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塑造了三位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她们与命运的抗争、对爱情和幸福的执著追求却令人慨叹;小说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2.
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艺术形象、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段和小说的叙述艺术来体现小说的主题: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将财富当成人生成败的标志,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理想破灭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诗经&#183;蒹葭》通过情景的具象观照出人生的抽象,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学。抒情主人公永远追求“伊人”却又永远追求不到的困境,形象地阐释了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同时更说明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人生哲理。设置一个崇高而美好的理想,不断地去追求,从而引出一个精彩的过程,这才是人生真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艺术形象、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段和小说的叙述艺术来体现小说的主题: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将财富当成人生成败的标志,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理想破灭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把握《简·爱》作品主人公的艺术特征,从人格之美的“双性气质”视角分析了简·爱的自尊自爱、平等自由、独立自主的人物性格,探索了简·爱在“双性气质”下完美展现尊严与爱,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气质,进而引领当代青年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幸福,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在生命教育的精神向度上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体现出生命教育追求生命之真善美的精神诉求。生命教育应探究生命的真谛,确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与追求完满提高生命质量相统一的理性人生向度,彰显生命之真;应关注生命发展,凸现爱心与善行相统一的人文关怀精神向度,崇尚生命之善;应承担生命责任,构建自然美与社会美相统一的时代人生价值向度,弘扬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7.
琦君散文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旧是琦君散文的主题,也是琦君心态的“物化”。好在怀旧中构建了感伤的审美天地,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生命性相的爱,追求着“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8.
《诗经·蒹葭》通过情景的具象观照出人生的抽象,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学。抒情主人公永远追求“伊人”却又永远追求不到的困境,形象地阐释了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同时更说明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人生哲理。设置一个崇高而美好的理想,不断地去追求,从而引出一个精彩的过程,这才是人生真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关注心灵深度的作家,科埃略的作品对于生命意义、梦想、爱情、自我实现等主题的阐述有助于填补现代人的心灵空虚。他在《炼金术士》一书中将注意力放在人对自我认知的探寻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追问之上。通过"爱与意志"的结合这个"试金石",作者展现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向往与追问。本文在罗洛·梅的理论观照下,论述小说主人公通过结合"爱与意志",经历友爱、情爱、自爱、神爱四个层次,最终达成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对文本的层次进行解读,就重在彰显文本的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爱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人生主题文本可分为形象层、情感层、哲理层、历史层几个层面,审美解读则可按几个层面的划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进行,让学生从文本中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学会关注自己的人生,寻找到人生的答案与力量,促进自己生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杨 《科技信息》2007,(15):464
美国作者霍桑的《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巨著。本文作者从小说中所展现的爱出发,分析了各主人公之间的爱以及霍桑对各人物所表现出的爱,从而反映了小说中主人公对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柯尔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结合作者生平,分析了女性与其诗歌主题的密切关系.通过女性主要反映了诗歌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一)浓缩了作者悲郁的人生体验:(二)对爱的渴望和幸福的憧憬;(三)对生命的哲学沉思。  相似文献   

14.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塑造了三位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她们与命运的抗争、对爱情和幸福的执著追求却令人慨叹;小说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王雁飞 《科技信息》2007,(14):162-162,117
美国诗人E.A.Robinson的诗作Richard Cory中,主人公Cory富可敌国、风度翩翩,过着人人称羡、应有尽有的生活,却在诗的结尾处突然自杀,令人惊诧。Cory为什么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本文通过生活意义、人际关系及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分析,解读了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结局如何走向必然,提醒并揭示幸福人生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对于生死问题的观点是古代哲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自然的生死现.儒家肯定个体死亡的必然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于死亡超越的探索,将个体生命对于死亡的超越落实到现实生活的追求,是一种以"生"解"死"的超越之路.这种对于死亡超越的探索从某种程度来说有其虚幻性色彩,但儒家的生死观却赋予人生一种积极地面对生死的态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价值,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人生价值的问题,就是为了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明确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讨论人生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生活,从而知道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亮剑》与《奋斗》是两部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却有着对人生价值观的共同诠释,带给人们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的深思,让人们在生活中重新审视自我,审视人生。  相似文献   

18.
小说《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在性格上都具有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烙印。希斯克里夫的冷酷、残暴但对凯塞琳的执着的爱,凯塞琳在“自我”与“超我”之间抉择的困惑以及第二代哈里顿与凯茜的特征都体现了小说背景时代人生的扭曲与挣扎。人物性格突出了“爱”与“恨”的关系,恨是爱的异化,爱是恨的复归,同时也向人们揭示了人间爱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9.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20.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一生坚持的信念,她爱写作、爱生命、爱孩子、爱自由、爱自然、爱父母、爱家庭,爱祖国,她是一个和爱、善良、纯洁紧密相连的世纪伟人.简析冰心的爱,是对生命、孩子的纯洁的爱,是对大自然的有如大海般博大的爱,是对亲人对祖国的永远的爱,是对清丽脱俗的古典美的爱.她的散文体现出一种人生的真实的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