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戴军士 《甘肃科技》1998,14(1):47-47
为了使果园突出名、优、特、新的特点,我市从1992年开始,对果园进行高接换种,主要改良一些老品种,低产树种,搭配不当的受粉树种,不适应本区气候特点的主栽品种。通过五年的实践、示范和推广,对果园的产量和果品品质有很大的提高,高接树第一年每株平均产果28...  相似文献   

2.
结合柑桔高接换种技术工作经验,总结了柑桔高接换种主要技术环节和管理措施:掌握高接时间、方式、部位、品种及亲和性选择,提高高接成活率的主要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包括及时补接、合理除萌、薄膜解绑、疏梢摘心、追施肥水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3.
柑桔低产园改造技术 “柑桔低产园改造技术”的研究课题,最近通过专家验收。 从80年代后期起,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与全市9个县(市、区)特产技术推广部门共同协作,在全市范围内采取高接换种、靠接增根、大枝修剪等多项技术,取得了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到去年春季,全市实施技术改造的柑桔低产园,已经达到3万  相似文献   

4.
梨的适应性很强、品种繁多,梨树结果的早晚及品质的优劣,取决于所选用的品种与栽培技术。随着我市早期非耕地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广大农村热情高涨,纷纷到外地购进各种干鲜果树苗木进行栽培。由于缺乏应有的技术储备与调研,盲目发展的后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较为突出的是八十年代”四川苍溪雪梨”的大量引进,由于品种的适应性与技术措施的不到位,栽培十来年普遍不挂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农户走出困境昵?应用高接换种技术,实施劣质低产梨园改造,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我市湄潭县红房子村大兰示范基地,用优质砂梨黄花等品种的枝条,大面积实施苍溪雪梨高接换冠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一年嫁接成活抽枝、二年复冠挂果、三年形成产量的可喜效果,经现场验收平均产量达1002公斤/亩。下面简单介绍高接换种的主要技术环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在山地红壤、黄壤上栽培的柑桔树发生严重缺硼而大量落果的情况.在施用硼肥前,即使采取多种农业措施,缺硼柑桔树的产量仍然多年上不去,品质也差.喷施硼酸后可显著地恢复和增强树势,提高着果率和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在这种情况下,柑桔缺硼营养成为低产的主要矛盾.根据试验结果,本文讨论了硼肥对柑桔树增产的可能性及硼营养缺乏的诊断;柑桔叶含硼量的临界水平;各柑桔品种对土壤缺硼的敏感性和硼在柑桔体内的分配等问题.本试验发现臭菊(Helianthus lactiflorus Pers.)含硼量较高,是一种有希望的绿肥植物.大力推广种植臭菊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柑桔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茶高接换优技术在舒城县研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0日,油茶高接换优技术研究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为改变油茶林低产现状,提高油茶产量与效益,舒城县油茶科技专家大院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成功研究出油茶高接换优技术。运用该技术对低产油茶林实行高接换优后.当年接穗可生长30厘米,第二年即可开花,第三年挂果,5年即可恢复树冠,进入盛果期,可将茶油产量由传统的每公顷65.25千克提高到750千克以上,产量增加超过10倍。目前,该技术已在舒城县晓天、山七、河棚、高峰、庐镇等乡镇进行了推广示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一梅 《遵义科技》2007,35(3):47-49
柑橘高接换种技术是加速柑桶品种改良,提高柑橘品质的简便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柑橘农村经济效益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很值得推广。以下就柑楠高接换种中作一些关键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对沿黄灌区皋兰县旱地低产枣园树体结构紊乱、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通过集成应用整形修剪、土壤管理、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低产枣园改造技术,极大提高了旱地枣园的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显著,为沿黄灌区旱地低产枣园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桑305”是采用多倍体育种方法选育的桑树新品种。为解决桑树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桑树产叶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于1999年引入汉中市,经在略阳、勉县、汉台、南郑、城固5县(区),37个乡镇116个村,采用高接换头的方法对原有低产桑园进行改造,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和亩桑产茧量。通过调查,低产桑园改造第一年,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23.4公斤;低产桑园改造第二年,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42.1公斤,全市累计改造低产桑园8082亩,平均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32.8公斤,增产蚕茧26.51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50.67万元。在生产上表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现将该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俊宽 《山西科技》2005,(4):123-124
随着生产发展及众多新品种出现,品种更新是目前果树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接换头技术更换新品种已被应用于桃树、苹果、杏等树种。文章从桃树嫁接准备、方法、时间、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桃树低产、劣质园的改造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71年开始先后在农科所、景宁林场水果队、县良种场、沙溪公社贵溪大队等将低产的老品种梨树采用“多头高接”,一般高接后第二年开始结果,也有的当年就结果。如贵溪大队去年二月高接了四株,今年平均株产29斤,未接的平均株产仅4斤;又如县农科所果园,十年生的大梨树原来总产仅100~200斤,1972年嫁接后,今年就收到4000多斤,高的单株70斤,估计明年能超过万斤,单株可达100斤。高接换种方法:我县近年都采用枝接,在一月下旬至三月五日前(以二月下旬为最适期)除刮西北风、  相似文献   

12.
危害状况柑桔锈壁虱是近几年来柑桔生产上的一个大敌,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场柑桔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1970年,我场柑桔锈壁虱自七月下旬开始迅速发生,八、,九月继续迅速发展,十月速度变慢;全场402亩柑桔园都受危害。但平地和半山腰以下的山脚柑桔园较严重,半山腰以上的山地柑桔园则危害较轻。就品种来说,每个品种都有发生,尤以无核桔(温州蜜柑)、早桔、朱红、日向夏蜜柑、金坩、刘勤光、脐橙为重,世界蜜柑(柚橙)、本地早、有柑、槾桔为次,  相似文献   

13.
常山胡柚是我省常山县特有的柑桔品种,连续两次被评为部优产品。由于它是柚和其他柑桔天然杂交的群体品种,株间差异大,果实品质好坏不一,性状不稳定,影响它的商品性和部优产品的声誉。常山县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普查全县胡柚实生群体的基础上,应用实生选种的途径,发动群众报优和专业人员实地考察相结合确定初选录选株,采取高接鉴定和选种圃的比较鉴定相结合,从良莠混杂的  相似文献   

14.
郑小龙 《杭州科技》1998,19(5):24-24
1.柑桔生产现状柑桔是淳安县水果的主栽品种。1997年全县水果总面积71055亩,总产量为22494吨。其中柑桔面积用970亩,占总面积的50.6%产量18014吨,占8肌。但是近几年来柑桔生产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究其根源,一是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中晚熟温州蜜柑占60%,比例过重;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占历%,村柑、橙类、杂柑、文旦占25%,比例还太轻;H是品质不佳。近几年来,随着人《11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中晚熟温州蜜柑已满足不了人计的要求;三是单产低。m97年全县柑桔投产面积24405亩,平均亩产738公斤,还…  相似文献   

15.
对籽用南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比较了18个籽用南瓜品种瓜籽产量、增产效果等指标,选出7号、16号2个优良品种。14号的百粒质量、种子饱满度远优于对照品种和其他新品种,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柑桔“密改稀”技术方法,主要是采取间伐、间移、高接换种等措施,使定植较密的柑桔园减少定植株数,扩大株行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品质量,并介绍了柑桔园密改稀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 ,是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新品种本身的优劣 ,是多种性状相互作用的结果 ,除产量外成熟期、抗逆性、籽粒品质等性状都对品种的评价产生影响。因此 ,农作物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是新品种选育、审定及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农作物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 ,若仅对产量作方差分析 ,而不对影响品种的其它主要性状综合一起进行量化分析比较 ,就不能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参试品种的优劣。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能评价参试品种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 ,可以克服上述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方差分…  相似文献   

18.
引进豌豆品种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武汉地区种植的豌豆新品种,引进国外的9份豌豆品种资源与3个本地品种(对照组),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观测田间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选出综合性状优良品种3个,可入选开展区域试验;同时选出生长习性和荚色具有特异性状的品种2个,作为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棉花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棉花品种遗传基因决定的内在因素,二是气候因素影响的外在品质,三是人为的加工质量造成的品质低劣,这三方面对棉花纤维品质好坏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区在提高棉花品质方面,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就棉花的采收、加工和贮藏等谈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产茶园是指茶树生长时间长。茶树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各种原因致使茶树衰退的茶园。通常表现为茶叶产量低,品质低下,经济效益不高,所以又称为三低茶园。这类茶园在我县分布广,面积大,是导致我县茶叶单产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造,以改变茶园面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