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延安石油开采对周边黄土污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陕北地区石油开采对周围黄土的污染状况,分别采集了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上童沟油井、王庄油井、李渠镇刺崖沟油井附近的土壤,测定了土壤的可溶有机质和总烃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法(GC-MS)分析了土壤中的正构烷烃的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查地区可溶有机质含量较高,且不同采样点的含量相差很大,平均含量分布在3 561~46 725 mg/kg之间;总烃平均含量分布在2 097~13 488 mg/kg之间,其中上童沟油井周围土壤总烃污染最为严重,最高含量是当地土壤背景值的27倍.由调查地区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显示,土壤中烃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成熟原油及其衍生物,部分地区烃类污染来源为原油和高等植物蜡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相萃取-GC/MS检测分析技术,分析黄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水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黄河原水中共检出有机污染物26种,包括烷烃类、酯类、有机酸、苯系物、醇类、不饱和烃类、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化合物,其中有3种属于有毒物质.黄河水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机污染物是烷烃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重质油中链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分析是烃类分析的难点,本文将超声波技术与尿素、硫脲包合法相结合,对大庆减压馏分油进行了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离试验,并用GC/MS和NMR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了研究.当活化剂异丙醇与油样品的质量比为7.5、包合反应温度为38~43℃时,5次重复试验测得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6.56%和41.8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和0.51%.链烷烃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为C20—C38,其中环烷烃的含量低于NMR的检测限,环烷烃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显示出其中的链烷烃含量很低.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对尿素、硫脲包合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地提高重质油中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离效果,该方法测定重质油中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含量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湿地类型主要有表面流、水平潜流、垂直流和组合工艺,通过收集其所在地、占地面积、工艺流程、几何尺寸、填料、植物、进水浓度、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及重铬酸盐指数(CODCr,简称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悬浮物(SS)等污染物去除率,构建了处理污染河水的各类型人工湿地资料库,并总结了各类型湿地在国内污染河水治理中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湿地类型应用特点.统计分析各种类型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用t-test和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流及组合工艺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中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表面流和水平潜流,各类型湿地对TN、NH4+-N、TP等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异并不显著,但垂直流及复合垂直流对TN、TP去除的稳定性优于其他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以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湖岸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As、Zn、Cu、Cr、Ni、Pb、Co、Mn)的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甄别主要污染物,同时采用基于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基于形态的风险评估指数法来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不同形态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在4个湖岸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其中Cu、Ni和Co的最高值出现在北岸,Zn、Mn、Pb、Cr和As的最高值出现在东岸;(2)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致呈现东岸湖滨湿地受重金属重度污染,南岸和北岸湖滨湿地受重金属轻度污染;西岸湖滨湿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警戒水平,且不同重金属在不同湖岸的污染程度存在差异;(3)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呈现低生态风险,不同湖岸RI值呈东岸北岸南岸西岸,其中As、Co和Cu为主要的风险污染物;(4)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主要赋存形态存在差异,主要以还原态和残余态为主,RAC风险评估指数法表明8种重金属具有中等程度以下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因素对比预实验,将筛选出的7个石油烃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正交表方法组合起来,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石油迁移转化对于各种土壤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他环境因素改变的敏感程度,并找出了各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最佳水平;测定了土壤中所存在的石油污染物在生物降解作用下的后期产物,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样品残留污染物组分之间的差异。影响土壤中石油烃类降解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石油污染强度、营养物(NH4NO3、K2HPO4)、氧化剂(3%H2O2溶液)、表面活性剂(TW80)、温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透气性;在降解的不同阶段,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最佳水平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生物降解后期,土壤中残留的石油污染物主要是正构和异构烷烃;正构烷烃的色谱图由原来的对称钟形变为左陡右缓的偏钟形;异构烷烃所占比重增大,正十五烷和正二十一烷之间的谱图基线被明显抬高。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镉、铅胁迫下湿地植物丁香蓼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乡土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响应特征,并以此作为乡土植物修复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依据,以分布于乐安河上游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优势湿地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镉、铅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处理各盆栽中的土壤,经历2个不同培养周期后,分别测定不同重金属污染胁迫下丁香蓼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d、Pb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均能抑制丁香蓼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着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无论是Cd、Pb单因素或其双因素污染物对丁香蓼的胁迫均呈显著负相关; 丁香蓼叶片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则随着重金属污染物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重金属Cd、Pb的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对丁香蓼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庆油田的原油与土壤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研究了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油田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石油类污染物是从地表逐渐向下迁移,但在模拟的6年内污染物的最大迁移深度约为25~30cm,而且大于90%的污染物主要分布于10 cm以上的土壤中,另外,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大庆市典型黑钙土中的相对迁移能力与正构烷烃的分子量及芳香烃的环数成反比.研究证实,大庆市典型土壤对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截留能力,绝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在土壤表层,因此大庆油田土壤石油污染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浅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集成化多塘湿地(Multi-pond Constructed Wetlands,MPCWs)多维度评价体系,选取污染物净化能力、污水蓄积性能、植被生态修复效果及经济成本为指标,采用等级评价方法评估了多塘湿地工程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大规模集成化多塘湿地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有助于污染物的截留.净化后的中水便于农村农...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倩倩  刘朝阳 《江西科学》2020,38(3):326-330,384
近年来我国石油烃类污染日益严峻,生物修复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兴修复技术,逐步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与应用。基于生物强化、生物刺激、微生物固定化、基因工程等多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治理中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现状与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进一步阐明了当前微生物修复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针对该类微生物修复技术研发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石油烃类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实验中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状态的“湿地桶”,桶中装有从黄河三角洲采集的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当地的湿地植物。通过监测湿地植物(芦苇、香蒲等)的长势和化验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及油和脂(O/G)随时间的变化,以探讨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的影响。结果显示:湿地环境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长量与积水深度呈正相关,土壤中少量含油并不构成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威胁。此实验可为建立油田的湿地缓冲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黑龙江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辖区内保留的比较完整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同时也是目前除香港之外我国仅有的位于市区内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具有面积大、鸟类密度高、原生性强等特点,并具备较强的稀有性、独特性及自然性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开‘展湿地旅游的最佳场所。但由于龙凤湿地位于城区内,生态资源十分脆弱,因此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适合于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构建了综合评判灰色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证实,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系列上,扎龙湿地水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这种污染主要是由缺水型污染、超标型污染和内源型污染三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缺水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86-2002年扎龙湿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春季白鹤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干旱化背景下,流域中上游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影响使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鸟类栖息繁殖的生境遭到破坏.近17年来,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1.33 km2,芦苇沼泽和明水沼泽面积分别下降6.14 km2和6.27 km2,湿地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了771.1 m.沼泽斑块数量增加,平均规模缩小,大块沼泽湿地不断被蚕食,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增大.保护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珍稀水禽的栖息空间萎缩,取食条件变差,在扎龙湿地停歇的白鹤数量减少,停留时间缩短.1998年嫩江流域大洪水过后,连续3年严重干旱,2002年白鹤的数量锐减到仅126只.2002年以来大规模的生态补水使扎龙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恢复,迁徙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5.
氧化塘-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处理造纸废水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介绍江苏双灯纸业集团公司利用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过程和运行情况的同时,分析了该系统净化污染物的机理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不仅对特征污染物指标CODCr,BOD5和SS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还通过出水灌溉芦苇降低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并且湿地中生长的芦苇可作为造纸原材料回收利用,同时人工湿地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既改善了局部景观,又保护了野生环境.  相似文献   

16.
 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工湿地能够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磷。本文论述了人工湿地除磷的机理,对人工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去除污水中磷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温度、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磷的影响。探讨了无基质人工湿地代替传统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技术综合了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制,广泛用于提升污水厂尾水水质,是一种绿色低耗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汇总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技术的众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资源化案例,对人工湿地技术的不同工艺运行方式和优缺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提出依据不同水质特征量身设计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的策略,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湿地植物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湿地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和吸附污染物,传输氧气,影响微生物和酶的分布,积累有机物等途径而起作用,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氮、磷以及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本文就湿地植物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SCCPs) are possibly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and are candidate POPs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In this study, three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analyzing CPs were compared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GC-ECD), 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capture negative ion low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GC-ECNI-LRMS) and 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EI-MS2).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total CPs in soil samples was established. The environmental levels of CPs in an e-waste dismantling area in China we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20.
湖泊湿地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碳减排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湖泊湿地退化等限制了其碳汇功能的发挥。笔者梳理了我国湖泊湿地的退化现状与成因,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环境污染对湖泊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总结了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增汇途径:①通过水环境修复技术去除内源和外源污染物、提升湖泊湿地水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途径提高湿地植物和土壤碳储量;②生物修复可直接提高植物碳储量,进而通过植源碳的输入和微生物作用等过程提高土壤/沉积物碳储量。水文修复和生境修复技术可为生物修复营造有利的水位和生境条件。未来应强化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其碳库的协同关系及机理、水质特征对湖泊湿地碳演化规律的影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饱和度和碳汇计量核准系统的研究等,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