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感觉是先天的,人人皆有的心理反应,而“艺术感觉”,则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所特有的充溢着灵性的一种感觉,也是由生活通向艺术的一座璀灿的桥梁。钱学森认为,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发展都离不开“天才的直觉”;斯达尔夫人也指出:“写作的首要条件是强烈而生动的感觉方式”(《西方文论选》)。  相似文献   

2.
刘震 《科技信息》2013,(24):297-298
袁运甫是我国著名装饰艺术家、公共艺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公共艺术的主要奠基人和倡导者。在水粉绘画艺术方面;彩墨画艺术方面;装饰艺术研究与创作方面;公共艺术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其代表艺术理念是"大美术"观念,强调艺术不同门类的广泛汲取、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艺术主体是艺术活动的承担者,必须依托一定的媒介.网络的艺术主体就是以网络为平台,在艺术领域自觉从事创作、传播、鉴赏评价的人.本文所指的"艺术主体"从宽泛的意义上就是指广大的网民,而不仅是指传统的艺术家.基于网络这个自由、开放的平台,网络艺术主体相比传统艺术主体而言,表现出创新性、虚拟化和边缘化的倾向,体现了巴赫金"狂欢"理论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原始美术都是与实用结合的,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征服欲望。西方艺术用科学的焦点透视自然,中国画家则以散漫的自由精神意识,主观散点透视,探求大自由神韵,追求无我境界。线条是东西方原始美术共用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发展,西方艺术家不断地追求空间感、体积感、在色彩泻染方面寻求表现力,而中国画进一步拓展线墨的艺术张力,逐步形成各不相同的绘画体系。主观的理性创造虽不直接具备自然科学的品格,却是达到艺术把握自然神韵的一种合理的审美方式。西画具象描绘的硕果,也为中国画家打开了广阔的艺术视野。中西方艺术家各自发现对方的创造价值,交融渗透是现代艺术大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27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在北京为中国艺术家崔自默博士颁发"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IOV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女士表示,之所以授予崔自默先生这个奖项,正是因为他多年来在自己艺术创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发展,同时还担当起了一个艺术家、一个社会知名人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传播。他的成就不仅仅停留在他的艺术领域,还涉及到了教育、哲学、文化以及社会科学领域,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把传统的文化精髓延续到了现代的艺术创作中,并亲自参与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以及探索与实践工作,为现代青少年起到了典范作用。对于这次获奖,崔自默博士表示:"生活而艺术、传统而现代、民族而国际,这个道理,适用于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各民族也不例外。鲜活的艺术扎根于民间。我一直主张‘走近大众’的理念。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就应该无私担负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我期望能与更多有识之士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保护、研究与发展贡献力量。"新华网——新华访谈在2012年6月12日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对崔自默博士和陈平女士做了专访,现将访谈内容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后现代主义文艺时期,面对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乱搞"、群雄逐鹿、众语喧哗的"狂欢"艺术环境中,商业化了的虚伪艺术家、虚妄艺术急剧而畸形的发展,致使虔诚的艺术家和欣赏大众迷乱不解,审美发生了错乱。我们将如何面对后现代主义时期中国当代的虚妄艺术和虚伪的艺术家是一个亟需商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老挝爱国战线党文工团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从他们战斗的歌舞艺术中,我们看到了老挝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和侵略的昂扬斗志,我们也听到了中老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的友谊的故事。从他们的充满老挝人民生活气息的艺术中,我们看到老挝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正确的道路。在战斗中成长的老挝爱国战线党文工团,继承了老挝人民优秀的艺术传统,并在老挝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汲取艺术题材,创造了反映老挝人民生活和斗争、理想和信念的新艺术。这是战斗的艺术,因而是健康而纯朴的;这是生活的艺术,因而是纯真而  相似文献   

8.
论中西艺术否定观的差异及其元思维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艺术形态和风格的差异是由中西艺术否定观决定的。中国艺术否定观对待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相通"、"合一",而西方则认定为"距离",这样的艺术观念差异从元思维来看,则又逃不过中国的"天人合一"和西方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元思维底线。  相似文献   

9.
孟德斯鸠与卢梭同为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卓越思想家,他们都关心自由,并为实现自由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的主张,但二人在自由与平等、法律与自由以及保障自由的政制等方面又相去甚远,这些又源于两人完全不同的政治立场:孟德斯鸠站在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同王权妥协、崇尚君主立宪;而卢梭则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更多从社会公正的理念出发,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要求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这里汇集。各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在这里交融,各种不同的艺术观念在这里碰撞,各种不同的艺术精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景漂"奇观。新的理念、新的工艺、新的材质、新的技法不断地涌现,这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共同追溯"珠山八友"等前辈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足迹,认真学习他们的创新求变的从艺态度,自觉继承他们艺文并重的审美追求,对增强我们当代陶瓷艺术家的文化素养,提升我们的艺术品位,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从而将陶瓷艺术创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峰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时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①任何文学和艺术产品,当然都不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艺术并非照搬生活,它是艺术家主观心灵对现实积极加工的结果。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在精神自由上的提倡影响到艺术理论远超过儒家。  相似文献   

12.
刘天华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卓越创造力和杰出艺术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三首琵琶曲在创作上有独到之处:学兼中西,以利创新是刘天华创作的首要特点;节奏与速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且相对自由是刘天华创作的另一特点;变奏、顶真、再现、首尾互搭、"点"与"线"相结合等技巧的灵活运用是其创作特点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正琢玉成器国外的雕塑鼎鼎有名,但是说到玉雕,大家好像都没怎么听说过。其实,在玉雕作品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国外的玉雕作品跟他们的文化是一体的,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是玉石材料化运用,也就是说作品更加注重艺术表现,因此他们的创作更独特,更自由。与中国玉文化历史相比,国外的玉文化土壤是相当贫瘠的。近50年,才有一些雕刻家开始对玉雕艺术产生兴趣,这批艺术家主要分布在国外产玉区,如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地,他们选用的都是当地产的玉石,以碧玉石为主,其玉雕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在国际雕刻艺术界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4.
林风眠是20世纪的杰出艺术家.他在现代的语境中对传统的意蕴作了创造性的重新阐释.他的绘画形式语言新颖而多样,无论构图、色彩、笔墨、线条还是意境处置,在中西古今的传统中,似乎都有端倪可寻,但又完全是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创造.他的作品和创作思想也因此而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感受,把我们对创作的思考引向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空间.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真正的艺术家在于能把自己的经验、情绪通过媒介凝结在一个完美的形式中.中国画的改革,说到底是要让形式语言适应新的精神内涵的需要,本文就是对林风眠在"中西调和"绘画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一个简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所讲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以前.当时美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北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工业产品突飞猛进,因此北方更注重自由劳工.而南方是种植园经济.许多白人贵族拥有种植园.他们种棉花、烟草、米以及甘蔗等.大量的黑人为白人辛苦劳动,为白人谋利,然而这些黑奴却遭到白人残酷的虐待和惩罚,甚至像畜生一样自由买卖.为此黑奴当时视北方为他们所向往的自由之地.经常为自由而拼死逃向北方这一"自由国土".故事中的其中一主人公黑人吉姆听说女主人要卖掉他,就逃了出来,想到北部自由州去.路上遇到了逃避父亲毒打以及承受不了社会"文明教化"的压力而逃跑的白人孩子哈克.作者通过哈克和吉姆两人逃亡的故事,运用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浪漫主义描写相结合的艺术写法,使人物心理刻画与诙谐的想象浑成一体,生动地刻画了哈克这一渴望自由、追求浪漫、冒险生活的形象.但是当时这样一种社会下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人类学:历史、理念、事实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艺术人类学是一门有系统的新兴学科.通过对学科情境的历史梳理和评判,认为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承诺要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作出更加广泛的、全面的观察,而且寻求对艺术和人生的真理作出自己的理解.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诉求在于寻求研究范围上的全景性、艺术观念上的集群性、多维化和细密化的艺术"他者"之间的全景式平等互动机制、艺术研究格局上的完整性,以及学科本身完全而又彻底的实验性和反思性品质等.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的特征是非常复杂而又难以把握的。许多理论家、艺术家都对此问题伤过脑筋,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见解。最主要的有这样两种观点:自我表现论与人类情感表现论。 自我表现论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自我表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自西方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之后,这个看法就为许多艺术家所坚持。从英国浪漫派华兹华斯、雪莱到中国的浪漫诗人郭沫若都持这种看法。著名音乐家勋伯格也是主张“自我表现”的,他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自己。”即这一派观点的论者认为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只能是自我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只有当创作者的情感集聚、浓缩、濒于迸发时,他们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这一观点有它合理的东西,那就是就艺术地把握世界而言,艺术家只有通过自己情感的全部投入、燃烧,才能照亮眼前的现实,才能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8.
老庄美学是中国美学的源头之一,对中国美学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老庄美学重视人生,热爱生命,追求个体的精神解放和人格自由,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这无疑也对当代人的人格确立和精神追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老庄美学在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处理上更是启迪着当今生活在"工具论"世界里的人们.老庄美学虽以人为本,而又向自然回归;虽重在人格修养,而又以人性的自由为落脚点,这在审美境界的构成上恰与孔子美学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以老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为基点,探讨了老庄美学以生命哲学为核心的审美境界论建构.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灵魂是既非现实主义 ,又非浪漫主义的 ;即非再现 ,又非表现 ;既非道德的劝善惩恶 ,又非历史的展示和预言 ,而在于审美的自由。这种自由 ,既体现在艺术精神内容特征上 ,又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上 ,同时 ,更鲜明地体现在艺术主体的人格内涵中。自由 ,是艺术永恒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黄寒清  程冲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1):118-119,111
“瓷都”美誉闻名天下,近年来,随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知名艺术家驻足景德镇.他们的到来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