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彗星作为太阳系的一种特殊天体,当前已经发现1700多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彗星的国家之一,彗星记录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卜辞,同时中国也保存了世界上最系统的古代彗星观测记录,对彗星按照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命名和分类,对现代天文学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1月,欧洲航天局10年前发射的罗塞塔号飞船在接近彗星后,释放了菲莱号彗星登陆器,成功实现了激动人心的首次彗星登陆。但是,当菲莱号到达"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代号67P)表面时,将登陆器固定在彗星表面的鱼叉没有正常启动。登陆器因此在被反弹到空中后再次降落到彗星表面。菲莱号经历了一次类似跳跃,才最终停在了当前的阴暗位置。为此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2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了"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将用约10年时间追上一颗名叫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的彗星."罗塞塔"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其施放的彗星表面着陆器被命名为"费雷"(Philae).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2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了“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将用约10年时间追上一颗名叫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的彗星。“罗塞塔”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其施放的彗星表面着陆器被命名为“费雷”(Philae)。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讯     
用卫星探索彗星组成2002年7月3日,NASA在卡纳维拉尔空军基地用一枚波音Delta2火箭发射了一颗“Contour”卫星。该卫星在距离彗星核96千米以内的地方对彗星的星核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便了解太阳系形成时期冷冻的彗星星核的组成。“Contour”卫星在8月15日之前将一直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7月,一颗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从御夫座的邻侧向大熊座北斗七星的下方快速移动,上旬在黎明前装点着东方的地平线,中旬之后又转而给傍晚的天空涂抹上一份瑰丽。上一次人们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乔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C/1995 O1)。随着这颗新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阳,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过近日点时,视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与五车二(御夫座最亮  相似文献   

7.
<正>历经10年长途跋涉,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向彗星"67P/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3日0时3分,这一台仅有2立方米的人造物成功地降落在一颗最宽处仅有4千米左右的彗星上。  相似文献   

8.
经科学家们估算,太阳系中“暗彗星”的数量要比一般可见彗星的数量多400倍以上,它们可能会对人类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英国天文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表示:“或许我们应重新审视有关地球安全状况的传统观点。”按照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和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比尔·纳皮尔的推测,在太阳系中与那些著名彗星并存的还有大量的“隐形”彗星。这些暗天体可能由碳化合物组成,能够吸收大部分可  相似文献   

9.
西方流星、彗星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在华传播科学知识的一个案例,由此可以观察到晚明来华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模式和中国学者对西学的接收模式。通过梳理和解析相关著述文献,可以发现,西方流星、彗星观念最初是作为气象学知识被引入中国的,但第谷大彗星的发现使得西方天文界对彗星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教士们的传播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明末学者熊明遇等人在融合中西传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接受了作为气象学知识的西方古典流星、彗星观念,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解释自然的方式;而重归天文学领域的西方彗星观念却并未在中国学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文 《科学大观园》2009,(24):70-70
科学家在“维尔特2号”彗星尘埃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所有生命形式关键的组成成分一氨基甘胺酸。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证实了形成生命的一些必需成分起源于太空,并且被彗星或小行星携带到地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已经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对于这次“炮轰”彗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庞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2日,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载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终于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顺利升空。这个因为多种原因反复推迟的计划已经折磨了科学家十多年。然而要观看罗塞塔号登上彗星的舞台,还需要另外一个10年。  相似文献   

13.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正向火星疾驶而去的彗星,将会把美国宇航局的3艘轨道飞行器置于危险境地。该局目前正在采取措施保护它的火星轨道器,同时还要保留继续收集宝贵科学数据的机会,因为编号为C/2013A1的赛丁泉彗星将在10月19日近距离飞越火星。虽然这颗彗星自己并不会对轨道飞行器造成任何威胁,但是在它的尾迹里高速飞行的碎片将会给任何进入彗尾区域的飞船带来巨大问题。这颗彗星的彗核将会从相距火星13.2万千米处飞过,从它上面脱落的碎片将会以大约每秒56千米的相对速度向  相似文献   

14.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9-69
一个南非科学家小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近期找到了首个曾经有彗星冲入地球大气联并发生爆炸的证明,高温冲击波摧毁了其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生物。这项发现不仅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曾经有彗星撞击地球,未来它也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大卫·布劳克表示:“彗星时常造访地球的天空,它们实际上就是一螳冰雪物质和尘埃混杂征一起的脏雪球.但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地球上找到过确凿的可被证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质。”在大约2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5.
<正>彗星虽然不像恒星、行星那样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夜空中,但是它们却能给人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显得更加神秘。在宇宙的星系中,人们一直以来都更关心那些“大个子”。比如在太阳系中,人们更熟悉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但除了这些之外,星系中还有很多调皮的“小个子”,貌似“行迹诡异”,在群星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穿梭……它们就是彗星。不过,很多彗星,人们一生也只能看到一次。比如将于4月21日通过近日点的“魔鬼彗星”,就是经历了大约71年孤独跋涉之后,再次回到了地球这位“老朋友”面前。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科学家宣称在67P彗星表面探测到氧分子,这是罗塞塔探测器获得的“最惊人发现”,也改变我们对太阳系形成的理解和认知。如今最新研究则表明67P彗星能够在深太空中制造自己的氧气。虽然氧分子普遍存在于地球,但在宇宙空间却很少能观测到它。事实上,天文学家仅两次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氧分子,并且从未在彗星上发现氧分子。最初解释是环绕67P彗星周围的  相似文献   

17.
正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奇怪的小行星——P/2013P5,这个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奇特小行星,就像一台宇宙中的草坪洒水器一样,向太空中喷射出由尘埃构成的6条尾巴。一般人们认为彗星才会有尾巴,小行星是没有尾巴的,但最近一些观测显示小行星也有尾巴,这是否是普遍现象,小行星长尾巴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尾巴小行星并不是彗星  相似文献   

18.
丹麦科学家日前表示,大约38.5亿年前撞击地球的“肇事者”是冰质彗星而非岩质小行星,这表明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彗星带来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方志记载的彗星的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极光的成因和发声机制与彗尾的成因和发声机制作类比,认为当I型彗尾与地球接触时,可以因彗尾的带电微粒与地球高层大气的等离子粒子互相撞击、扰动等,加上某些未知的原因而发出低频声。在这种物理机制的条件下,对中国14个地方志记载的9颗有声的彗星进行星历表计算,选择出1861Ⅱ和1910Ⅱ(即哈雷彗星)二颗彗尾扫过地球,和1744年另一颗彗尾朝向地球的慧星(即De Cheseaux彗星)进行分析,认为前二颗彗星完全有可能发声,并为地面所接收。地方志记载是事实,后一颗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达7年的漫长太空之旅,美国宇航局“星尘”号返回舱顺利落在犹他州的荒漠中。人类首次成功采集并收回彗星样本。目前科学家们开始了分析研究工作,而这些“星探”们有可能在彗星样本身上发现生命起源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