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组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中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兰英 《海峡科学》2006,(4):88-93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活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即差异,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旨在从古建筑的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以明清时代的宫殿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建筑群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建筑进行比较,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现在的影响.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简介;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通过中西方建筑材料、建筑本位、布局与装饰以及色彩、建筑价值的对比来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由来和对现在的影响.第三部分进行全文总结,综述差异比较的意义与启示.建筑方面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探讨这些不同,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反省我们的不足,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吸收有利于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范畴包罗万象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教育、语言都属于文化现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文化个性反映到语言层面上 ,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色彩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中西方在色彩运用以及赋予色彩的涵义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关于色彩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涵义且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这一事实 ,反映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一门外语的同时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与日本人语言交流的实践中,在体察日本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深感课堂教学中的日语与日本国土上的日语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是语法、词法所能解释、解决的。这种差异是来自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从中日两国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以及从文化导入层面看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宋慧 《科技信息》2011,(19):134-134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我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本文从几个人方面就中西文化的不同做了对比,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组成部分,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由于各自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不同,故而赋予数字的文化涵义也尽显不同。因此,每个民族,每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数字文化。了解数词的文化内涵是翻译好数字的重要基础。本文不仅对汉英数字文化内涵的差异进行解析,而且对汉英数字涵义之间所存在的"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异同背后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以含有前十个数字的成语、谚语、俗语为主要素材 ,分析了俄汉两种语言中数字的文化内涵。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 ,俄汉两民族赋予数字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相似之处 ,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学习和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数字不能只局限于对表象的理解 ,而应重视深层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交往习俗深层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文化习俗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以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们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交际。在阐述文化习俗特性的基础上,多视角地考量和揭示中西方交往习俗差异,剖析产生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了鲜明差异的社会关系、民情风俗.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主张谦虚谨慎、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文化和习惯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中俄两个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习惯、宗教,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国交际语言的差别。文中对这些差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果在平时的交往中能够留心这种差别,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就能更好地促进交流,促进双方的友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增强,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各国在贸易交往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是我们共同的课题。本文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深入的研究了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已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语言文化,它们构成本民族独特的表现模式和内容,反映着自己民族在发展中走过的不同道路及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中而体现的差异。这种不同反映到词汇里,便会出现“词汇空缺”,使其他民族在接受这些语言文化时不能明白,易于误解,甚至莫明其妙。这种现象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方面相异。有鉴于此,我们在理解一种语言,特别是反映文化特征的语言现象时,一定要首先获得与该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千多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停滞不前,而西方科技却在近代迅速掘起,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中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这种逆向运动,是发人深思的,这是中西方近代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必然结果。考察中西方近代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开放的思想观念,民族进步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思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焕莉 《科技信息》2010,(20):I0381-I0381
长久以来,人类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探索.东方和西方从地域上讲相隔甚远,文化背景也差异很大,可是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却有很多的相似性,而这种神秘的相似性一直暗藏着人类无法触及的真相,同时也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原始意象.本文拟从东西方人类起源神话中探寻相似性,以解读人类文化源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的审美受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中西方美术审美的不同,并揭示产生这种不同的审美差异的原因,说明中西方美术审美既有相同性,又有较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将随着各自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而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日常交际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主义的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语言文化差异是引起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并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理念。以事喻理,以物喻义的文化烙印牢牢地镶嵌在语言中,对语用意义的理解起着不可估量的制约作用。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克服这种现象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在观念方面也就存在某些差异,这些差异会对双方的交往产生某些阻碍,造成某些误会,因此弄清双方在观念方面的差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媛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46-246
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文化背景铸就了不同的饮食习俗。本文从饮食观念、饮食对象以及饮食方式等几方面对西方饮食文化做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且得出西方处世哲学、民族性格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