景。诗中既有对死亡的超越(或归于自然或归于天国),又包含对死亡意义及死亡伦理性的价值诠释;其三,时间意识映现着诗人的心灵境界,使他从线行性和周行性相融会的时间流程里感悟生命。陈梦家的时间意识是一种具有超越性和永恒性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5.
从"者也"到"是"意味着一种新的诗学形式的产生.这种探索诗的本质的方式既不同于中国古代"大而化之"的把握对象,也不同于西方对概念边界的严格区分,它是中西杂糅的具有中国现代特殊品质的生成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主流宗教与基督教精神进行了比较 :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 ,基督教以神为中心 ;中国宗教追求现世的幸福 ,基督教强调来世的完满 ;中国宗教比较宽容 ,基督教则比较独断。  相似文献   

7.
在施救者与被救者、被救者困境与拯救目标、拯救结果等三个方面,安徒生与王尔德的童话在拯救模式上存在鲜明的差异。安徒生童话中要拯救的是有深入交流的“那个人”,拯救目标涉及到个体的生死、罪行和毁灭,拯救结果具有神圣和美好的特质;而王尔德笔下的被救者则是匿名的一个社会或特指的一类人,在拯救目标层面王尔德更关注社会性的功利、财产福祉以及日常道德问题,拯救结果更倾向为悲剧。拯救模式的差异与两位作者所处的不同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诗经>十五"国风"中"第一人称诗"占一半以上,而在所有"第一人称诗"中出自女性之口的又占三分之一强.这些以女性口吻抒写的诗篇传达出一种后世文学所欠缺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它包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不息的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通过对人的二元解析,发现了人的内在世界并将其划归上帝的领地.它要求"外在的人"要服从世俗社会秩序,"内在的人"则独立于世俗秩序,只受上帝支配.它申张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拒斥外在国家权力的干预,这是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原初形态.内在自由是完整的自由的一部分,也是其由以生成的基点.它虽然在中世纪受到教会的桎梏,但在宗教改革后其本来意义又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剧作浸染了浓厚的基督教罪感文化色彩,他主要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罚意识的影响,却游离在基督教本体精神之外。当他孤独面对茫茫宇宙时,精神深处流露出的某种"迷失感"和"无家感",表白了他意识中对终极存在的迷惘和对救赎之途的困惑。这种深刻的迷惘和困惑,笼罩了曹禺独特的精神探索之路,也显示了现代中国一个人生探索者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悲剧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人生的积极价值。悲剧艺术不同于现实的苦难,它不仅能唤醒人的伦理意识和行动实践意识,更重要的是引起人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观照的过程中使人的情感和心智得到净化和升华。悲剧通过伟大的展示、磨难与毁灭,唤起人们惊奇、敬仰和赞美的情感;悲剧英雄的信念、毅力和勇气,使我们受到震撼和激励,并以其道德上的完美与不朽,唤起了人的崇高感。悲剧人生观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昭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理想、追求真知、追求完善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奥林匹克精神丰富的和谐内涵进行了探讨,追溯了其产生的沃土--古希腊城邦文明,和谐内涵包括:"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公平、公正的竞争精神;宽广胸襟的包客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科学发展精神、和平理念的传播.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使"科学发展观"更加地深入人心;"民生"观念日渐形成,更加关注民生;责任意识不断加强;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可以向前追溯到中世纪。奥古斯丁的政治观是对末世拯救一再推迟的基督教意义上的妥协,它是带有理性色彩的;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来解释神学政治,他的政治观是自然理性主义政治的重张。正是他们孕育了近代理性主义政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功能与文学的本质和性质密切相关;文学的功能由文学的本质决定并在文学的性质中体现;文学功能中有功利性的因素,也有非功利性的因素;文学的功利性和审美性不可调和,功利有碍于审美;文学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认识与改造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哲学的追求真;2.教育与净化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道德的追求善;3.审美与自由创造功能,自由创造是审美的本质,它就是美本身。  相似文献   

17.
运用弗莱的“向后站”理论审视剖析王安忆的《长恨歌》,指出《长恨歌》世俗素材都是对于宗教精神的暗示。这一暗示揭示儒学的现世快乐追求、基督教的灵魂拯救、佛教的人生超脱都无法让人类安身立命,从而引发对宗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的疑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阶层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对基督教来说也是这样.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作为对西方乃至世界都有巨大影响的基督教会也逐渐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来.基督教曾经被一些人指责为是最具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宗教,神学家们不得不对基督教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力图通过全面阐述《圣经》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来建立能够被广大的信徒所接受的生态神学,让信仰与生态相和谐,从而使基督教会更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19.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西方主要的艺术风格形式,代表作品"圣特烈萨的迷狂"中体现出该艺术的风格特征:充满动感的形式特点,追求享乐的精神主旨.它是不同于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新艺术风格,是人们摆脱精神束缚后对世俗快乐的尽情享受.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共同体思想是拯救现代性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的尝试。它产生于启蒙运动下,人文主义是其出发点,人对幸福的追求是其理论预设;启蒙理性是其批判现实的理论武器;天才和精英人物是完成其设计方案的主体;公共福利与个人幸福相一致的社会共同体是其最高价值诉求;空想性是其由特定历史状况所造成的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