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能量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下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的热屈曲行为。屈曲临界条件由里兹法得到。在临界条件中,由于材料属性和温度的耦合效应,临界温升通过迭代算法求得。文中讨论了两种温度梯度形式以及物性温度相关性对临界温升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组分参数只在一定小范围内对临界温升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结构尺寸参数的影响更大;在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热屈曲分析中考虑物性温度相关性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将大大地高估临界温升;若采用抛物型温度场来代替实际的热传导温度场,临界温升在陶瓷含量较多且壳厚较小的情况下,将可能被低估,而在金属含量较多且壳厚较大的情况下,却可能被高估。  相似文献   

2.
热压电材料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势函数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压电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在机敏结构系统中引起极大的关注,因为热-机-电三者相互耦合,热压电弹性理论三维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极为复杂,该问题的解极少有文献报导,文中采用引进势函数的方法和傅立叶-汉尔变换的技巧,得到了横观各向同性热压电材料空间轴对称问题场方程的“通解”。作为通解的应用,求解了热压电陶瓷中圆币形裂纹在稳定热流作用下应力集中问题,得到了裂纹尖端附件应力场,电位移场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刚性空腔内弹性圆柱形两端固支钢衬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屈曲问题。应用非线性理论导出衬壳热屈曲问题的大挠度控制方程,用渐进分析法将其线性化。假设满足边界条件和刚性空腔约束条件的屈曲模态,分别采用伽辽金(Galerkin)法和配点法解出屈曲温度。计算了一个模型,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十分接近。给出衬壳的长度和厚度对屈曲温度的影响曲线。文中结果可应用于核反应堆安全壳和化学工业中厚壁高压反应塔中内衬壳设计。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腈热裂解导电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丙烯腈热裂解导电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高温热裂解是目前制备有机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聚丙烯腈(PAN)可以进行高温热裂解,随裂解温度(tp)的不同,可得到不同结构的导电材料,该类材料具有导电性好,电荷储存能力高,充,、放电功效好及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等性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双曲壳结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Block-Lanczos研究分析法对复合材料层合双曲壳结构在温度场下热屈曲行为进行研究,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双曲壳铺层厚度、边界条件、纤维方向等对临界屈曲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匀温度场下复合材料层合双曲壳临界屈曲温度与边界条件、铺层厚度、纤维方向有密切关系并成一定规律分布。通过对复合材料双曲壳结构的热屈曲性能分析,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及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对处于温度场中承受不同边界条件约束的矩形薄板进行应力分析和热屈曲分析 ,建立起关于平面温度应力的非线形偏微分方程 ,并应用五节点差分法对其进行求解 ,从而得出矩形薄板受温度场作用和相应边界条件约束时的应力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五节点差分法,在热屈曲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处于温度场中的矩形薄板进行热屈曲分析,深入研究了矩形薄板厚度和屈曲临界温度应变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矩形薄板发生热屈曲时临界温度应变值与厚长比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高速钢工作辊在热轧过程中需承受严苛的循环热载荷,导致热疲劳成为工作辊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相关研究大多忽略了轧辊热轧过程中平均应力的影响。为此,文章建立真实工况下的工作辊热轧过程模型,应用Manson-Coffin公式仿真分析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工作辊热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辊咬合区表面存在巨大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梯度,循环的热应力应变导致工作辊热疲劳失效;不考虑平均应力工作辊热疲劳寿命为387 614转,而考虑平均应力后工作辊热疲劳寿命为464 727转,比不考虑平均应力的寿命提升19.9%;考虑平均应力的影响使得Manson-Coffin公式在工作辊热轧过程中的热疲劳计算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x射线衍射方法探讨了南桐煤矿煤的结构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同时结合电镜高分辨工作和红外光谱实验分析,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改变梁截面沿轴线的分布可以改变轴向力,提高梁的基频以及梁热屈曲的临界变温.研究在给定材料体积下,以热荷载作用下梁的基频及屈曲临界变温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对两端固支梁截面尺寸优化的研究表明,受热荷载时,采用优化设计可以使频率目标值提高更多;随着热荷载的增大,优化的截面积分布形式与最大化屈曲临界荷载的截面积分布形式更相近;最大化临界变温与最大化轴向力的截面积分布形式非常相似;分析了使轴向力最小的截面积分布,验证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电主轴的热误差,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对于时变速度的主轴运转,分别采用多元自回归方法和遗传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电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根据2种模型对电主轴热变形产生机理的不同表述形式,比较二者的计算效率和拟合精度.研究表明:在相同温升变量的条件下,二者的收敛速度和运算时间相差无几;在预测精度方面2种建模方...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轴线可伸长杆大变形几何理论,建立了两端不可移简支均匀加热直杆过屈曲行为的精确数学模型,把挠曲线弧长s(x)和纵向位移u(x)也作为基本未知量,采用打靶法和解析延拓法直接用数值求解,获得了非线性边值问题数值意义上的精确解,并给出了相应的数表和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produce efficient, reliable design and to avoid unexpected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structures, th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 of buckling of large span reticu1ated shell structures. The function and the feature of the Code DDJTJQ, which is a computer program for static and buckling analysis of complex structure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Code PPTJQ, which is a pre-post processing of DDJTJQ, are briefly intro- duced. The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on microcomputers. An engineering structure, whose thin plate, thin shell and beam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with 2965 degrees of freedom and 655 max. semi-bendwidth is analyz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global buckling of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 of Jinan Zoo which was designed by Jinan Architectural Designing and Research Insti- tute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钢衬壳局部热屈曲的特点、屈曲后的模态、稳定性以及屈曲前和屈曲后的能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得到钢衬壳在局部屈曲模态下存在最小能量模态,并根据结构稳定的充要条件判别该模态为钢衬壳局部屈曲后的稳定模态,提出了求解钢衬壳局部热湿曲温度的能障法,得到了钢衬壳在不同温度下的能障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Hamilton体系,研究了弹性梁在温度荷载下发生的前屈曲和后屈曲问题.在辛空间中,前屈曲问题和后屈曲问题分别归结于系统的零本征值问题和非零本征值问题,而结构屈曲的临界温度和屈曲模态对应Hamilton体系的广义本征值和本征解.采用辛本征解展开方法对非线性大变形的后屈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从前屈曲到后屈曲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Rayleigh-Ritz法分析了含单个椭圆形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对称层板在均匀温度场中的分层热屈曲问题.考虑了材料依赖于温度变化的弹性及热性质,给出了相应于不同椭圆主轴偏角β、不同椭圆长短半轴a/b,以及对称角铺设层板在不同铺设角θ值时的线性和非线性热弹性脱层屈曲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8.
层合板分层损伤后屈曲分析新型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参考单元模型实现了板(壳)单元在厚度方向上的准联接。克服了一般板(壳)单元难以模拟分层前沿处力学机制的困难。对典型分层损伤问题给出的数值算例表明,该模型对分层损伤的后屈曲分析是准确的和收敛的。该模型的特点在于简洁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对称弯压拱存在分支屈曲与极值点失稳2种面内失稳形式.根据在失稳前后拱轴线变形形状的不同,提出了对称弯压拱失稳类型的变形判断方法,它可用拱轴线变形增量来判断,也可以通过关键截面的荷载-位移曲线来判断.将这种变形判断法应用于有限元分析中,对2个实例的计算表明,该判断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20.
对于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混合方法的提出是企图在法方程法与 QR分解方法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希望能够节省计算量又同时保持计算解达到较高精度 ,但后者在理论上并未得到证明 .经对混合方法的详细误差分析 ,证明了这种混合方法不一定能得到比法方程法精度更高的计算解 ,甚至可能要差 .因混合方法的计算量高于法方程法 ,所以该方法并未达到理想的要求 ,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