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异养培养小球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用摇瓶实验确定异养流加分批培养小球藻中起始葡萄糖及KNO3的适宜浓度与流加葡萄糖及KNO3浓度的控制范围和补料液中最适C/N值.培养基中起始添加10g·L-1葡萄糖和1.6g·L-1KNO3较适宜.在此前提下,流加分批培养时葡萄糖和NO3-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617~245g·L-1和≤0.44g·L-1,补料液中最适C/N值为41.2.据此结果,经5L通风搅拌反应器放大培养实验,效果良好.连续流加分批异养培养小球藻59h,总糖60g·L-1,得藻生物量341g·L-1,葡萄糖转化率为56.8%,实现了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溶液对SO2的吸收/解吸性能,筛选出二乙烯三胺作为吸收剂.添加柠檬酸可有效提高二乙烯三胺溶液解吸率.确定二乙烯三胺/柠檬酸溶液吸收/解吸SO2最优工艺条件为:二乙烯三胺浓度0.2 mol/L,吸收液pH=5.40,吸收温度40℃,解吸温度102℃;其最大吸收量为2.65mol...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关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鼓舞着我们厂广大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现有的设备条件下,大干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充分挖掘企业潜力,进一步提高柠檬酸的产量。根据正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浅盘发酵添加液中影响柠檬酸产量的C、N、P 诸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优选出一个较适合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这种新工艺的柠檬酸产量比旧工艺提高了近30%,简化了培养基配方,节约了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4.
以高糖化酶活力根霉菌(RMD)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浅盘制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市售麸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纯种根霉麸曲最佳培养条件为:糖壳添加量6%、原料含水量6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6 h、培养湿度≥85%,在此条件下制得曲的试饭糖分含量显著优于市售麸曲。培养温度对纯种根霉麸曲的糖化能力具有极显著性影响,原料含水量对其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讨表达条件对重组人β防御素-3(rhβD-3)表达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对重组酵母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如pH、发酵温度、甲醇的添加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表达条件为BMMY培养基pH为6.0,装液量50mL/500mL锥形瓶,28℃,290r/min培养48h,每24小时加0.5%(V/V)甲醇.优化后rhβD-3的表达量可提高到340μg/mL,抑菌活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成熟液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以及成熟时间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以确立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成熟液中添加EGF组的成熟率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5),并且牦牛卵母细胞的成熟率随着EGF添加的浓度增加也不断上升;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成熟率逐渐增加,培养24 h后成熟率趋于稳定;胚胎体外培养液中添加EGF能显著提高孤雌胚胎的8-细胞和囊胚形成率(P<0.05).由此推测:在体外培养22-24 h,且添加40 μg/mL EGF最有利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EGF能显著提高牦牛孤雌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TN09是1株柠檬酸生产菌株.为了进一步提高柠檬酸的生产水平,利用等离子对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TN09进行了诱变.诱变后的孢子悬液涂布玉米液化液平板,35,℃培养至72,h测量透明圈直径,以酸解透明圈直径大于2.2,cm、菌落直径大于0.5,cm、其比值大于4.8的菌落作为初筛柠檬酸菌株,然后进行摇瓶复筛获得了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与出发菌株(产酸12.46,g/dL)相比产酸增幅达到8.67%.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法提取柑橘皮果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酶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研究了温度、加酶量、料液比及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6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的提取效果最佳,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为37℃、加酶量0.1 U/g、料液比1:20、提取时间4 h,其提取率达到了6.109%.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上畜禽粪液的广泛使用,普遍造成地面和水体中极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甚至大气中的氨态氮浓度也呈现增高的趋势.本实验采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0182将氨氮转化成PGA和生物量,作为氮的储存形式.我们将地衣芽孢杆菌培养以10%接种量培养在含有8%(w/v)甘油和1.87%(w/v)柠檬酸的猪粪液中,氨浓度从2.53降低到0.64,NH3浓度降低了74.7%,生成了0.02 gl-1的PG,获得10.1 gl-1的细胞干重.同时,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数目由2 × 105cfu/ml下降到5×103cfu/ml.我们的实验证明了这是粪液利用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对实验室分离纯化的黄单胞杆菌进行固定化,开展了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条件的优化研究。首先,确定了海藻酸钠浓度4%,菌悬液的添加量为5ml/100ml海藻酸钠溶液,向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活性炭粉末0.2g/100ml海藻酸钠溶液,有利于提高脱硫率;其次,固定化过程中钙化液的浓度3%,钙化时间6h;第三,用己二胺溶液对菌小球进行表面处理,可增强菌小球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用吸附容量大的884(?)树脂,考察柠檬酸与草酸在该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用微分床测定草酸存在下柠檬酸吸附和解吸过程的总传质系数。用显式差分法解以总传质系数表征的动力学过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草酸有较大的竞争吸附性,且因草酸存在,柠檬酸吸附过程的总传质系数比纯柠檬酸溶液的为小,解吸过程的总传质系数则比纯柠檬酸溶液的大。过程数学模型理论透过曲线与柠檬酸纯溶液,柠檬酸与草酸混合液及发酵液的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L-乳酸因其为生产绿色化学材料聚L-乳酸的原料而倍受重视.文中以米根霉As3.6462为菌种,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用吸附固定米根霉发酵L等L酸.结果表明,相对聚乙烯醇、棉布,丝瓜布有更好的固定化效果.实验条件下,载体边长在8—10mm,载体用量为15mL/50mL种子培养基,玉米淀粉发酵L-乳酸产量为72—83g/L,连续发酵4批后产量基本稳定.丝瓜布固定化米根霉发酵L看L酸有良好的工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点青霉高产葡萄糖氧化酶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葡萄糖氧化酶的点青霉(Penicilium notatum)No.83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对单菌落进行摇瓶选育,在193个突变株中初筛选定3株.进一步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复筛得到了一株(No.T111)高产葡萄糖氧化酶的菌株,连续12次对其传代试验,该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摇瓶产酶水平达到55.7U/mL,比出发株(36.2U/mL)提高了53.9%.  相似文献   

14.
采用TTC-CaCO3复合平板法筛选丙酮酸(盐)高产菌株,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丙酮酸(盐)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其产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丙酮酸(盐)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优维生素组合为盐酸硫胺素0.015 mg/L,烟酸9 mg/L,生物素0.020 mg/L,盐酸吡哆醇0.35 mg/L;最优提取条件组合为:萃取剂种类为磷酸三正丁酯,发酵液与萃取液体积比为1:2,提取温度为20℃,其中萃取剂种类、发酵液与萃取液体积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P<0.05)丙酮酸(盐)发酵产物浓度及提取率均基本达到国内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钙胶为载体,将糖蜜酒精酵母P396驯化株固定于2.5公升维型筛板生比反应器中,以甘蔗糖蜜为基质进行快速酒精连续发酵试验。证明该反应器能较好地解决CO_2滞留及CO_2与酒精对酵母发酵的抑制问题;探讨了该反应器连续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及发酵条件。发酵连续操作85天,平均产酒8.1×10~(-2)kg/L,平均生产能力1.5×10~(-2)kg/L·hr比游离细胞分批发酵效率提高17.4倍。  相似文献   

16.
柠檬酸发酵液的活性炭吸附处理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柠檬酸发酵液的工艺条件及流程。探讨了湿度、通量、停留时间、再生碱液浓度等对吸附、脱附操作的影响。解决了萃取法制柠檬酸操作时的界面污物现象,为充实该法制柠檬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RH-07-13)直接发酵生木薯粉生产富马酸。探讨了摇瓶发酵中,不同的接种量和装液量对生产富马酸的影响,检测了发酵培养过程中的富马酸、葡萄糖、乙醇的变化以及发酵结束后的菌体生物量。结果表明,最佳的接种量为20%(体积分数),最佳的装液量为25mL/250mL。在此条件下,发酵168h,富马酸产量达49.88g/L,生物量达43.8g/L。  相似文献   

18.
癸酸抗性突变株流加发酵法生产达托霉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He-Ne激光对达托霉素产生菌玫瑰孢链霉菌LC-54进行诱变,筛选前体癸酸抗性突变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一次补料、间歇补料和恒速流加补料等不同补料策略对达托霉素发酵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育前体癸酸抗性突变株可以提高达托霉素的生产能力,并最终获得了达托霉素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7.2%的高产突变株LC-KS-54.采用恒速流加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达托霉素产量,经过130 h的恒速流加培养,细胞干重达到15.4g/L,达托霉素产量达到258 mg/L,明显优于其他前体补料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从13株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中筛选出8株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能力的菌株.其中As1.2686产量最高,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达到13.63 mg/L;其次是菌株B11693,共轭亚油酸产量为11.55 mg/L.选择B11693做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将传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细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鉴定菌株B11693为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