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哲学体系制定了一个创新性纲要,明确地提出了新哲学的最根本观点,即实践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从头到尾贯穿在整个《提纲》中的一根红线。在这一观点统领下,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勾划了新哲学的大致轮廓。它标志着马克思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走向更高一级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说的那样,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而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确立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和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教科书的观点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观点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手稿》中的关系,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肯定性关系,而是一种既赞扬又批评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之所以赞扬费尔巴哈,客观原因是当时的理论斗争仍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为主要对象,主观原因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思想发展及其性质有一个认识过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评则是由于《手稿》正在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正是由于这种逐渐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为马克思日后公开批评费尔巴哈哲学、精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绝对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直观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大领域,都作出了既唯物义辩证的科学说明。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新唯物主义”概念,这里的新唯物主义用什么称谓来称呼,长期以来,国内外哲学界分歧很大,争议颇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曾经赋予新唯物主义不同的名称,例如,“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等等。而其中真正能够体现马克思哲学本质特征的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马克思基于新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剖析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两大理论缺陷,揭示了实践是环境、教育及人自身形成与改变的共同根基。恩格斯所做的四处修改,没有改变马克思的原则立场和根本观点,但的确存在内容表述的不同和一定程度的思想差异,效果有利有弊。回归马克思稿本,有利于展现第三条的思想原韵。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和黑格尔的中间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超越费尔巴哈哲学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在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定时期是处在"费尔巴哈阶段"的,对费尔巴哈哲学充满了敬服与崇拜,正确认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理解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与超越的真实内容,对于正确看待马克思思想转变发展的过程,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实现 ,有赖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也不是在于超越唯物、唯心的对立 ,建立超越的“实践哲学” ,也不是在于创立“实践本体论”以代替物质本体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贡献在于把作为意识现实对象的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 ,理解为实践 ,从而确立了新的哲学出发点 ,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1845年马克思写成《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开始形成他的新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马克思新世界观之新,首先是哲学新视域,马克思在《提纲》中实现了他的哲学视域从解释视域向实践视域的根本转变;其次是哲学新体系。即初步形成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再次是哲学新特点,即新唯物主义体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匆匆写成并未付印的笔记式文本,却简要而充分地表达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要点,为创立新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观贯穿整个文本,成为区别新旧哲学的本质性标志。实践观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初点,表明马克思对于新世界观的阐释工作基本完成。实践具有四重维度,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主体阐释、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相统一的客体展现、革命性意蕴的价值抒发、能动改变世界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本体论就是世界观 ,那么以实践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本体论就应是实践本体论。由此即可指出马克思哲学之不同意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解释之未脱离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立场的不妥 ,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之仅重视实践的社会关系分析而轻视实践的批判本质形成的不妥 ,以及实践人道主义解释之只强调实践的价值批判性而忽略实践的客观规律性的不妥  相似文献   

12.
近代认识论哲学由于物质和意识在本体论上的僵硬对立而陷入停滞的僵局。马克思以改造世界的实践学说,一方面克服了唯心主义的虚伪立场,并从中拯救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质,并从中拯救出客观实在性的积极因素。两大积极因素的综合,既形成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又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僵硬对立,由此推动了哲学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再次成为热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贯穿的实践观点这一主线,从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在整个感性世界中的本质地位以及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变革等角度阐述实践在马克思新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再次成为热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贯穿的实践观点这一主线,从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在整个感性世界中的本质地位以及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变革等角度阐述实践在马克思新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批判性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诉求。人的实践活动是辩证的,而以辩证法为精神实质的马克思哲学必然具有批判性的品质,这就是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意义之所在。马克思哲学在现时代仍然具有强烈的回应时代的能力。马克思哲学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目的决不在于挽救“现代性”,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扬弃和超越“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解释学之本并无原初的封闭的整体意义、其意义是由解释以各自的世界经验在对本的解释中不断发生的观点看,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哲学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注重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实践的制约性;在“重读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的哲学被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批判超越的本质分析,注重的是实践批判的现代和后现代意义。二相比,后较之前,似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自己强调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哲学。然而,究竟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今天,决不是一个已经明白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比较经典的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人道主义(卢卡奇),实践哲学(葛兰西),以及国内这些年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交往论、生存论、解放论、类哲学等。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所谓的“人”只是感性直观意义上的“抽象的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论对人的抽象理解,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结合起来,最终在实践观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科学人本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实践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价值性和唯物史观的真理性的统一。丛大川先生的实践人道主义新体系,就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言,具有显扬马克思哲学革命人道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其改造世界的革命批判性,突出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以及辩证法的主体性等优越之处。但若与笔者主张的马克思哲学两层次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则又有缺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性、价值性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空悬性以及辩证法尚未达到现代化等不足之处。因此,这一新体系应是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系统理论,而不宜看作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巴黎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而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则是这一著作的基本思想。对于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我国学术界尚有较大的分歧。有的论者认为,这一思想虽然包含着某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但就其基本点而言带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遗迹,尚属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本文着重想就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实践人道主义”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是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形成中的唯物史观,是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新历史观。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性变革,是马克思思维着的和形成中的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